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新言语行为分析"的概念,反问是言语行为的一种。基于对言语行为的重新分类,可以发现,人类言语行为有"给予"和"索取"两大基本功能;根据索取目标的不同,向他人"索取动作"的为祈使行为,而向他人"索取信息"的行为就是询问;根据"索取信息"的不同则体现为疑问、揣问、考问和反问。反问的本质是"说话人在预设听话人认识与自己不一致的前提下,索取听话人对于说话人所提供命题的附和"的言语行为。由此可见,反问并不等于无疑而问,是询问而非陈述的一种,也是包含不确定性的,并不简单都是对于命题的否定,它也是可以甚至有时还是非常需要回答的。  相似文献   

2.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问,是思维的前提和向导。人们的思维活动反映到语言上,便有疑问句的存在。所以,一般的疑问句总是有疑而问,等待作答的。各种结构格式的疑问句,包括特指的、是非的、选择的、反复的,概莫能外,总是提出质疑点,要求并期望给予答复或予以证实的。当疑问句运用于积极修辞,则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不再以提问求答为基本目的,而通常是藉助疑问句型来表达着意强调或充分肯定的某种语意。于是,产生了设问、反问等辞  相似文献   

3.
除了表示疑问,汉语疑问词还可以用作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都/也”投射为功能语类DistP,疑问词在推导过程中经过[Spec, DistP]获得逐指解。疑问词处于是非问句、正反问句、祈使句中或受否定词或情态副词成分统领时为存在量词。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作从句时可以不表示疑问,说明疑问句都有非疑问用法。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的反问、设问和祈使等非疑问用法主要由语用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4.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有一百多个疑问句,或有疑而进行特指问、是非问,或无疑而加以反问、设问.从修辞学角度出发,以疑问句这一重要表现手法为切入点,可以分析莎菲在看待人情事物时的独特精神内涵和内心深处的困惑、迷茫.莎菲在不断的困惑中艰难探索,思考崭新的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疑问句的运用为塑造莎菲形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元刊杂剧特指式反问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描写了元刊杂剧特指式反问句的结构及意义,指出反问句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与语表形式相反的“言外之意”,其基本语用意义是评价,特指式的反问意义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商城话有两个互动功能对立的句末语气词:"好"和"唅"。它们都能给句子带来主观性意义,表达说话人的立场。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联盟。在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中,"好"表达的是说话人在和听话人结成联盟基础上的对听话人的提醒、关心、协商等情感;"唅"则相反,它所表达的说话人的催促、辩解、不满等情感都是建立在不和听话人结成联盟的基础上的。两者在疑问句中呈互补分布:"好"只能用于揣测问句,不能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唅"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论衡》是研究东汉语言的可靠语料。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全面细致地分析了该书中特指式询问句的各类型及特点,揭示出这一时期疑问句某些方面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疑问式判断句",这些句子语气类别上是疑问句,意义上并非有疑而问,而是或无疑而问,或半信半疑,以疑问语气表达加强或减弱肯定或否定判断。这些疑问式判断句分四类:特指疑问式判断句,是非疑问式判断句,反复疑问式判断句和选择疑问式判断句。每一类表达加强或减弱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功能不尽相同,其中特指疑问式判断句只表达加强判断,不表达减弱判断,是一种强势判断句。  相似文献   

9.
陕北方言的疑问句和普通话的疑问句不同 ,只有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三种 ,且结构格式也不一样。是非问句通常用类似于正反问的“体标记 否定词”格式表示 ;选择问句是在选择项之间嵌入“是”字 ,并于选项末缀体标记 ;特指问句则表现为一系列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疑问代词的使用。同时三种问句格式在语义、语用方面也和普通话的相应形式有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0.
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疑问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疑问句新系统,对湖南衡阳地区三峡移民迁入初期言语交际中的疑问句系统及其特点进行了考察。考察结论:单项是非选择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句式选取扣语气词运用上,双项是非选择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句式选取和问答方式上;有定特指选择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句式选取和语气词运用及其所体现语气意义上,无定特指选择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疑问代词和语气词的使用和数量上;反问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反问实词的提取、反问语气词的运用、反问句法结构的选择上。这些考察结论无疑能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三峡移民的语言接触、演变与融合问题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际 2 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的 4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说明 ,在现代教育中 ,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国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改变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从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出发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尝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网络背景下的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探究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交互性为特点 ,利用各种资源 ,尤其是网络资源形成探究团体 ,实行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以外语学习者的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新型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特点 ,对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以及这项工作如何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德格尔的技术理论在当今哲学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评价是否定性的。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海德格尔的技术理论进行追问:第一,海德格尔哲学是存在哲学而非技术哲学,他对技术有着各种偏见和误解;第二,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现象学运动之内和之外的各种资源来走出海德格尔式的技术迷思。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共时平面下的零度和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度和偏离作为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具有普遍性。在历时平面下,操作的零度与偏离形式不能共现;在共时平面下,操作的零度与偏离形式是共现的。历时平面下的"零度"和"偏离"分别对应着"潜性"和"显性";共时平面下的"零度"和"偏离"既可以是"潜性"的,也可以是"显性"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提高了师范生教育教学的能力与素质,培养了学生超脱书本知识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这一体验具有情感诗意化、意理深刻化、感受个性化的特质。文学教育是一种“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的行为 ,是一种叩问价值的精神活动。只有把学生置于文学的价值世界中 ,让其领受诗意情感 ,提升生命价值 ,感悟自由精神 ,才是文学教育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8.
海南古代地方志内容庞杂,时有舛错乖谬之处,后世学者袭此谬误亦每有误判误读。论者 特据阅读所及摘取其中几则加以辨释。  相似文献   

19.
课程美学探究取向是多元探究典范下的一种价值选择,是课程研究发展的必然。本研究对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缘起、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课程美学探究取向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美学探究取向在课程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和探究教学理念的广受关注,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在审计学理论和实务的教学中,适当的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引发其学习兴趣,加深其对审计学理论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全面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审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