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西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的低下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提升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增加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提高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发展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制约金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制度、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流动盲目性大等因素,探讨了金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现有的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层次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转移市场,构建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牧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宗教意识和传统观念浓厚,生计方式变迁导致的文化适应困难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务输出机制不健全等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因素。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市场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转移相关配套制度是有效解决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农业人口多,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受土地、户籍、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以及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出现了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自身文化技能低无法满足用工需要和劳动者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应加强农村教育及培训投入、农业内部吸收剩余劳动力可用空间的开发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转移的主阵地是县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建设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拆除户籍制度樊篱,加强对劳动的职业技能培训,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劳动力资源供给总量。  相似文献   

6.
创新农村教育制度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密切相关,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将是决定其转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调整农村教育投资结构及目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进城民工培训,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剖析与出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之首先列举了我国农村利条劳动力的类型.主要有(1)结构型剩余。(2)积累型剩余。(3)效率型剩余。接着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结合中国现实状况、作者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较理想的模式即全方位模式,即乡镇消化,第三产业转移,国内移民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经济占有比重较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渝东南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渝东南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已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本文概括分析了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并结合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与特点,探寻适合湖南省自己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经济占有比重较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渝东南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渝东南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发,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给农村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需要全方位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加速建立劳动力转移基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就如何全方位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表现为整体转移无序、不彻底,转移部门狭窄,转移速度缓慢,就业结构转换严重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等特征。故此,必须加速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情报的"属性"及"综合分析"业务流程构成了情报的"本质".任何组织情报工作都是围绕着情报基本属性,按照"综合分析"的业务流程开展.情报"本质"内涵是情报体系建立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积极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途径和对策,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各地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所占比重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当地GDP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以及对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流入地区的GDP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旨在从实证上验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农民收入及促进流入地区和流出地区GDP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与途径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和时序性差异。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设置、安排应与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与途径相适应,只有依据每个地区的具体条件进行选择和安排,才能收到“因地制宜”的良好效果。笔者从吉林省实际出发,针对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吉林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取向性及时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