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黄佩华的民间立场,来自于他对家乡这一片土地的热爱,对一种生活信念的坚定,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原始素朴的民间生活方式和蛮荒生存氛围的营造,质朴神秘的民间人物的野性勾勒以及方言土语与粗鄙化的民间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DV在年轻人中相当普及,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一批热爱影像的大学生,每年都有近百部DV作品问世。DV影片已经成为高校新兴的前卫文化现象,也成为大学生再现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片长40分钟的《轨迹》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DV时代"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V的问世不仅降低了影像制作成本,也带来诸多工作上的便利,为影像话语权的下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DV使专业影像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把"新浪潮"倡导的"作者电影"变成了真正的全球化的现实.DV的普及,将打破影像领域的贵族化传统,重新确立其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DV改变了原有的影像格局,使影像文化呈现出多种色彩交相辉映的态势,而"民间影像"往往"从最低的地方开始拍摄",普遍表现出对身边熟悉题材的关注.DV不仅带来了影像制作者、作品内容和传播途径的重大变化,也适应并进一步促成了影像受众的细分.由于数字视频设备的出现,胶片电影非实时的、单向传播的方式已被推进到了实时的、双向互动交流的方式.在经济多样化、政治民主化、教育大众化、艺术通俗化的时代大潮中,影像艺术的平民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避邪趋吉是民间重要的风习,反映着一种对邪物的畏惧心理和试图镇服邪物的期望。邪物类别繁多,驱邪的方式也从多,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间的信仰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简单和脆弱的。儒、释、道三教能够合三为一,共同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中国农民的思想、价值和观念。民间宗教信仰构成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民间宗教是我国社会底层人们的一种信仰方式。通过对民间宗教状况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农民的生活意义和精神世界。民间宗教在苏北的存在状况大体有佛教体系、道家体系、民俗体系和民间信仰四个方面。随着外界约束力的减少,农村民间宗教信仰中出现了管理混乱、工作网络不健全和过分夸大民间宗教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花儿是西北汉族、藏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裕固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群众,在特定的自然地域生态文化空间中,表达个人和群体心理情感及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跨越民族文化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行为和活动。它表达着各民族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状态,以唱与听的交流方式传达与沟通自我心灵的呼唤及意识互动体验,是西北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艺术表达,是各族群众交流互动和多元共存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DV的轻巧廉价,使DV普及成为可能。从播出的DV新闻看,DV新闻出现的浅层原因与个体爱好DV、民生新闻的兴起和DV新闻内容的拍摄简单有关,深层原因则是一种话语权的掌握和充当舆论领袖的优越感。DV新闻所具有的价值是肯定的,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的有些DV新闻也存在策划与摆拍的弊端,同时也流露出较强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8.
剪纸在中国民间是最为普遍性、广泛性、象征性的一种艺术形态,吉祥剪纸是一种观念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民俗生活的实现。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是用剪纸的方式把一些文化内涵流传到了现代,因而剪纸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剪纸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动物图形寓意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题材,它的存在反映了一种文化积淀,也反映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调解以一种古老并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民众化解纠纷,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民间调解在处理案件游刃有余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正是这些不足,使得民事诉讼陷入被利用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外DV技术的引入深刻地改变了影视艺术在中国的人文生态环境,在高校影视教育中进行DV实训正成为一种必然,然而在DV实训中却存在着选题思想性不足,DV作品播出平台狭窄,师资匮乏,设备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影像创作主要以DV创作为主。但大量的校园DV创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也显现出作品主题不够鲜明、思想性不强、题材单一、范围狭小等问题。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加强大学生DV创作选题指导的办法,同时指出这种指导在客观上也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发挥了校园DV作品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12.
青年DV影像通过解构与颠覆的叙事策略,以互联网络和人际化的传播途径,实现了群体的越轨与自我认同,体现出从边缘开始抗拒的文化精神。从长远来看,青年DV影像要保持繁荣和持续发展,需要正视传播中出现的危机,找到危机的根源,明确发展方向,成人社会也必须认识到青年 DV影像的重要价值,给予更多的社会宽容与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DV视频和1394采集卡的主要性能特点,介绍了基于PC的DV视频的采集和编辑技巧,为初学者提供一些解决影视编辑中常见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DV技术与影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数字视音频技术,它的出现,使我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影视节目制作,它使影视艺术由高雅逐渐向大众、多元发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更为真实、生动、个性明显的纪实,DV技术深刻的影响着影视文化。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先驱,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众多的下层百姓的挣扎与不幸,塑造了阿Q、闰土等鲜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描述他们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对阿Q等小人物的命运寄予深切地同情。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对人们思想的毒害,表现了封建社会下层百姓的悲剧人生,并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楚竹书《孔子诗论》关于"邦风"的二条释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子诗论》对《国风》的总体评价 ,一方面注重《国风》观风俗知民情以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认识价值 ;另一方面 ,也注重其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邦风其纳物也” ,是从知识性角度 ,评价《国风》的内容丰富。“大敛材”一语 ,就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另一种说法 !“《诗》其犹平门” ,亦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之比喻修辞方式相同。就文意与字形而论 ,“戋民”句中“从谷从兔”之字 ,当隶定为“舒”字。所谓“诗其犹平门 ,与贱民而舒之” ,是从《国风》的抒情性着眼的。《国风》是匹夫匹妇发泄情感 ,挥斥幽愤的抒情之作 ;因而能够有效地发挥泄导人情、缓释幽愤的社会作用。当然 ,在孔子的观念中 ,这种抒发情感、泄导人情的美学价值 ,是从属于疏导民情、化解社会矛盾的政治功能的。  相似文献   

17.
合理运用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原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巧用DV,即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尤其是难度较大的运动技术学习,用摄像机摄录、电视重现,通过学生自我观摩、正误对比,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民族学院为例,梳理了民族院校大学生DV创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任何优秀作家的创作动力几乎都来自于他的生活,而作家的创作风格又与他的生活情景、生活状态密切相关。苏青以她平凡而特殊的人生阅历感悟着她的生活,创作着她的作品。虽然显得平淡、显得琐碎,但当你把自己也置身于她所展示的生活场景中时,你会发现你就生活在其中,这就是“市井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