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格土司辖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康、青、藏交叉地带,据藏文文献记载,早在七世纪德格土司的祖先就生息繁衍于这一地区。到了近代,发展成为有德格、石渠、白玉、邓柯、同普(现西藏江达县)五县的康区最大的土司,“其疆域,北至河源与青海界;东至绒坝叉与甘孜界;南至女扒拿山与巴安界;西至觉雍山与昌都界,西北一隅连塔里木沙漠地方。”“所管部落,地广人稠。”从卫藏地区(地区政权管辖区)传入的本教(佛教未传入西藏时的古老宗教),随着常宋时期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涉足,噶举派的接踵而至,其在德格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古老的派别,它以雄厚的群众基础被西藏历代政治势力所关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与德格土司、五世达赖、颇罗鼐等各种政治力量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并在他们的支持下,宁玛派得以绵延不断地传播至今  相似文献   

3.
汉代以来胶东半岛人口发展及人-地-海关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到东汉胶东半岛人口发展空前迅速并达到100万人以上,成为秦汉以后半岛人口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人口总量在此后1500年中一直未被超过.到公元17、18世纪之交半岛人口再次超过100万,此后一直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并在20世纪30年代突破1500万.汉代人口高峰的出现,与区域性海侵和黄河下游决口导致的人口向半岛机械迁移有密切关系.汉代人口高峰长期未被超越的原因,主要是18世纪以前半岛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18世纪以后虽然半岛由粮食输出地区变为输入地区,但人口数量能够迅速增加,其重要原因是半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从19世纪中叶开始本地农业生产力水平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明显减弱.2000多年来的人口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半岛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由60%以上降低到0.5%,其中仅两汉400余年中就减少了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德格印经院为德格文化在康区和藏族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定区域或是一定文化范畴的文化中心,从理论上讲至少应具备两大功能,即文化的传播功能和聚合力。德格之所以成为藏族文化中心之一,与德格土司、更庆寺、印经院,特别是《格萨尔史寺》的聚散力、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影响力、《藏文大藏经》的聚慧以及精品效应有着密切关系。在德格文化中心的形成过程中,文化交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德格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德格文化中心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德格地区位于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金沙江和雅砻江穿境而过,基本上属于藏文史料中所言多康色莫岗(mdo-khams zai-mo-sgang)地区,包括了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德格、白玉、石渠三县及西藏昌都地区的德格江达县。据1957年统计德格地区居民八万余人,历代受德格土司管辖。 自吐蕃王朝建立,印度佛教在全藏区逐步扩散,康区也有了佛教的传入。吐蕃最后一个赞普达玛兴苯灭佛,卫藏地区的佛教遭到毁灭,而在藏区的边缘地区如阿里、安多和康区,佛教的僧侣却免遭劫难,同时卫藏地区的大批僧人逃亡和被流放到了上述地区,这就为藏区佛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宁玛派典籍和敦煌古藏文P.T.996号文献,有证据显示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在传承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受苯教以及藏传佛教等影响下形成的比较特殊的宗教群体,并于吐蕃末期传播到安多藏区之今青海贵德、尖扎等地区,从而为藏传佛教初传安多藏区的历史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宁玛派具有独自的修习仪规和经典,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宁玛派尚鲜为人知。文章通过对宁玛派的发展历史及根本经典的简略介绍,旨在使人们对宁玛派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17-18世纪,中国的灿烂文化,曾使西方国家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本文着重论述17-18世纪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欧洲文化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建筑领域里,最典型的变化是欧洲在18世纪出现了"洛可可"艺术和自由布局的"自然风致园"英中式"园林.  相似文献   

9.
也谈近代英国农业兴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的农业并没有衰落,而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农业的相对衰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归因于大农业体制.  相似文献   

10.
藏文雕版印刷的成熟、大藏经的刊刻高潮与德格融合的教派环境,促使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盛名的德格印经院从诞生走向辉煌;其创建年代,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1729年。但1941年前的相关文献显示,最晚在1717年德格印经院就已经存在; 1733年《甘珠尔》雕版竣工完成后,题名为《甘珠尔》印经院;在此基础上,完成《丹珠尔》刻版后,1744年扩建了《丹珠尔》印经院。至1747年,德格印经院主体建筑及室内壁画全部竣工。1988年维修后,德格印经院更加优美壮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