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受中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的影响,中原文学具有起源早,长期具有先进性,大家、名家特别多,长期呈对外扩散的趋势等特点。中原文学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文化精神亦即中华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以下五点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第一,文以载道的精神;第二,伤时忧国的精神;第三,关注民生的精神;第四,教化育人的精神;第五,求变创新的精神。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来观察中原文学,可以明显地看出,以北宋王朝的建立为界,中原文学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前一阶段中,中原文学的发展同全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前进的,其主要形式是诗与文,主要内容是抒情与明理。在后一阶段中,中原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全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叙事文学逐渐占据主流位置,传统的诗文退居次要地位,而中原文学的发展却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和谐中原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基本理念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原的灵魂;是立足中原实际,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实现文化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促进中原地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挖掘和谐中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特征,加快其建设步代,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中原的构建与中原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原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业态的融合,要充分运用新兴文化业态中各种数字技术和软硬件载体,将博大精深的内容进行宣示;要调动一切积极性,使大众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弘扬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要找到新兴文化产业的市场切入点,将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发展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发展与完善,与中原文化精神的厚重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在以下方面秉承了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原文化中天人关系的新发展、中原文化优秀品质的自然接续、中原民间伦理的社会化践履与更张、中原民生意识中利益共享原则的放大与超越、中原文化与社会实践中领导者献身精神的延展与新生。  相似文献   

5.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向周边地区扩展,使周边地区的地方文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中原文化的历史传承,对于中国文化的建立、丰富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及其在市场经济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其精神内核是质直忠厚、勤劳节俭、正统保守等,它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熏陶了在这里生息的中原儿女,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原文化的某些落后、消极成份,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文化由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组成,其基本特征通过这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具体总结和分析这些特征是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中原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与模式,结合国内外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的积极模式分析,指出在世界文化大交融的今天,中原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各种危机和挑战,提出中原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处于主导地位,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不竭动力。目前,中原文化依然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作用的发挥。如作为区域文化的中原文化在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应抛弃中原文化中守旧的一面,积极发扬创新精神;要充分发掘和升华中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等。新时代应促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通过整合中原文化资源、培育中原文化认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中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一体化既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查显示,当前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建设还存在理念规划缺失、集体活动匮乏、产品有效性不足、设施普及率及利用率低、服务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规划、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的供给、平衡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建立完善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等,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有序跟进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形成基本的区域文化雏形,在踏入文明门槛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心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楚文化区、豫北文化区等基本板块,在社会发展中各具特色,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崭新气象.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强烈干预,决定了中原文化自古及今大一统的本位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中原文化区域特征的独立性是脆弱的,各个地区的地方特征在这种强势文化的作用下显得个性软弱、断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原文化通过四条途径影响云南文化:中原王朝的强行传播,云南的主动学习,汉族移民对周围的辐射,民间往来。中原文化影响了云南各民族的伦理道德及日常生活,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云南文化发展水平,缩短了云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距;中原文化打破了云南原有民族文化的平衡,冲淡了云南文化的民族特色,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地区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都明显地有别于陕南和陕北,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单元,是典型的次级经济区。大中城市密集,基础设施完善,科教力量雄厚等优势十分有利于关中次级经济区的发展;但科技力量布局失衡、制度创新缓慢、城市化不足等瓶颈又制约着它的发展。加快建设关中次级经济区的思路主要有:大力进行制度创新,突出特色,调整科技资源的布局等。  相似文献   

14.
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少林武术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璀璨耀眼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少林武术逐渐吸收禅宗思想的文化精髓,原本具有明显技击搏斗特征的少林武术,与弘扬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为主旨的佛教思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少林武术以此在众多武术派别中发扬光大,成为影响中国武术发展的主要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影响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DPSIR(驱动力 压力 状态 影响 响应)模型构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模型框架,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城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群和城市尺度下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合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城市群尺度下关中平原绿色交通水平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呈现“中间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城市尺度下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不均衡,且主要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要充分发挥西安市核心城市作用,推动绿色交通一体化发展,推进和完善城市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还要针对城市所处绿色交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持续稳定的响应举措,并随着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在地缘、民俗、宗教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其中文化的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合点。新疆在媒体设施等硬件方面提高较快,和中亚五国的媒体相比有一定的优势,"走出去工程"在文化交流方面应该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应加强影视创作翻译、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整理、中亚研究及文化交流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东亚史中,六朝时期的"东亚文明圈"是较为复杂的。从外缘性因素(国际朝贡关系、王朝分裂对立等)来看,东亚诸民族国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紧时松,所呈现出的"螺旋式"的关系演进让东亚文明圈越来越紧密而不可分割。在汉魏六朝史籍资料中,以"辽东——乐浪"线的分合为主线,分析东晋南朝、北朝(尤其是北齐)的东亚朝贡国之等级关系,可以看到中国本土自身的南北分裂状态引起了东亚文明圈内诸民族国家关系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8.
2001年陕西华县东阳墓地发掘中,发现2座西周时期的火葬墓,周原扶风黄堆和最近发现的周公庙32号墓,也都发现有火烧现象,说明在周人统治的近畿或中心地区,也有火葬的习俗。据此,对关中地区西周火葬墓的形式、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火葬墓的存在是一种处理意外死亡、具有较高地位死者的葬俗。  相似文献   

19.
语境是一个意义抽象而广泛和具有综合性的概念。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出发,进行"文化战略"语境的思想认知阐释,并结合高等教育所担承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强调它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发挥的作用,同时就其文化引领功能的彰显和优势的发挥进行学理层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城镇集聚-碎化指数测度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总结关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城镇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集聚-碎化指数对陕西关中城镇集聚-碎化的状况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认为,关中城镇集聚与碎化均在同时进行,但主要以集聚为主,碎化过程是在以核心城市为主的大都市向外围扩散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被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