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新世纪四川民族地区面临的贫困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扶贫工作依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新时期的扶贫工作 ,必须解决好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 ,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提升扶贫工作绩效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乡关系的转变,农村贫困的内涵、生成逻辑变化明显,呈现贫困结构化、治理复杂化、生成消费性等特征,农村贫困正处于转型状态,这给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分类考核、监督管理、贫困治理等带来一定的挑战。新时期精准扶贫要切合农村实际,优化扶贫的政策导向,完善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构建起应对农村贫困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治理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国家治理范式的演进,农村贫困治理将实现政府主导范式经由市场主导范式向公共治理范式转型。当前,主流的政府主导范式和市场主导范式在理论上遭遇到解释力不足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了精准扶贫不精准、久扶不脱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形式上表现为过度依赖市场主导范式所产生的“开发”与“扶贫”之间的张力,在实质上表现为贫困治理过程中基于市场逻辑的效率、基于扶贫逻辑的公平、基于公共治理的参与等多元价值冲突。因此,推动农村贫困治理范式转型和产业精准扶贫目标实现,有效整合多元逻辑和多元价值是关键。具体路径应以公共价值为目标,实现对多元价值的整合;以平台构建为支持,促进多元主体协同;以公共能力建设为条件,支撑多元行为逻辑整合。  相似文献   

4.
政府扶贫职能的转变与农村有效反贫困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中国农村贫困实际,提出反贫困治理结构及其特点;中国农村当前贫困特征及扶贫机制与缺陷;最后指出我国农村有效反贫困治理结构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L村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研究发现,由于贫困识别过程中村民争当贫困户、非均衡的项目实施及“任务式”扶贫产业开发,导致了农村精准扶贫的制度逆变及村民“气”的不断累积。在此背景下,基层政府通过博弈情景下的政策变通、村庄政治生活的选择性平衡及日常治理中的“做工作”等路径,建构了精准扶贫场域下村庄矛盾调处的策略性机制。由于治理主体之间连带性制衡关系的异化及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的非对称性,农村精准扶贫呈现非均衡性治理的悖论。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政策实践过程中,需要建构“均衡性治理”的制度体系,推进贫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投向结构和来源结构模型,并运用湖南省20个国定贫困县2006―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投向和来源扶贫资金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都较低,扶贫资金使用存在结构失调和效率缺失。其中,科教文卫投入的产出弹性及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产出弹性和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均为负;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仍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其产出弹性和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远远高于其他来源渠道。因此,农村扶贫资金要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投向结构因素、来源结构因素与其他黏合因素的有机协调,并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加大投入,优化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7,(6):99-105
随着我国农村扶贫由粗放式转向精准式,文化扶贫也日益受到社会重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我国农村贫困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扶贫方式的强化与升级。通过对湖北省T镇的案例分析,对现阶段我国文化扶贫实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扶贫实际效益较低,基层实践与国家政策目标发生偏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对象的精准识别,服务供给没有针对性;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没有实现精准帮扶,资源配置逻辑离散化,文化扶贫功能负荷较小;文化服务供给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与考核机制,治理能力弱化,忽视文化扶贫的效益评价。优化文化扶贫路径,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项目,实现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我国农村扶贫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基于农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扶贫形式。基于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互助资金的调查,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情况和功能进行分析而发现:互助资金在当地开展和运行过程中,农户对其认知度、参与积极性和管理满意度较高,但贫困农户的实际参与能力与水平却比较低,限制了互助资金效用的发挥;互助资金是当前解决农村贫困群体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在增强村民交往与合作、促进改善村民关系、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多年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财力即资金对多年来的扶贫攻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方面贡献突出。但是,扶贫资金在投入使用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和间接影响扶贫攻坚工作,所以,研究扶贫资金投入使用效益既紧迫又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扶贫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描述  (一)扶贫资金投入情况宁夏扶贫资金来源广泛,…  相似文献   

10.
反贫困是全世界的任务。反贫困需要资金支持。研究资金、货币及其转化形式在扶贫工作中的运转效率和作用 ,是研究扶贫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国外扶贫工作中的许多资金管理和运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事实上 ,我国目前进行的许多扶贫资金运行模式 (如小额信贷 )就是向国外学习的。值得注意的是 ,在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下 ,反对贫困 ,拯救穷人已成为国际性话题 ,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和共同行动之一。许多国家政府、国际合作组织、金融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在不同的领域设立了专门基金 ,用于支持贫困国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发展。因此 ,研究国际扶贫资金的资助渠道、支持领域及管理特点 ,对于我们更多地争取、利用国外资金 ,以弥补我国扶贫资金不足问题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扶贫陷阱与扶贫资金政府管理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政府扶贫战略是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边际效应降低时推出的一项公共政策。长期以来,中国扶贫开发成效主要以年均贫困人口减少和扶贫投入的关系为评价指标。通过扶贫资金性质、管理及其在贫困村的实际运作,贫困人口数量和扶贫资金投入量之间的相关性等的实证研究,分析政府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的不足,提出扶贫陷阱的概念以及跳出扶贫陷阱的几个选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安徽省W县B镇2033户贫困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基建投资、产业扶贫与“结对帮扶”对异质性贫困户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基建投资对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减贫效应更显著,且长期减贫效果优于短期;产业扶贫能够显著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且政府扶持政策越强的产业往往向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倾斜,使其减贫效果更明显.另外,金融扶贫能够促进产业发展,而且这种减贫效应对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更显著;“村外结对”帮扶对贫困户的减贫效果优于“村内结对”自助,而且对较高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减贫效果达到10%显著水平,而对于较低脱贫能力贫困户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提出我国在落实精准扶贫措施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方式,可以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中国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政策要求,以平衡计分卡(BSC)为工具构建评价指标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的设置,构建以贫困户收入增长与帮扶满意度为核心的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并将J贫困县2019年产业扶贫实施的过程、效果与资金运营等情况应用到本文产业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对J县产业扶贫资金在群众满意、资金效益、资金管理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政扶贫资金效益评价模型的构造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扶贫资金通过集中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村的投入,促进贫困户的脱贫和收入的增加。为了对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对贫困户的脱贫和增收所起的作用以及效益进行量化分析,本文利用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不同投向与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建立起评价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益模型,并以哈尔滨三批整村推进实施村的情况,应用建立的效益评价模型,对哈尔滨财政扶贫资金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以及重庆开县民丰互助会的业务发展数据等,实证研究金融深化、扶贫效应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关联性。研究发现,重庆开县民丰互助会的金融深化指标与开县经济增长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中以贷款效率和贷款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扶贫效应亦较为明显。更进一步研究认为,在一定范围内深化和推广以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代表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以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16.
围绕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在何种程度上减缓贫困”的争论性议题,从2950篇相关研究中筛选出159篇实证研究样本文献,提取531个效应值,运用Meta Analysis系统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其结构和路径。采取FAT-PET-PEESE策略的计量结果显示:扶贫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和降低贫困发生率总体上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增收效应接近中等程度,降低贫困发生率的作用则相对较弱;从结构上看,减贫力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搬迁扶贫、社保扶贫和生态扶贫。此外,贫困人口的行为能力差异被证明是减贫效应的可能作用路径。新时期扶贫政策应保持基本的连续性,政策实施应以强化农民反贫困能力建设为核心,探索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分贷统还合同为政府通过合约统一贴息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公司化运作,有效地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整体效益,但也产生了合同法律性质认定争议大、合同履行易受政策变化影响;户贷企用导致贷款用途和资金安全存在风险,公司分红还款系统性违约等弊端,如公司经营不善,贷款亏空,一旦出现系统性违约,不仅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司法机关亦将面临纠纷批量涌入的现实问题。为趋利避害,分贷统还合同有必要在综合衡量扶贫目的、公司盈利及扶贫责任和银行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调整户贷企用政策,甄别债权类型,考虑违约的具体情势,从实操层面化解分贷统还合同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与拓展有着不同的内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心在于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并提升脱贫质量,同时防止新生贫困产生;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心在于实现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优秀工作机制、脱贫攻坚精神以及扶贫资产等在乡村振兴阶段的承接应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既需要保持既有扶持政策的阶段持续性,同时针对返贫风险高的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建立预警监测机制;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则需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与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9.
金融扶贫是贫困地区顺利脱贫的重要手段,在分析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支持、扶贫政策与农村脱贫的关系变化,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与扶贫政策对农村脱贫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在扶贫政策的影响下,金融支持对农村脱贫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在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脱贫效应,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支持的脱贫效应显著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因地制宜推动区域间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发展在农村扶贫脱贫过程中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于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目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脱贫攻坚战略解决的是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相对贫困,二者衔接相互构建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同时,两大战略在目标、主体、内容和措施方面兼具相似性和差异性,故二者衔接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而政策衔接的目标要求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巩固脱贫成效;由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过渡;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政策衔接的重点主要在于产业、生态、文化、保障和生活等多个方面,从脱贫攻坚的具体政策过渡到乡村振兴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