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茶话会,一种以清茶或茶点接待客人的集会,源于古代的茶宴、茶会。茶宴,即以茶来宴请宾客。茶会,是旧时文人约见友朋吟诗作赋、切磋技艺的一种集会。在唐代,茶宴、茶会成为一时风尚,文人学士相聚庭院,举行茶宴或茶会,饮茶赋诗作文。至宋代,茶宴、茶会之风更盛,宋徽宗还经常烹茶赐宴群臣。此后,茶宴、茶会历代递延不绝,并逐渐演变成如今的茶话会形式。  相似文献   

2.
浅谈维吾尔茶文化与茶语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维吾尔族饮茶种类、饮茶礼仪、饮茶器具、保健养生以及茶语言方面的问题,揭示了维吾尔族因茶而引出的风土人情、观念习俗等传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不仅汉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文化和饮茶风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各少数民族也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4.
我喝了几十年茶,上次与两位茶专家交谈,才发现自己在饮茶方面有不少误区。※根据体质与季节选择茶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一是要看茶饮茶。中国茶主要有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几大类。各类茶的茶性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各异。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  相似文献   

5.
茶除了饮用外,茶肴也以其独特的口味、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大受欢迎。茶叶入肴的方式一般有4种:一是将新鲜茶叶直接入肴;二是将茶汤入肴;三是将茶叶磨成粉末入肴;四是用茶叶的香气熏制食品。  相似文献   

6.
(一)近代九江茶市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九江是中国近代闻名的三大茶市之一。九江茶叶贸易市场的形成和繁荣,有其历史的、地理的和社会经济的背景原因。 茶树的发现、栽培和茶叶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载,四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秦汉以降,饮茶之风日盛,茶叶也随着进入交换领域而成为商品。唐以后,茶树栽培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达十多个省区。茶叶逐渐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历代王朝对茶叶贸易极为重视,制定茶法,谓之“榷茶”。据《清史稿·食货志》载:“明时茶法有三:曰官茶,储边易  相似文献   

7.
陆羽生平及《茶经》的内容已另文讨论,在此不赘述,本文着重探讨《茶经》所弘扬的饮茶之道.陆羽以善品茶和饮茶闻名,时人称他茶博士,被誉为茶神.《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陆羽传》云: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其后尚茶成风.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伴侣》2009,(11):60-61
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不过医学专家提醒:喝茶需辨清体质,适当饮用,否则极易伤身。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相似文献   

9.
饭茶诗     
《新天地》2006,(6)
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饭后茶漱口,洁齿除垢秽。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伤脾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  相似文献   

10.
愿人生如茶     
《社区》2007,(16)
俗话说:"无茶不成礼。""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茶,在中国是最大众化的饮品。有人说,百姓饮茶是一种需要,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粗识文墨的我,虽然不敢以雅士自居,但饮茶与读书,却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件事。  相似文献   

11.
沏茶三诀     
饮茶之妙,既在于有优质的茶叶、甘美的泉水、精致的茶具,还在于饮茶方法的得当。 我国古人的饮茶方法是茶水同煮,像现在的煮咖啡。清朝以后才渐改为用沸水沏茶。沏茶得当,茶叶所特有的色、香、味才能为人所享受,因此沏茶也有学问。 一、用量。关于茶叶的用量,茶界一向有“细茶粗吃、粗茶细吃”之说,也就是说,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粗老的茶叶用量要少。以新茶与陈茶比较,则是新茶用量宜多,陈茶用量宜少。当然,“多少”两字也仅相对而言。一般来说,一只普通茶杯(约装200毫升水)应投入茶叶3~4克。过多、味浓;过少,味淡;均不适  相似文献   

12.
茶,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适量饮茶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饮茶。卜面所说的几种人就小宜饮茶。一、患有便秘的人不宜饮茶。因为茶叶中的儿茶多酚  相似文献   

13.
唐朝时社会上“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力”.唐朝饮茶之风盛行于世,茶叶不仅成为女子出嫁是的陪嫁品,而且还在唐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茶与婚礼的特殊形式——荼礼,延续至今.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代的社会潮流和风尚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某种文化。宋代咏茶词出现并兴盛,使得饮茶从一种生活方 式上升为一种社会文化。咏茶词作为宋代饮茶文化的载体,对茶文化中的采茶、制茶、饮茶和茶艺方面都有详尽的描写和表 述。同时,由于宋代文人将自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涵养融注到咏茶词中,从而让咏茶词中的茶文化具有了人的情感和内涵。 包括词人通过咏茶词来言志;咏茶词中禅茶一味的思想;还有咏茶词中蕴含的离别和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15.
源流于中国的植茶、制茶、饮茶知识,今天已遍及世界各地。而日本茶道则是以中国的饮茶知识与日本的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被誉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一朵奇葩。考察中国茶叶的东传与日本茶道的产生,这对探讨中日文化交流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饮茶与读书     
张峪铭 《社区》2014,(32):13-13
一缕茶香,一瓣书香,文人夫复何求?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摩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我之所以将茶与书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喜欢读书时饮茶,饮茶时爱凑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  相似文献   

17.
茶经过药用、食用而发展到主要作为饮用,并由饮茶逐渐形成独立的全国性的茶文化。饮茶是我国最初茶叶发现和利用的一个质的飞跃,是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起源于巴蜀。  相似文献   

18.
唐陆羽《茶经》详细论述了种茶、制茶、品茶、饮茶之法,“于是茶道大行”。关于茶道和荆楚茶叶生产以另文讨论,本文仅就《茶经》与方志所载荆楚饮茶文化作些探讨。 一 中华民族素以炎黄子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炎帝即神农氏,又称烈山氏、厉山氏。在湖北随州市有烈、厉二山,其上有神农洞、神农井、炎帝庙、炎帝神农氏碑等古迹。炎帝部落在荆楚大地蕃衍生息,由于瘟疫流行,炎帝神农氏带领部落迁徙到鄂西北原始森林即神农架,采药治病。汉《神农本草经》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茶习俗包括制茶习俗、饮茶习俗等内容。本文通过详细说明蒙古地区制茶、饮茶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各地区茶习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阐释。不仅对茶用具、茶习俗等表面形式进行研究,还对蒙古人民族意识、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茶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认为茶与茶习俗不单是饮食对象与生理需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需求与享受。  相似文献   

20.
武莉 《小康生活》2005,(4):55-55
饮茶 在可可、咖啡与茶三大饮料中,茶是最具健康文明的饮料,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茶叶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抗衰延寿的佳品。据科学研究证实,茶内的茶多酚对抗衰老作用大于维生素E18倍。同时,茶中富含的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防治心血管病及癌症的双重功效,善饮茶对养生保健大为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