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当前,中国和一些国家,都在经历着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体制变革的方式,从基本特征上看就是两大类:激进式的改革(“休克疗法”)和渐进式改革。中国正在加快改革步伐也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我们过去和现在所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这条道路能否走得通,与其他国家的“剧变式”改革相比孰优孰劣;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能否一方面进行渐进式的经济改革,一方面加速经济增长,尽快缩短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本文力图就有关的理论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巨轮将以何种姿态破浪前行?经济增长率、物价、房价走势将如何演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应当而且完全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当代中国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与体制转轨,实质上是生产方式变革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其生产方式理论,对当代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比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更强、更科学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奇迹引起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形成了研究“中国之谜”(彼得·诺兰语)的热潮,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人能阐述清楚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的基本原因。 最近,青年经济学者吴焦苏先生应邀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见解,他根据现代游戏论、现代激励理论、现代增长理论、现代契约理论、现代信息理论和现代执行理论建立了一个关于诱导性增长和诱导性变迁的过渡经济学模型,由此解释了“弗里德曼难题”。所谓“弗里德曼难题”是弗里德曼曾经说过,在中国改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转型 ,涉及亿万群众生活 ,关系国家、单位 (企业 )和居民 (职工 )三者利益调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新的世纪里 ,要全面地破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结构体系、运行机制、政策设计、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重大命题 ,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也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 ;需要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 ,也需要广泛借鉴国际经验。中外的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有哪些异同 ?当今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保障模式 ?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在此 ,为读者推介的由宋士云和张廷新两位…  相似文献   

6.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坚定信念。但近些年来,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发动了“和平演变”的猖獗攻势,由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局发生剧变和经济上出现困难,由于多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造成的思想理论混乱,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到底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不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有没有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为什么我国目前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的经济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 ,国企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 ,作为反映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经济理论也面临挑战 ,经济理论如何走在改革的前列 ,指导实践 ?中国经济学的走向是什么 ?《学报》怎样反映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采访了杨瑞龙教授。在经济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刘晶 (以下简称刘 ) :你在产权和企业理论上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你发表在《经济研究》1 995年第 2期上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思考》一文荣获我国经济学最高奖——— 1 998年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前后两个30年的经济发展绩效有天壤之别,对此,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难以做出合理解释.循着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发现制度变迁是造成中国改革前后两个30年经济绩效差异的根本性因素.中国经济要保持边际收益递增,还得依靠制度创新.因此,深化改革是中国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9.
读《40位经济学家: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多角度思考》黄桂田公有制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融合及如何实现融合,其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和如何实现机制转换,因而,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和对策的研究,是体制转型期中国经济学家们所面对的,难以回避的焦点课...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文化因素已经成为解释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变量。近些年,令人们迷惑的问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动力和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学者倾向于用体制和制度因素的改革来解释。我们虽然不能否认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市场发育和深化有关但是似乎也不能单独用其来解释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因为,目前中国市场体系还处在一个产权结构完善的过程中,缺乏一个保护参与人权利的完备法律框架,就连作为经济运行之血液的金融体系,也是问题如山。那么为什么在市场体系的产权生成过程中就孕育出了经…  相似文献   

11.
里根政府关于削减税收和缩减政府开支的提案获得通过。这是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政府经济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的预兆。促成这一转变的理论工具就是供应学派经济学。供应学派经济学是如何起作用的?它能否医治通货膨胀?它是否切实可行?为了找到这些答案,摩根保证信托公司邀请了供应学派四位主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从根本上肯定了公有制同商品经济的相容性,并为以后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旧矛盾不断出现,从而使人们在公有制同商品经济的相容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一问题能否彻底解决,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能否获得新的发展。因此,笔者特就这一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经济改革30年>系列丛书,全面、客观地对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其中由西北大学白永秀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沿着理论和实践两条线索,系统回顾了中国资源与环境领域改革30年.该书分3篇18章,共41万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资源环境改革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没有什么比中国加入强国行列更能改变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前景。去年秋季,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召集世界一些主要的中国问题思想家,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后果进行评估。《外交政策》杂志邀请了其中的7位对中国的重新变得伟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布热津斯基和米尔斯海默的文章请看本刊上期《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一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2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何在?中国经济在未来能否保持这一增长势头?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内生技术创新诱致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式说明,中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取决于其在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方面的努力。而这又有赖于建立一套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激励。  相似文献   

16.
转型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转型能否成功,事关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崛起。中国经历了25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从来自上层的单一的改革和发展动力转变为以自下而上为基础的多元互动格局,一个联动转型的新格局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开放带动改革、沿海推动内地、民本经济推动政府经济、经济拉动政治和社会改革、实践推动理论和政策创新。据此我们判断:一个综合性的转型阶段已经在新世纪初全面出现。  相似文献   

17.
会主义经济改革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倍受集权体制约束的背景下进行的 ,但如何改 ?怎样改 ?才能重现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这一直是中外经济学家们所争论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俄罗斯 (前苏联 )和中国的两条不同的改革路径及其产生的不同改革结局 ,留给改革中社会主义的启示是深刻的 ,值得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交易及其规则与大学组织制度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学组织的市场化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已经10年有余了。这一改革进程的源头无疑在于政府倡导的经济市场化。但是为什么经济的市场化与大学的市场化是两个明显不同的进程?为什么有关政府对大学组织的制度化影响总是被大学自身所修正?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超出了以“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大学自身的属性”这些概念做解释的习惯性模式,关注知识本身的属性,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对大学制度变迁过程中知识交易的作用和规律做出了总结,并提出了大学制度变迁中知识交易的市场特征和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价格是市场的睛雨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价格波动与人心思定的矛盾亟待解决,复杂的现实亟需经济理论的解释和指导。许光建、王小彬、杜为长三位中青年学者合著的《改革中的价格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对价格理论一系列长期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价格的职能、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与供  相似文献   

20.
人能否获得自由?如何才能自由?自由的人格(理想人格)怎样才能培养起来?此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先秦儒家也有一套改造人、培养人的理论———“内圣外王”之道。他们心中的理想人格就是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圣人成为统治者,就能施行王道,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在今天也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