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述了不同概念上的空间距离,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然而却蕴涵着深远的哲学道理.通过三方面的空间距离,即:理性认识和世界原貌的空间距离,小说人物之间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空间距离,人与灯塔的物理空间距离,伍尔夫表达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意义,以及仅仅依靠理性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从而表明只有通过实践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理、看清世界原貌.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与传统写实主义的论战中,提出了要用新的理念来塑造人物形象。《到灯塔去》作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压卷之作,具体而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小说理论——即生活的真实性存在于人物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故表现“内在真实”应成为小说家创作的宗旨。为实现其创作理念,伍尔夫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暗示人物内在的性格和思想情绪,并成功地使叙述跨越时空。该部小说里大量独特新颖、充满神秘特质的象征意象不仅引起了评论家们和读者的兴趣与关注,也使小说本身充满了多元的意义及争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伍尔夫经典之作《到灯塔去》的解读,展示她如何对自然特征以及自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描述,揭示自然与女性一样,如何努力摆脱受压制、受破坏的地位,解构父权社会“二元对立”的结构,并最终阐释“天人合一”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伍尔芙在《到灯塔去》中大量使用了象征艺术,塑造了众多的象征物象。这些物象,各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大海"象征桀骜不驯、凶险残暴的大自然,"灯塔"象征光明、真理和希望,"窗口"象征认知自我和世界的心灵之窗,"镜子"、"画布"和"颜色"等也各有象征意义。象征艺术的成功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进行女性主义的文本解读,阐明《到灯塔去》是小说家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主义的有意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以"双性同体"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拉姆齐夫妇婚姻悲剧的分析,揭露了男权社会传统婚姻中以拉姆齐夫妇为代表的单一男性气质和单一女性气质的对立,进而揭示伍尔夫在<到灯塔去>这一作品所表现的深层内涵,即对男女两极对立的传统婚姻关系的否定和对"双性同体"这一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她双性同体思想最完美的体现。小说通过对代表女性气质的拉姆齐夫人和代表男性气质的拉姆齐先生由对立走向融合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伍尔夫对于两性关系的理想追求,她认为男女两性在社会生存结构中是互存互补、辨证融合的。崇尚事实、理性和逻辑的男性气质与赋予想象、情感和直觉的女性气质,只有克服各自的片面偏激和自满自足,才能达到两种素质、两种力量的完美结合。伍尔夫把实现两性融合作为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她的双性同体思想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的翻译,使用了“增补”“劫持”和其他一些体现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翻译策略,这一方面是对原文女性主义思想的刻意表现,另一方面也是译者女性意识的体现。这样的翻译实践,基本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译者的做法,他们有表现女性主义思想的想法和努力,但使用的策略和表达方式相对传统、含蓄和温和,不像西方女性主义译者那么激进。  相似文献   

9.
《到灯塔去》的情感拯救主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伍尔芙在其代表作品《到灯塔去》中,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深入揭示了情感与理性的对立,指出了情感的价值,认为情感使生命具有尊严。同时指出了理性崇拜对人性的践踏,认为情感是拯救干瘪的灵魂、抵制异化及无所不在的物的暴力的重要途径。伍尔芙的目的不是批判理性,而是旨在揭示被忙碌的人们所忽略的情感真相,让工业社会中被异化的人们从中得到启迪,以镜鉴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两性伦理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之一,作为中西方独具女性意识的女作家代表,伍尔夫和陈染都试图在作品中思考并展示她们所认识的两性关系,《到灯塔去》和《私人生活》是她们最具个人性、思考性、代表性的作品。文章通过对《到灯塔去》《私人生活》中的两性叙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在不同时代及文化语境下产生的两部作品,其两性叙事共同呈现出一种“从冲突到和解再到超越”的模式线索。从中可见作家伍尔夫和陈染的两性态度、认知的相似之处:对父权制的批判态度、对两性的重构观念以及对理想两性关系的设想姿态。同中有异,这些带有内在延续性、相似的两性叙事表现,又因伍尔夫与陈染的创作观念间的承继发展关系,于细微处表现出不同:《到灯塔去》的两性叙事更多带有伍尔夫的早期“双性同体”思想,而《私人生活》的两性叙事则暗含作家陈染的“超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小说揭示了父权制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二元等级对立的现状,提出了颠覆二元对立等级模式的设想,并在小说的语言、创作技巧上向传统的小说模式进行了挑战.伍尔夫的这部小说的创作体现了对其女性主义思想的有意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围绕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这一形象展开论述,通过对莉丽十年前面对画布充满困惑,而十年后重返故地,触景生情,终于一挥而就完成画作这一线索的分析,认为伍尔芙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莉丽是一个追求女性独立的"女儿"形象。她不仅反抗父权社会的压迫,同时要挣脱"母亲"的影响,以获得真正的自我;莉丽这一形象也体现了伍尔芙关于双性同体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3.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也是她心理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完美体现。本文采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意义研究方法,对小说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片段进行及物性分析,发现显性心理过程和隐性心理过程的使用使人物心理活动对象化,物质过程的使用使景物描写和社会现实心灵化,并得出结论这种及物性过程的选择在表现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理念和强化小说象征意义方面有突出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浓厚的抒情特色不仅源于作者精湛的意识流写作技巧,更是文字叙述与音乐叙事珠联璧合的产物。本文从音乐叙事结构,意象的主导动机,节奏性语言和风景描写的听觉叙事这四个方面对小说的音乐叙事特色进行认知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向现代主义小说转型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小说中,作者伍尔夫极大地降低全知全能型叙述者的叙述比例,大量采用有限视角,从人物的主观角度进行叙述,并将叙述视角频繁转换,多视角叙述,从而凸现她所倡导的文学创作理念——主观真实。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是伍尔芙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它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女性主义宣言,充分展示了伍尔芙对女性观的具体诠释。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拉姆齐夫人的分析向读者阐述了:女性的价值和地位何在?女性怎样获得真正的独立?男女两性的关系为何如此不平等以及如何达到最终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