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东闽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广东闽方言人口及其地理分布广东省的闽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全省讲闽语的人口约1466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25%。 (一)粤东闽语区粤东闽语俗称潮汕方言、潮州话。解放前,以潮州府城话为标准。解放后,汕头市话逐步取代了潮州府城话而成为潮汕方言的标准语。粤东闽语几乎覆盖了汕头市、汕尾市和潮州市的全部地区,人口约1073万。具体分布如下: 汕头市区(包括郊区):人口约78万,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音实验,可以得出粤东闽语不仅单元音系统偏央,-n、-耷尾韵母中主要元音同样也偏央。粤东闽语这种偏央的元音格局导致-耷韵尾的发音部位靠前,从而使得-耷韵尾比-n韵尾更适应与元音结合,粤东闽语的阳声韵尾最终由-n韵尾向-耷韵尾合并。  相似文献   

3.
闽语通行地域跨越多个省份及海外华人社区,人口大约不会少于7000万人。闽语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研究面日益扩大,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然而,以往的闽语研究,仍存在着研究布局不够平衡的问题。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闽南、闽东这两支上,以福建的厦、漳、泉闽南话及粤东属闽南方言系统的潮汕话,和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闽语成果较为可观。而相对忽略了对边远的、分散的闽语方言点的调查。为此,文章认为闽语研究应尽可能扩大调查的覆盖面,提出多把眼光射向那些分布在闽语大本营闽、台以西的海南岛、粤西南以及广西境内的闽语通行地区,是为“西进”。  相似文献   

4.
闽方言如何形成及何时形成,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但采用地名相关分析法和字音分析法对现有认为闽语当是由吴语演变而来的证据进行再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不难归集到支持"闽语是由吴语演变而来"和支持"闽语是由中原语演变而来"的证据.双方证据相对均衡,从而并不特别支持"中原话为祖父辈,吴语是父亲辈,而闽语当属儿孙辈"之说法.  相似文献   

5.
内陆闽语范围包括今南平市的十个县市和三明市的八个县市,是明显有别于沿海闽语的两个区。内陆闽语与沿海闽语有五条重要语音差异,如来母字读s-、入声韵无塞尾;重要特征词有54条不同,如信(批)泥(涂)狶(猪)渠(他)。这些差异明显是与吴方言和赣客方言的接触造成的。深度的接触造成了浦城北半县闽语蜕变为吴语和原邵武府的闽语蜕变为赣语。中度的接触则有两种形态。一是造成部分系统性的变异,如闽北西片的建阳、武夷山一带,透定读h-,清从读th-。一是在一个县的范围之内形成"小通语",例如闽语五区之间的尤溪县。除了这些颇具特色的情况之外,还形成了一些小方言岛、混合型方言和过渡型方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个生存于粤东闽语区内的饶平家粤语方言岛的兴衰历程。在50年的光阴里,一方面,由于强势方言潮汕话的影响与渗透,使疍家粤语的音韵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又由于家渔民从心理上对母语产生厌恶和排斥而加速了粤语交际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粤东闽语潮阳话中有五个表示否定意义的合音字,由"唔不"分别与"爱要"、"用需要"、"畏怕"、"好"和"会"五个单音节字拼合而成;合音变化十分规则,其中声母取前字,韵母与声调取后字。同时,还有两处特殊的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8.
论粤东北客家民性及其生态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粤东北客家民性的主要优良传统及弱点分析,以文化生态学的全新视角,深入阐发了粤东北客家民性的生态成因。认为客家民性是客家民系在特定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有特性。封闭的生态环境、土地瘠薄与资源短缺生态条件、客家宗族社会、小农经济体系以及地方精英文化与华侨文化的示范与弄潮效应等都对粤东北客家民性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名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不但历史悠久、数量庞大,而且与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从壮语地名命名的分类上,可以窥见壮族地名命名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揭示出壮族文化的原生性。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地名往往带有强烈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随着历史的变迁 ,各地的文化类型有可能发生分化与融合 ,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可能会慢慢失去其独特性 ,但地名却大都世代相因 ,变化极小。通过对地名的探讨 ,往往可以发现许多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有关的珍贵资料。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的探讨 ,揭示了四川省城市地名由来所遵循的主要依据原则及命名时所反映的一定文化内涵 ,对了解四川省城市地名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怀远地名文化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怀远地名真实地反映了怀远的地理特征、经济生活、宗族观念、历史变迁以及源远流长的大禹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基于对怀远地名文化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挖掘出怀远地名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西域地名的语属分布情况、形成历史过程及民族语类别;西域地名语属的不确定方面;西域地名语意的文 化意义、语意类别及最具代表性语意地名等。  相似文献   

13.
凉山彝语地名大致按居民姓氏、历史缘由、神话传说、地形地貌等因素命名,其命名方式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历史条件和风土人情息息相关,并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宁波地名的文化意义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活化石。宁波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它反映了宁波古代独特的地形地貌,描述了宁波的地域特产、经济类型,记录下宁波悠久的历史史实、民间传说以及民众善良美好的心理愿望和道德情操,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独具宁波特色的文化底蕴和气质品位。  相似文献   

15.
客歌是壮族根据汉族故事重构的山歌。以名物为切入点,可将客歌的内部建构与外部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名物之名,是建构壮族客歌的基本路径,其具体建构方式包括增益家畜、鸟类和鬼神叙事,置换故事中的地名、环境和人物身份,以及删减汉族版故事中诸多陌生的名物,等等。名物之实,意指壮族客歌丰富的文化意涵,其具体包括崇尚家畜、鸟类和“尚鬼”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强烈的处所意识等等。以名物为视角对壮族客歌进行研究,揭示出壮族客歌建构的基本路径,有助于壮族人以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论重庆都市地名的文化特色与城市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聚落文化的典型差异 ,都市地名和乡村地名带有明显不同的文化色彩。在大多数城市 ,尤其是平原城市 ,由于自然地貌、街区布局有很强的同一性 ,街道与居民区的命名规则呈现高度类似的特征 ;然而 ,作为都市少数派的山地城市 ,聚落地名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而这种地名的文化色彩又强烈地塑造了该城市的国内国际形象。对成都—重庆都市地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重庆都市地名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色彩 ,具有典型的自然特性 ,具有较强烈的乡村气息。这些地名特征已经塑造了重庆的地名文化、重庆的对外形象 ,并正在影响和继续影响着重庆走向世界 ,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性特点。澳大利亚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其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性。这些地名不仅是国家和地区的象征,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为研究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依据。文章主要从反映土著语言文化的描述性地名、唤起人们情感回忆的地名、反映澳大利亚殖民地历史的地名以及体现其他国家移民语言文化特色的地名入手,分析研究上述地名赋予澳大利亚社会的多元文化性。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地方的命名总有其根据,或依据自然因素,或依据人为因素,一个地名要么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特征,要么反映了该地的人文特点。涪陵地名的通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建筑物和行政区划为命名依据,专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动植物、姓氏、生产活动、历史故事人物、宗教传说等为命名依据,文章从命名依据中探究了地名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茶陵县现辖13个镇11个乡,以人文物象命名的地名主要有首善镇(城关镇)、思聪乡、舱舫乡等。这些地名舍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小议商品品牌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商品品牌的翻译方法.商品品牌是产品或服务的重要识别标志,商品品牌的翻译对于宣传、推销产品具有重大的意义.译者在翻译时应考虑品牌的构成、商品的特点、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差异和不同的消费心理等方面因素,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从而使译文获得与原文大致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