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水足迹理论与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全国及31个省市地区1999—2016年的水足迹,定量分析我国18年来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结合Tapio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进行评价,同时对我国水资源预测到2025年。结果表明:除2000年和2007年外,水足迹呈现上涨趋势,农业水足迹一直是水足迹的重要主体部分;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用水所占比重过大,进出口虚拟水占比太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基本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得益于改革政策的实施,工业脱钩状态整体优于农业;脱钩弹性在不大于0.0116的水平下,可以实现水资源匮乏度态势的逆转。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下,科学有效地评估我国区域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完善当前治水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全要素分析框架,将水足迹纳入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Shephard水资源距离函数,结合SFA模型测度了我国2003—2018年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我国水足迹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0年后增长趋势逐渐放缓,区域间水足迹平均值和年均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具有东高西低特征,全国及东、中、西部均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W形变化趋势,呈现从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步提升趋势;环境规制与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U形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贸易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用水结构对我国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镇化则具有负向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2005—20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历程。2005—2013年,安徽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变化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包括生产用水生态足迹、生活用水生态足迹以及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安徽省历年人均生产用水的生态足迹所占比最大,远远超过人均生活用水和人均生态用水的生态足迹,而人均生态用水所占比最小。从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评价指标来看,2005—2013年,全省人均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盈余状态,即历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但历年盈余程度变化较大,波幅达到1.88 hm2/人;全省人均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1,压力指数最小的年份为0.36,最高达到0.95,接近临界状态;安徽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0.86 hm2/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0.34 hm2/万元。总体而言,安徽省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历年降水量的不稳定造成水资源总量的时大时小,同时人均用水消耗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使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水资源短缺程度为视角,运用物元可拓理论与关联函数建立水资源短缺指数测度模型,融合区域水资源禀赋、供需、开发利用和社会状态等要素构建其指数复合测度体系,对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分别进行纵向时序、横向截面和未来趋势的多维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于2004—2015年从“较差”状态到“中等”状态再到“较好”状态,整体上呈逐步好转的态势,但其指数等级均处于“安全”状态下,后期发展形式依然严峻;全省21地市水资源短缺指数已形成“三大梯度”,其中多处于“中等”与“较好”状态,同时水资源短缺指数具有相对显著的“都市联动效应”,而其指数变动趋势则呈现分布相对离散的特点;在未来全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保持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强化人口密度分布和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注重城镇用水调控,提高水环境监管与考核范畴则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驱动源。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指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因子6个指标。采用突变级数法编制31个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各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基本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空间上,重庆、北京、上海等6省域水资源综合用水效率最高;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20省域次之;宁夏、西藏、四川、黑龙江、新疆5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各因子指数值表明:农业用水效率较高,工业用水效率次之,生活生态用水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水资源年降水量及人均、地均水资源量少,空间、年际季节间变差大,区域水资源数量与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近几十年水资源呈现出社会用水数量持续增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年降水量逐年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区域分布更加不平衡的变化趋势。合理利用、有效保护水资源,必须把水的数量、形态和过程纳入具体的时空范围分析和把握。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增加来水量,减少去水量,提高蓄水量,加快水循环。注重区域调水与蓄水,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调整农林牧用地面积比例,并采取能保存更多降水、加快水循环的措施;从生产效益、保护资源和加强生态建设多方面考虑,合理确定水、旱田面积;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解决辽宁水资源问题,要以整体、系统的观点看待区域水资源问题,保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正确认识农业在水资源上的战略地位,正确选择农业发展模式,把农业用水、蓄水和保水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农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上的特殊作用;要转变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战略,由"节水"转变为"节水与蓄水并重"或"以蓄水为主"。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点放在加强生态建设上,才能谋求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2019年31省份粮食生产水足迹平均增长4.5%,其中玉米、水稻生产水足迹呈上升态势,增幅主要来自中部地区;②区域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东、西、中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西南地区与南部沿海较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较低,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向“高耗水—低效率”和“低耗水—高效率”水平跃迁的态势;③节水技术、水土匹配度、城镇化水平和化肥价格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这些因素的区域异质性是造成用水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④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可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生产集聚和价格传导产生空间相互关联和溢出。据此,提出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充分发挥区域互馈效应,实现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农用地利用效率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安徽省农用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总体上技术效率大于综合及规模效率,表现出农用地利用技术效率驱动模式;且农用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皖江地区,较高区主要分布在皖中地区,中值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而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南地区;影响因素上,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财政支农>受灾面积,并且它们的综合作用影响农用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产生及演化.建议从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创新农业发展体制等方面提升安徽省农用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文章选取人均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和农业用水比例最高的新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了新疆的农业用水效率:新疆平均农业用水效率仅为0.35;不同地州的农业用水效率差异也很大,最高达到0.84,最低仅为0.03。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业水利设施投入、采用节水技术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试论治水新思路与中国水文化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治水思路有其丰富、深厚的水文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治水新思路的灵魂是水文化中的观念创新;关键是用水文化的功能培育人;根本要求体现了水文化的整体观;奋斗目标体现了水文化的联系观。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源消耗水平、能源高效利用水平、污染排放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四大准则层构建了评价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使用数据包络分析、稀疏主成分方法和熵值法得到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08-2018年的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省际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开放性、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对能源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政府环境规制对能源利用效率有显著的负影响。最后就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污染排放、技术效率与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农业污染排放纳入评价体系,使用SBM-Undesirable超效率模型,比较分析了2011—2013年污染排放变量引入前后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变动状况。研究表明:污染排放对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污染排放变量的引入降低了大多数省份农业用水效率;大范围提高了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纯技术效率;降低了大多数省份农业水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率;减少了农业水资源利用规模收益递增的省份数量。根据农业水资源浪费程度与污染排放水平,污染排放约束下我国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的冗余模式呈现出3种类型。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亟需转变利用方式,减少农业污染排放,提高农业生态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水资源生产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两者的差异入手,探讨现行学术界普遍使用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之间的优劣,采用全要素水资源调整目标比率测算方法,选择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9—200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业水资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省际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之间的距离较大;总结农业用水效率的时间演变规律,效率较高的这些省份随着时间发展效率水平不断提高,而效率较低的省份的效率水平在研究期间内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并且品质较高,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其起点作用。因此,本文就西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探讨,分析西安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及优势,以及目前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最后对开发西安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构想和设计,以期促进西安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促进都市圈以及流域内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巢湖流域内5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巢湖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要低于不考虑环境因素下测得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考虑环境污染条件下,动态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0.9%且流域内仅有合肥市水资源全要素效率指数大于1。通过绝对和相对β收敛检验,得到巢湖流域整体以及流域内5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存在收敛特征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旨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可行性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建设的优先领域。以2007—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GMM方法分析绿色物流与环境、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化石燃料是物流运作活动的核心,而使用越多的化石燃料,越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物流与化石燃料能耗、人均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同时,绿色物流也可以为这些国家带来更多的出口机会,提高人均国民收入。发展绿色物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资源诅咒”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基于松弛的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等方法测算了中国2001—2010年110个重点城市传统和新型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构建了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城市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其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城市层面“资源诅咒”现象存在,即资源丰裕与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资源利用效率是导致诅咒效应产生的重要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效提高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是新时期保障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1998-2016年中国对42个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有效识别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非效率因素,并测算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且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贸易效率呈现差异化特征,其中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和蒙俄哈区域的贸易效率最高;石油进口来源地的政府治理和区域性组织OPEC有助于减少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损失,而区域政策安排如"一带一路"倡议和WTO则会降低贸易效率损失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