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话语伦理学:目标、对象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构建的话语伦理理论,是后现代西方伦理走出现代性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功努力之一。话语伦理学彰显的是平等公开的交往理性:平等是基础,语言是媒介,理解是目的,在理想的对话语境中各个主体就问题进行平等的对话,以实现问题的解决。作为一种交叉学科,话语伦理学可以借鉴和吸收语言学、伦理学及其它一切可以用来评论、批评语言使用且揭示话语交际双方伦理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地区538名公务员、482名进城务工者以及苏州市450名企业家和450名传媒从业者进行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即四大群体两大主题)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和道德话语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结构转型中,表现出转型所特有的多元、多样与多变状况及发展规律;新时期我国伦理关系建构的主流趋势是公私分域的伦理秩序以及"新五伦"及其德性的培育;当前我国道德话语呈现出主体分层、主题散落、载体转型和影响因子此消彼涨四大特征。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和谐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道德影响力的考量指数研究;二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型伦理关系建构中的指导作用;三是加强传媒伦理道德建设,搭建道德话语沟通的公共平台;四是将民生道德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或组织制订社会政策的指导原则;五是组成各级伦理委员会并赋予它实际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中"、"和"、"诚"、"时"作为"正心"的内位标准和行为指数体现为儒家具体的元话语形式,为现实的伦理行为提供指导依据,促使君子主体能够从自己所处的客观化伦理关系境域出发,根据自己的身份交际体验变化保持一种恰当的伦理交际状态.儒家的基本话语以仪节为主要表征,实际上就是<礼记>繁杂的礼仪系统中按照一定元话语规则制定的礼仪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话语接受者对表达者所传达的语义信息的正确理解要受到一定原则的制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接受原则"。接受原则建立在语义联想的基础之上,它包括趋同原则、配合原则和反馈原则。趋同原则要求受话方在理解对方话语信息时,采取心理认同态度,克服自身的个性影响,恰当认定对方的言语动机。配合原则要求受话方以合作的态度,在交际中与对方进行正常的交流。在肯定对方的动机时,采取正向配合;而在否定对方的动机时,采取逆向配合。反馈原则要求受话方必须作出交际反馈,有所回应,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和维护网络交往的基本秩序,必须设定网络语言伦理原则及规范.网络语言伦理原则包括网上言论自由原则、尊重他人人格原则和无伤正当利益原则.网络语言伦理规范主要有话语权利平等、语言内容健康、意思表达真诚、网络评论公正、信守网上承诺、维护国家安全、不曝个人隐私、不传商业秘密等8条规范.  相似文献   

6.
车贴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有其特定的交际领域、交际方式和交际关系,以实现幽默诙谐和抑制路怒的功能.此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具体分析了富有个性的车贴如何通过遵循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玩笑原则和使用冒犯性话语,以及如何运用加强或有意违反礼貌原则的一些修辞手段和非言语手段来加强幽默和缓和情绪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我国师生平等交流的“绊脚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课堂上教师话语的膨胀及学生话语的失落,形成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导致师生间交流的障碍。这是教师与学生间权势关系(不平等关系)在课堂上的一种反映。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一些现实因素的作用。教师课堂话语霸权对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个性发展及师生关系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要想降低这些负面影响,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情感交流,就要消除教师话语霸权,还学生话语权,实现师生话语权的共享。  相似文献   

8.
基于话语的社会 -历史性和对话性 ,话语者得以成为一个开放地存在于他人话语中和积极参与对话的话语者。话语者据此具有了存在性。话语者的存在性源自人的行为的社会 -历史性 ,唯一性、参与性和应分 (责任性 ) ,以及生活本质的对话性。话语者的存在性特征决定了话语者应当是平等的对话者 ,独断论的终结者和权威话语的颠覆者 ,以及真理的探索者和守望者 ,平等即成为话语者存在的前提。但平等仅是一种内在道德价值追求 ,因此它便与话语者自身的社会 -历史性因素 ,甚至意识形态等因素构成矛盾 ,故若话语者不将平等作为自觉追求 ,是否或如何使话语真正完全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 ,仍是值得语言学或超语言学 ,亦或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话语交际进行了有效探讨,提出了以明示推理原则为根基的关联理论。在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通常凭借认知语境与最佳关联的有效介入来实现话语的准确理解,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隐性冲突话语是交际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各自目的的话语。通过以目的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影视、文学作品中的隐性冲突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性冲突话语的发展模式。讨论发现:隐性冲突话语有两个发展倾向,一个由于目的达成、目的放弃、目的取消、目的搁置等不再向前推进,自行结束;另一个由于交际双方的目的坚持,隐性冲突话语演变为显性冲突话语或间接冲突话语。  相似文献   

11.
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理论以普遍化原则和话语原则为核心内容,希翼通过主体间的商谈与沟通建立一个理想的话语情境.改变因权力和金钱侵蚀而造成的违背主体意志的扭曲性交往。虽然当下通过对话消解医惠矛盾仍不现实,但以目的性价值引领工具性价值,通过有效的话语行为凸显医患间的对话意识,可有效促使医患关系从紧张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它不仅是伦理原则,也是利益分配原则。针对资源适度稀缺、人性中幽暗意识的存在和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等影响社会公正实现的因素,笔者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政府行政伦理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带给人们极大自由与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问题,使得建构网络伦理显得日趋迫切与必要。建构网络伦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社会责任原则、整体利益原则、人性关怀原则、公平正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因势利导原则、兼容允许原则、和谐发展原则等。  相似文献   

14.
杨文丰的科学散文创作主要以自然科学为视角,题材涉及气象、动植物、生态、科学史、科学美和科学伦理方方面面。以科学家的目光观察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描绘自然,以思想者的思考来认识自然,是其科学散文的创作追求。从美学策略方面考察,杨文丰的科学散文体现出鲜明特色:一是以科学知识切入,科学性与文学性珠联璧合;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沉思的双重解构;三是以"异化"和"还原"引起反思;四是审美距离的消解,一种善意的和谐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从交际话语的整体性,即“统一体”上阐释话语、语境、交谈者认知与推导这三大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使话语得以展开和得到解释的语境状态,试图以动态语境观来构建交际话语的“统一体”。而以往的静态语境观难以解释话语与语境的相互关系,“统一体”原理的研究可以为交际话语的传达与理解提供整体性把握依据。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阿佩尔和巴赫金共同致力于一种对话伦理的建构,但他们的取向并不全然相同。 哈贝马斯注重交往伦理学,以沟通为目的,是一种弱对话形式 ;阿佩尔受研究共同体的启发,发展了一种 论辩伦理学,要求一种非常理想而严格的强对话形式,类似心灵相通的要求 ;巴赫金的则是一种散漫的对 话主义,更加接近耶稣式的撒播。前两者实际上要求一种相对比较规范的对话伦理,容易导致封闭和“独 白化”。相比之下,巴赫金的理论具有更加彻底的宽容性和“对话性”。在差异之上,是他们共同的道德激 情和对传播德性的追寻 :在这个缺乏信仰和不确定的年代,确实需要深入思考传播伦理问题,以发展出一 种更具弹性、更宽容、更能产的道德探讨机制,而开放的对话思维是可选择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当代哲学大师哈贝马斯提出以“商谈伦理”实现现代社会的政治认同,罗尔斯则认为公平正义才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倘若抛却两位大师的理论纷争,以一种融合的视阈来重新审视商谈伦理和公平的正义,重构多元社会的政治认同——商谈伦理为公平的正义奠定并给与了持续的合法性,而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则为商谈伦理设置了效力边界,注入实质的价值内核,为防止多数的暴政限定高压线,二者便形成了一种理论的耦合,为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提供了规范的依据,并能有效地回应中国当下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意味着社会治理领域的结构性转型。伴随网络社会的兴起,民间"草根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活跃于公共话语领域,成为社会治理格局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也加剧了与政府权威主体间的话语权竞争,继而引发政府公权力的信任危机。政府如何跳出网络社会公信力的"塔西佗"陷阱,法律的权威地位不可动摇。同时,政府必须放下权力身架,主动融入公众话语流,构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平台,由"老大哥"式的全能主导走向平等、协商的"合作共治"才是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网民规模雄居世界首位、互联网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意义的大众媒介话语权。充分认识新媒体对媒介话语权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新媒体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话语分析作为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跨学科研究的实践特色,理应具备跨文化研究的理论特征。中国传统生态伦理和西方的生态伦理都蕴含着对生态关切的伦理情怀,潜藏着跨越时空的人文对话的学术冲动。采取话语分析跨文化范式,系统全面地研究两者的对话关系,一方面,可丰富话语分析的文化视野,为文学伦理提供新的话语资源;另一方面,对话研究有益于在相互参照、辉映中发现对方的思想亮点,有利于中西生态文化的互识、互证和互补,为中西本土化生态伦理学提供广阔的跨文化、跨学科视野和可操作性经验,有利于建立富有张力的、多元文化的生态伦理学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