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56例老年糖尿病与老年非糖尿病患者均空腹测定血糖,血脂和血流变学及彩超下肢动脉检查。结果①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TC,TG,VLDL,Apob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②血流变学改变,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超声显示动脉血管壁回声欠均匀,内中膜增厚,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狭窄。结论脂代谢和血流变异常可能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病变之一,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能及早准确的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为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病变动脉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病程、2h-PG、TC、LDL、GHbA1c、UAER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是在高血糖基础上与多种因素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病变,是目前较好的非创伤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择9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吸烟、肥胖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调查。结果 9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确诊为PAD患者31例(老年PAD组),患病率31.31%,未发生PAD患者68例(对照组)。老年PAD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吸烟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前者的空腹血糖、2hPG、TG、HbA1c、LDL-C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吸烟以及血糖、血脂控制差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斑块情况,明确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情况,以便指导治疗。方法对10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超声检查下肢动脉斑块情况,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斑块形成与年龄、病程及高血压患病率有关(P0.05),而性别、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管超声,对血压及血糖早期干预并长期监测使达标,可以延缓大血管病变的进展,减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足等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美国GE-VIVID7、PHILIP-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52例糖尿病患者与32例对照组患者下肢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与老年男性糖尿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老年糖尿患者进行踝臂指数、下肢螺旋CT血管成像、颈动脉血管多普勒、眼底动脉检查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资料的收集,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肢血管无狭窄踝臂指数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下肢血管阻塞越严重踝臂指数下降越显著(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程度,随斑块积分的增高踝臂指数降低明显(P〈0.01)。不同眼底动脉组间ABI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眼底动脉病变为程度加重踝臂指数越小。以踝臂指数〈0.9为二分类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踝臂指数与年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量、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结论踝臂指数与糖尿病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并可作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是预测全身动脉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部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85%的糖尿病患者因足溃疡而截肢,而老年患者循环差,溃疡愈合更难,因足溃疡而截肢比例更高。本文总结十堰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于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例糖尿病足溃疡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过程中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方老年人下肢动脉发生"易损性斑块(VP)"患者常见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疝外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AS)患者307例,入选者符合2012年中国专家编制的"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建议"中规定的下肢AS诊断条件,他们接受了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下肢动脉发生VP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307例老年下肢AS患者中,经MDCTA检出VP患者129例(VP组,42.02%),178例未检测VP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发生VP危险因素指标比较中,发生VP组的平均年龄、吸烟指数、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HHCY、低HDL-C和高hs-CRP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年龄大、吸烟、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HHCY、低HDL-C和高hs-CRP均为北方老年人下肢动脉发生VP患者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沈阳市社区老年群体血压、血脂及血糖相关指标异常现况。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大东区某社区常住老年人口15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血压、血脂及血糖相关指标检测,并与居住在相同社区非老年人口(18~59岁,对照组)比较。结果社区老年人口中高血压病81例(50.94%)、高血脂症75例(47.17%)、糖尿病51例(29.13%)及同时合并3项指标异常例数(46例,18.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沈阳市社区老年群体血压、血脂及血糖相关指标异常例数明显增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依贝沙坦对老年性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依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给予依贝沙坦口服12周,正常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采用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N0、NOS指标.结果依贝沙坦治疗后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均明显降低(P<0.01),内皮功能显著改善(研-1明显下降、NO、NOS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NO、NOS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ET-1与血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依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对内皮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病变(PAD)早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2型糖尿病并PAD早期(无伴下肢溃疡发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主观症状及体征、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脉搏波传播速度(PWV)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BI、PWV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PAD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丁咯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并PAD早期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大、慢性并发症多、不适合大强度运动的特点,观察长期适度的、规律的有氧运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进行对比,观察运动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并与未进行有氧运动治疗的53例患者对照比较。结果 40周后运动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而非运动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期规律的、适度的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因此,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规律的、适度的有氧运动与长期的药物治疗有等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在湖北汉族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同胞对和随机病例-对照两种实验设计。征集湖北地区汉族49个同胞对及163例随机病例-对照,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等生理生化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基因型。结果两种实验设计中对照组与病例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在湖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适宜的临床液体治疗方案。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盆腔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10ml/kg,B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15ml/kg,C组60min内持续输注复方乳酸钠20ml/kg。所有患者输液20min开始硬膜外给药,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10~T12,研究结束后方可手术。记录输液前及输液60min内每隔5分钟的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及血红蛋白(Hb)浓度的数值。结果3组患者在输注复方乳酸钠后血液稀释度均有所变化(P〈0.05)。与A组相比,C组T45后的血液稀释度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CVP较基础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组的输液方案比较适宜,能更好地预防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与血清睾酮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12例老年男性,分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测定两组体重指数(BMI)、血压(SBP、DBP)、血糖(FBG、P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胰岛素(FINS、PINS)、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老年男性糖尿病组的FBG、PBG、FINS、PINS、TG、E2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T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DL-C、FINS、PINS与T相关。结论TG、HDL-C、FINS、PINS与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的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分别采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联合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联合治疗后,两组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均有显著改善,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30组血糖控制更好、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可以更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达美康缓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达美康缓释片(30~60)mg/日,一次服用.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体质指数等指标,疗程8周。结果经达美康缓释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而餐后30分钟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中无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达美康缓释片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能增加早期时相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点,但它的基因起源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深入了解。几种遗传因素共同影响提高了患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性。通过对与2型糖尿病相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做相似性分析来揭示2型糖尿病的基本机制,并作为标记来定位和识别与这一疾病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全部病历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其中粥样斑块形成占87.5%,常见部位依次是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受年龄增长及伴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硬化程度加重。结论颈动脉硬化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老年人颈动脉检查应进一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