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绥远地区的政区较之清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在描述近代绥远地区政区沿革的基础上总结了绥远地区政区沿革的原因及特点并试图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对绥远地区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屯垦作为我国古近代特有的一种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自产生以来就是历代统治者普遍选择的一种边疆统治模式。绥远屯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盛至衰的历史过程,文章对有清以来绥远屯垦的演变进行梳理,以期勾勒出清代以来绥远屯垦沿革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3.
近10多年来,西南、全国及港台学者对西南历史地理作了一些开拓性研究,取得了许多十分可喜的成果.一、西南历史政治地理方面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在政区沿革和地名索考方面方国瑜先生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一书中对从上古到明清今云南、贵州大部及四川西南部政区治地沿革、民族部落、山川、馆驿关津作了系统考释,征引广博,考征精辟,成为研究西南历史地理的必读之书.蒲孝荣的《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一书,对战国至建国初四川政区治地沿革作了系统爬梳和注释;吴光范的《云南地名探源》一书,对云南地名发展的特点作了深入探索,特别对傣、彝等民族地名作了开创性研究;史继忠执笔的《贵州通志·地理志·历史沿革》则对贵州从春秋到现在政区沿革和民族部落作了全面系统爬梳通释.  相似文献   

4.
绥远省是民国时塞北四省之一,1914年袁世凯当政时将其从山西分出,并与兴和道组建为绥远特别区,1928年建立绥远省,至1954年并入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近代绥远地区,尤其日本侵略后,处境危机四伏,加之当时本地封建势力和统治阶层的疯狂掠夺,使当地社会民众生存举步维艰,这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教育事业凋零破碎,基础教育举步艰难、教育工作者受到迫害。千里草原上的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高达90%以上,高于全国80%的平均线。近代绥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艰难及对文盲的出现的影响极为深切。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民的参与,扫盲运动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唐代岭南政区数量变动与当地蛮族关系密切。唐代岭南政区数量剧增,是隋末的三倍还多。这种变动从政区沿革来看,在于梁代设置、隋代撤废的政区有许多被唐代继承。从政区增置的主要原因来看,在于当地蛮族势力的坐大和一批蛮族豪酋的崛起,他们被国家以创置政区的方式纳入统治范围。蛮族的崛起及国家在岭南增置政区始于梁代,唐廷继续按照"职因地奖"的原则对蛮族豪酋授官。这就是唐代岭南政区剧增与蛮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贻谷是清末在绥远地区推行新政的重要人物,在垦务、编练新军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其在清末对绥远地区教育方面的贡献亦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顾县的地理位置、政区沿革、移民史及移民对顾县话的影响。描写了顾县话的声、韵、调 ,通过描写其语音特点 ,揭示了顾县话的语音面貌和演变规律 ,并指出顾县话的某些特点和湘方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近代城市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对传统政区的深入探讨。晚清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通商口岸体系与以北京为代表的传统政区体系分庭抗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构性写照。通商口岸体系形成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从总体上说,应是城市体系的“近代化”,而不是所谓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东汉在大部分时间内推行的是郡(国)县二级制。对东汉郡国的探讨,可谓理清东汉政区演变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现存的文献资料,以东汉初年荆州刺史部作为具体的考证区域,将其时该刺史部所辖的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等郡的沿革做了通代的详尽考察,使其变迁的分辨率精确到年,为进一步从事东汉政区地理的全面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和张家山汉墓竹简<奏谳书>的研究,揭示出汉代司法管辖以地区管辖为主的特点,对案件的告发,以及对相关人犯的逮捕、鞫讯、审判一般均由案发地的司法机构管辖,如有疑狱,并向所属上一级的司法机关奏谳.汉代的行政管辖与司法管辖是一致的,因此,从历史文献及出土简帛记载的有关汉代不同时期案例的司法管辖关系中可以窥探汉代政区地理的沿革和演变.本文尝试以这种新的方法和角度为依据,举例探讨了汉代政区地理的几个问题,尤其对<汉书·地理志>中关于陈留郡的设置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