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当前民族贸易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民族贸易的概念。关于什么是民族贸易,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民族贸易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我认为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少数民族,就会有民族贸易,不论中国和外国,概不例外。民族贸易更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物,把民族贸易说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明文规定:“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也曾明确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事业,是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设想,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会有全国的四个现代化。所以,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没有少数民族是不行的。中国有几十种民族。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比汉族居住的地方面积要宽,那里蕴藏着的各种物质财富多得很。我们国民经济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是不行的。”具体地说,我们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很大部分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人口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拍摄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影像。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以质朴、直观的影像方式书写了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状况,但其概念的形成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并与纪录影像本体、新时期学术话语、影像人类学等问题交织到了一起,专家学者通常从文化、作者、题材等方面同时对概念进行限定。其实只要主题和题材是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为主的纪录片都可划归为"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以符合中国各民族聚居、杂居的现实状况和促进少数民族纪录片发展需要。研究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不仅是一个影像专业问题,更关涉到少数民族文化进步、民族和国家形象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电影的概念根本上是一个文化核心的概念,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与世界电影整体发展的不断接轨,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概念内涵就是实现在全球化电影产业链条下的发展概念和世界语境下的文化平等对话权利。这一理念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电影在文化特性上展现其概念的包容性,也可以藉此拓展少数民族电影在全球语境下的产业特征、审美维度与商业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走向具有现实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5.
“散居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学和人类学上的一个概念,既可以从民族的概念范畴去定义,也可以从族群的概念范畴去定义。然而,由于我国民族问题与政治法律的一体性,基于现有的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去解析散居少数民族更具有合理性。因此,散居少数民族具有民族、族群和政策制度3个方面的特征,据此可以将散居少数民族定义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选择以散居方式生产生活、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族群,它既包括那些居住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外的族群,也包括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但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族群。  相似文献   

6.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叙事主题往往是与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要探究和发掘的是: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叙事中,市场条件下和消费社会中的少数民族的“民族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有关经济、生存、日常生活的表达,更多的是通过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想象来完成对自己本民族发展的自身体验,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共同体发展想象实际上是国家想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元素正逐渐成为广告中视觉表达的新宠被不断加以运用,从微观上看,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商业营销模式;从宏观上讲,它引发的是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复兴的重大命题。然而,学界目前尚没有明确提出“少数民族元素”这一概念,相关的理论探讨也比较少。本文尝试对“少数民族元素”这一概念做一个理论界定。在此基础之上,主要运用广告学和符号学理论分别对“少数民族元素”在中国商业广告中的符号价值和表现形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天,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日见深入,成果累累。然而,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所见无几,文章寥寥。我国是一个由57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不仅在人口上拥有不小的数量,而且在地理分布上尤为广阔。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状况如何,与全中国的精神面貌关系巨大。所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的研究,对于促进其精神文明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少数民族文学存在逐渐弱化的现象.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来说,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没有确定,划分少数民族文学的标准没有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入史逐渐弱化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者,尤其是少数民族身份的研究者,为了撰写少数民族文学史,将具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的作家的所有文学作品都算作少数民族文学,从而导致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泛化.概念的泛化会导致编写文学史的学者难以遴选真正的少数民族作品,因此常常就采用弱化或者不入史的办法对待少数民族文学.要想扭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逐渐弱化的现状,我们应取的策略首先是明确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少数民族文学内涵应界定为:作家的族属身份、作家的民族意识、作品的民族特质.在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时,按照这三点去划分少数民族文学,就能将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学写入文学史,从而可以避免将没有民族意识的作品以及汉族作家写作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等不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品写入文学史,造成混乱.坚持经典标准,遴选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入史,遴选优秀的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作品入史,这也是扭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逐渐弱化现状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聚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聚落沈林一、中国的民族和城市中国自古以来就生活着众多的民族。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就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国家的形成,促进了各民族的迁徙、交往和融合,从而使得今天的中国各民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中国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毒品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毒品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危机。本文认为其特点和形成原因与"经济人"心理、成本-收益对比、西部民族地区区位、制度设计、人力资本素质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族史研究中,族群概念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民族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支系"不应是族群的对应范畴.族群迁徙在古代民族中是经常发生的,祖源记忆则构成族群自我认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族群认同"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其共同特性"是由它本身显露的,或者是被认出来的",都是值得注意的观点.就研究族群问题而言,藏彝走廊民族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开展农村民族地区信息服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课题.我国农村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农村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大力促进农村民族地区的信息服务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多民族国家,民族结构的不平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情况下少数民族都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就成为能否减少不平等、优化民族关系的关键因素。由于每个国家国情与执政理念的差异,少数民族政策可大致划分为协调、替代及拒绝等不同类型。通过分析中国"协调政策"与尼日利亚"替代政策"的内容与效果、经验与教训,可为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参照,也可以拓宽民族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东南亚几个邻国的民族语文政策及其效果进行述评,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在民族平等团结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制定好的民族语文政策并认真贯彻落实,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以新的视角和思路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成要素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调整对象,首次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构成的概念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公式、图式,重新界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首次提出和解答了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和怎样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这两个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依据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概述了学界对少数人、少数民族概念的界定和讨论状况,并以少数民族权利保障为主线,从法的层面和法的视角,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法律认定的时代背景、演进逻辑、历史成就、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民族干部人生历程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落实于民族地区的完整过程,通过考察、梳理民族干部的生命历程,能够直观反映中国共产党施行民族政策的时机、方式与步骤,也能够生动把握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如何通过民族政策来树立国家认同,以及如何逐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作为“直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民族,20世纪50年代以前,佤族聚居地域整体较为封闭,现代化程度低,国家意识不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民族干部的努力下,该地区快速走上了现代化发展轨道,铸牢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来看,民族干部成长经历恰好契合了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美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科教强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从19世纪60年代南北内战以来,美利坚再也没有因为民族问题发生内战或国家分裂的情势。美国成长和崛起的历史表明,美国对少数族裔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及其国家认同战略,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也是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文化格局。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其中民族高等教育的落后乃其重要原因之一。比较借鉴美国的民族高等教育经验,对建设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