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侠客内涵的演变入手,具体分析了游侠、私剑和侠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清代小说中常见的侠客归顺清官或君主这种叙事模式的演变轨迹,认为清代侠义小说中侠客归顺清官或君主模式始于<水浒传>或者唐传奇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东汉.  相似文献   

2.
自《史记·游侠列传》《史记·刺客列传》以来,游侠在文学作品中不断闪现,至明清侠文学蔚为大观。在此过程中,游侠的行为和人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明清游侠崇尚血气之勇,但更追求忠义;有轻生死重然诺的墨家精神,但更有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三侠五义》可看成对古代侠义精神做出的一种修正。另外,在《水浒传》中表现的侠客归顺官府的叙事模式,至《三侠五义》终于成熟。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侠客的抒写由来已久,侠客形象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虚构的小说化过程。《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常被认为是半历史半虚构的英雄传奇,但其实也是一部武侠小说。《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多具有侠客形象的特点,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以武侠小说为研究视角,从侠客武艺、行侠武器、侠客情怀诸方面,结合《水浒传》小说文本进行分析,解读武侠小说视域下的武松侠客形象。  相似文献   

4.
清末四大著名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以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行医的过程为线索,展现了晚清上至封疆大吏下至平民百姓、山林隐士的众生相,写出了“土不制水历年成患、风能鼓浪到处可危”的末世景观。其中,对“清官”害民、“清官”误国现象的深刻揭露,是这部小说的鲜明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
侠客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明代徽州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侠客文学体裁作品出现了创作高潮.这其中,安徽小说家潘之恒创作的笔记体小说《亘史》中塑造了大量性格鲜明、颇具特色的侠客形象。而那些女性侠客,更是以非凡的身手,细腻的情感,在传记文学史上为女性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在《水浒传》中的侠客义士身上,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一种反叛与撼动。清代的公案侠义小说中,则是出现了反《水浒》的侠义精神的倾向。本应是游离在统治阶级之外的侠客们被纳入了统治阶层之内,成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小说中的侠客义士们忠君色彩大为浓厚,而为民、爱民思想相对淡化。侠客的"义"重于生死的观念被"忠"高于一切的思想所代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是清政府针对时局采取的政策与手段对小说的影响,也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某些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侠义公案小说这一文学样式本身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7.
白话侠义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源头始于南宋话本体公案小说,当时数量很少,仅有《青面兽》、《花和尚》等几篇。明代时白话侠义小说有10多篇,清代时借以清官断案为中心的公案小说、白话侠义小说获得新的结构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代前期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创作趋势之一,就是侠义小说的盛行.侠义小说归顺皈依的主题模式、驯化的侠义英雄类型和以君臣人伦为主要内容的忠义观念等创作特征,体现了19世纪小说家的道德救世情结.他们在侠之归顺皈依的描写中,掺和着整饬纲常的希望,表现出通过道德调整达到补天自救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近代前期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创作趋势之一,就是侠义小说的盛行.侠义小说归顺皈依的主题模式、驯化的侠义英雄类型和以君臣人伦为主要内容的忠义观念等创作特征,体现了19世纪小说家的道德救世情结.他们在侠之归顺皈依的描写中,掺和着整饬纲常的希望,表现出通过道德调整达到补天自救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孝亲、忠君、爱民——清官政治思想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官政治思想为"孝亲、忠君、爱民"三位一体建构,其核心是"忠君"."忠孝"思想观念是专制王权政治体系中最基本的政治道德规范,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臣民对君主具有绝对义务之政治观念.清官政治思想中的爱民思想源于儒家"仁政"与"民本"学说.在清官政治思想中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孝亲、忠君、爱民"三位一体的政治思想模式,成为指导清官做人从政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也是一位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楼》被推崇为“清代小说之冠”。本文从作品的求变创新、大团圆结局、通俗感人等方面,探讨了李渔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古代小说经常会表现出情节上的雷同。给人一种“拼凑”、“嫁接”之感。一些具有典型意味的小说情节几乎成为创作模式,被长时间地、跨界限地“借用”,对此,我们可以概括为“小说的情节模式”。这种情节模式在小说的发展演变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确保小说传统的稳定延续,而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小说创作缺乏新意、平庸雷同的佐证。以“清官折狱”类型的小说为分析对象,探讨常规性模式和非常规性模式在公案小说中的表现,颇有新意。  相似文献   

13.
金庸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山洞意象。对于金庸小说,山洞首先具有一种叙事意义,并通过小说主人公侠客的生命和武功两个重要方面得以具体呈现。山洞的第二重意义是对小说读者的娱乐意义,它是构成审美快感的常用叙事元素。在深层次上,山洞其实是一种道德隐喻,借助小说中作为正义化身的侠客传达出善有善报的道德训诫。在更深层次上,山洞作为道家文化的典型象征符号,是为了解决儒家道德精神对侠客身心的双重伤害而广泛存在于小说文本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文革”时期的小说创作并非一片空白,在当时公开发表的小说作品中,作家浩然和姚雪垠在其创作实践中以各自不同的叙事策略尝试丰富固有的阶级叙事模式,或试图与之周旋,在有限的范围内维护文学的自主性,体现了特殊时代中文学与政治的复杂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闻名山西的清代作家刘璋曾经创作了4部才子佳人小说,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价值。文中以刘璋的才子佳人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联系清初社会、经济状况,探析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6.
毕中信 《社区》2014,(11):16-16
中囝诗词的发展阶段,我们习惯称为唐诗、宋词、元曲。到了清代好像就只有了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漾初的《二刻》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等笔记体小说,而诗词似乎没有它的前朝那样有名。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上言鬼怪题材的小说很多,清代张南庄的《何典》更把这种小说推向极致,通篇言鬼,以鬼城世界喻现实世界,对封建社会的官僚体系和道德体系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封建社会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的复仇心态。同时《何典》幽默滑稽的风格和对方言、土语的运用,也在古代小说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君主是专制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与国家的治乱存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淮南子》在总结前人君主观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建立起自己的君主观体系。它的君主观体系强调“道”之于“治”的功用。围绕着“道”,以“治”为重心,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治在道”,即君主的产生、君主的素质、君主的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洪迈的《夷坚志》是宋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它对于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元明清戏曲及文言志怪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明显地受到《夷坚志》的影响,它对《夷坚志》在模仿中有变异,在继承中有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小说观念的继承与发展,题材的借用与开拓,思想内容的创新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从<清平山堂话本>到"三言二拍",话本小说经历了由书会才人口耳相传到文人创作案头文学的发展过程,其体制、模式、思想、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现了话本小说从初创到成熟的过程.从微观的角度,以<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和<古今小说>中的<明悟禅师赶五戒>为例,探析话本小说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