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身心健康,对每个公民而言都至关重要。健康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目前,对于健康权的性质存在诸多争议。事实上,健康权既是民事权利,又是人权和基本权利。探讨健康权作为民事权利、人权和基本权利的相关规范、所处地位和意义,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健康权,有利于为健康权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于公民健康权的尊重义务,需要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通力协作,方可履行。立法机关应当承认健康权,并且不得制定侵犯公民健康权的法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妨碍公民享受应有的健康服务,更不能直接侵犯公民的健康权。对于公民的健康权,司法机关不得违法裁判或者滥用司法裁量权。国家对于公民健康权的尊重义务应当立即履行,而非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健康权是指公民获得卫生保健和健康条件的权利.当前我国健康权无论是应有权利、法定权利还是现实权利都普遍处于一种权利贫困状态,而造成这种状态的真正根源就是关涉健康权的制度贫困.为消除健康权的贫困,就必须安排有效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国家回报他们的并不公平.农民本是公民,却无法获得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健康权的平等保护.作为人权的农民健康权,其现状堪忧,基于人权保障的需要,通过完善立法、体系化保护以及开放性保护,积极促进该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健康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日益受到世人关注.但健康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权利,学界对此有不同认识.健康权既有积极权利属性,又有消极权利属性;健康权内涵相对稳定,又渐进发展;健康权保障既有国际认同,又有区域差异;健康权既可成为国家法律义务,又蕴含着某种道德责任;健康权保护既有可诉原因,又有不可诉的理由.在辩证思维中把握健康权的法理特征,有助于公民健康权的尊重、保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健康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国家对乡村医生培训有利于实现、保护公民的健康权。本文从健康权的国家义务角度探析乡村医生培训的理论依据,得出如下结论:乡村医生培训是法律赋予乡村医生的权利和义务,是卫生法保护公民健康原则的体现,符合生命伦理学对医生职业规范的要求。是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方针和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权利、约定和尊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下简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其首要的立法主旨即为具化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公民基本权利,首要的是人权。生存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存权不仅指生命权本身,还包括维持生命健康的各种必须的条件,因此,生存权必然导出生命健康权,也就必然要求政府确保公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权”。在此共识性基点上的社会“约定”,即立法予以明确国家的义务。《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建基于人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权,定位于积极人权属性,据以配置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职责,以及保障机制和措施,辅之以监督与制裁规制,由此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奠定小康社会的本底。  相似文献   

8.
社会弱者权利保护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权是社会弱者行使其他人权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人权,国际人权公约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从健康权的权利属性和给付行政下行政权行使的目的分析,政府负有促进社会弱者健康权实现的义务。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政府应主导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并通过行政给付诉讼为社会弱者健康权的实现提供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9.
医疗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过度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公民健康权,没有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医疗服务市场出现的失灵应当通过经济法加以规制,以实现医疗公平性和普遍均等化.当前,医疗服务的市场调节失灵包括信息不对称、不正当竞争和医疗商业贿赂.政府并没有履行好国家调节职能,降低了医疗可及度,出现了公立医院垄断、医疗公共服务缺位的双失灵.通过经济法规制医疗市场,应当完善医疗信息公开制度,细化反垄断法执法标准,彻底实现管办分离,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弱者健康权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弱者权利保护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权是社会弱者行使其他人权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人权,国际人权公约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从健康权的权利属性和给付行政下行政权行使的目的分析,政府负有促进社会弱者健康权实现的义务。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政府应主导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并通过行政给付诉讼为社会弱者健康权的实现提供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民权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思想界之“巨人”、舆论界之“骄子”,梁启超的民权观是戊戌维新时代的一面旗帜,也是其变法维新思想的核心。梁启超借鉴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深刻而系统地论述了其民权思想。包括民权与国权、君权、女权的关系,民权与自由的关系,民权与民智的关系,民权与绅权的关系,民权与宪政的关系,梁启超是近代中国民权理论的构建者。  相似文献   

12.
Richard A.Musgrave认为,政府有三个方面的经济职能.其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其最重要的经济职能之一.无论是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还是因为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都有义务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需要积极介入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建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主要经过了全能型政府主导的"大卫生"模式和"市场化"导向的基本医疗服务模式,但仍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个人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不同群体享受的医疗保障待遇差距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制定具有公益性和均等化特点的服务目标、构建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设具有均等化导向的财政制度,以促进政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3.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漫长、全面、深刻的转型期,虽然转型的道路曲折、迂回,但历史发展的方向却是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民权意识的觉醒,公民参与已经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作为对民权觉醒的回应,公共管理者必须要体察民生、民情、民心,不断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巩固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较多强调的是政府及医保经办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但在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转变的大背景下,从正义权义结构的角度来看,完善公众参与医疗保障的制度十分必要?文章先后对公众参与医疗保障的制度构建原因?架构?支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权义结构的分析和逻辑结构的设计,认为公众应当实质性地参与到医疗保障中,提出从参与权到参加权?从表达权到表决权?从监督权到监管权的理念转变,以期更好地保护公民健康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理应成为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基本内核与根本理念:第一,人本宪法哲学价值取向回应了扩展权利的时代要求;第二,人本宪法哲学价值取向顺应了公民加强人权和公民权保障的要求;第三,从历史发展进程角度看,人本宪法哲学价值取向符合立宪主义的价值观。文章还从树立权利本位、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思想,限制行政权力,建设有限政府,依法立法,改革司法等方面探讨了切实强化人本宪法学价值取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南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内战,是明治维新的转折点。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明治政府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剥夺了封建武士的特权,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1877年这场历时8个月的反政府叛乱。这是一场以复辟封建制度为目的的叛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件。明治政府最终平定了这场叛乱,对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算,基本上消灭了顽固守旧的士族,彻底打消了士族阶层通过武装叛乱恢复自己昔日“辉煌”的念头,为明治政府以后各项改革政策在全国的顺利推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财阀”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日本从此进入到向近代化国家稳步发展和自由民权运动逐渐高涨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宪政改革是主流共识。清政府把宪政视为工具,维护其君主专制。梁启超的宪政理念是支持民权、反对专制,但是他与现实妥协,提倡"开明专制"。孙中山的宪政理念以民为本,主张共和宪制,更符合宪政的内在价值。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宪政理念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流理论演进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政府、市场二者关系的定位和调整的理论解释构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流理论,对这一主流理论及演进的评述表明: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争中的"政府和市场"之争与"补贴"之争,其实是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流理论的主要方法和理论假设合理性的争论;在历经了"政府与市场"之争和"补贴"之争之后,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将深层次地触及权利在医药卫生体制各环节内、各层次上的配置及调整。这一结论启示:在中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进程中,"产权"应当成为有效解释和指导政府、市场二者关系的定位及调整理论分析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个国家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这是国际法有关受教育权立法的基本精神。而我国现行宪法对受教育权性质的规定则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观,其表述存在着语义与逻辑上的固有缺陷,其立法精神也与国际法不符,不利于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因而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对现行宪法和法律法规做进一步的修改,使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