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学院是应对自高校扩招以来,经费紧缺,师资缺乏,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等难题而出现的。独立学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高等教育刚性需求与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新目标和新特点,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上的艰难日出。但其发展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运用新的办法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2.
建立高等教育多渠道投资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将不断扩大,经费不足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为了满足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经费需求,实行教育成本合理分担,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是一项合理可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高等教育面临的两难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由此带来了教育中突出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如何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追求最大效率是我们目前的一道难题.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浪费严重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实践证明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高等教育走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面临供需不能对接的问题。教育需求多样化发展与教育供给模式单一的矛盾要求高等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在《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双学位本科这一特定群体,从报读动机、学习效果和课程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模式欠缺特色、教学内容面对生源的庞杂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对这一群体的教学应该满足社会、教育部门、学生三方面需求,使其成为复合型、交叉型和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指出教学模式要以启发学生设计案例为主、教学内容要主次分明,定量分析适度、教学手段要先进等供给侧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高等教育改革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高等教育统计是评价教育资源供给与“两型社会”建设需求均衡与否的重要依据,是教育宏观管理中对教育规模控制和投入管理的基石,是高等院校微观管理效率提升的基础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教育供给指高等教育机会供给和“教育产品”供给,分为高等教育潜在供给、实际供给和有效供给,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供给之间以及与高等教育需求密切相关;高等教育的资源、规模、师资,以及高等教育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外部政策环境是影响高等教育供给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将其引入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等学校数量与规模、师资力量、经费配置、专业实践以及个人就业愿望和社会岗位、人才需求等是影响高等教育供需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中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个人就业愿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两大矛盾。通过对高等教育供需矛盾分析发现,高等学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高等学校类型比例不协调、师资力量不达标、教育经费投入不充足和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高等学校个人就业愿望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学生就业观念不科学、职工安全生产有隐患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解决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的路径应适当转变高等学校定位,科学建设教师队伍;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多元开拓经费来源;积极改变就业观念,完善人才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稀缺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扩张之间的矛盾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我国高校教学资源既存在总量上不足,也存在结构上失衡的问题。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资源共享水平和效率主要因素有:资源建设、资源共享机制的设计、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持。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分别采用校区间共享、高校间共享、区域间共享的模式,通过以点带面,区域互动,充分发挥资源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从而不断提高资源共享水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过程中 ,经济越发达 ,现代化程度越高 ,教育需求就越强烈 ,特别是大众接受高等教育和国家多渠道、多途径办高等教育等的教育需求表现得越突出。其结果高校扩招就是必然的选择 ,高校扩招是无限制的满足教育需求 ,还是有限扩招 ,科学合理制订招生计划来发展高等教育 ,这都是中国高等教育将走向大众化高等教育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仅是一个理论创新的问题,更是一个反映现实矛盾和破解人民大众对现实问题关切的方法论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切实做到在理论态度上亲和人民大众、理论内容源自人民大众、理论宣传形式适合人民大众、理论本质服务于人民大众,只有这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内蕴的理论质素转化为改造社会现实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