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游戏化"电影改编与"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化"的电影改编是当前大众文化思潮和现象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它与社会文化转型、消费文化繁荣和影视科技进步紧密相关,也与日益明显的"后现代"思潮有直接的联系."后现代"不管作为一种理论或文化运动,反传统、反权威和消解精英文化一直是它们共同的精神内核,而日益走向大众文化和民间生活.在文化工业和商业法则的机制中,"后现代"的可视性特征更是与现代影视创作生产结合,使电影的商业性和文化商品特征格外突出,精神层面也体现出大众文化中无深度、平面化和游戏性的特质,导致了电影或影视活动中对经典(正统)作品的游戏化改编改写.  相似文献   

2.
"小津电影"是日本电影史上的奇迹;是传统性与现代性唱和的典范;也是日本电影研究中恒在的课题.以"小津电影"的代表作<晚春>和<东京物语>为对象,考查"小津电影"的风格特征.民族性与现代性表征等指标,揭示"小津电影"的发展演变与审美魅力是"片论"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3.
明星公司主要代表了以传统的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戏人电影"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华公司则主要代表了更加注重创作者的主观表现,因此也更富于艺术个性的创作倾向和潮流."文人电影"与"作者电影"具有较多可比性,其艺术上的异同及其所体现的艺术规律,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特别是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正显示日久弥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受"欧陆传统"电影理论的影响,电影语言学或电影文化学代替了电影学的研究,理论的滞后和实践的活跃矛盾重重.一方面,巴赞理论只是起到奠基作用,其非系统性和时代局限都有待再阐释;另一方面,创作界推出的轰动全球的科幻电影史诗巨作<阿凡达>对电影媒介特性进行了完美展示,客观上要求理论界对此予以回应.在"英美传统"中的认知理论回归电影本体研究的背景下,分析电影<阿凡达>的空间拓展和形式美学,以期重返巴赞"实在"论研究.继续经典电影理论的追问.同时从创作和接受两重视角建构的电影媒介特殊性出发,探讨电影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拓展中国西部电影的研究视域,运用电影类型学、电影文化学、比较电影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西部电影类型化的探索历程,提出“新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创建构想和发展策略.结论认为:当前,西部电影人理应自觉承袭传统西部电影对于个体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的开掘,进一步彰显西部电影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类型片探索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创新,以期在新世纪华语电影整合汇流的新格局中,实现中国西部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战略思想和学术研究方法,"第三极文化"理论可以在中国电影研究领域开辟一个具有广阔生长性的学术空间,指导对中国电影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并积极发展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理论.文章以"第三极文化"理论为参照,梳理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进程,并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考察,思考关于中国电影在文化自觉表现上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特技对电影的长驱直入,使传统特技对电影的作用由"缝缝补补的针"变为"开天辟地的斧",并且对电影本体论进行了解构.数字特技使电影的本性--"奇观"得以彰显."奇观"的高难度极致状态有令人振聋发聩的美学效应,又具有"语言叙述"的叙事功能,更有象喻与点题作用.奇观与虚拟美学血肉相连,符合并满足消费时代的受众需求.所以,数字特技对电影本体论貌似颠覆性的解构实质是革命性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后方电影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后方电影"是中国电影史"战时中国电影"时段的主导性维面.作为相对复杂的电影历史现象,"大后方电影"研究应该确立动态通连的观照态度,侧重针对官营电影体系的建立、电影创作和电影文化建设几个重点维面,注目于内在联系性,灵活采用多种方法,真正理清复杂交错的内在纹理.  相似文献   

9.
由<婼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红河>三部电影作品组成的"红河三部曲",是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集中、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不同民族的三位女性的生活.作品直面边疆少数民族生存的忧虑,还原了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民俗,散发着诱人的浪漫情怀,是深刻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现实主义典范.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展露了新的创作症候。一方面,建立在母语电影和少数民族生活景观化呈现基础上,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主体性得到逐步建构。与之相伴,来自主流文化体系等"他者"的审视又对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产生着深度的影响,在特定方面弱化了其主体性。另一方面,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中带有细碎叙事与反戏剧化的鲜明特点的"小情节电影"涌现,在创作风格上逐渐远离主流商业电影。从电影生产以及电影传播等产业实际需要出发,少数民族电影往往采取创作折衷策略,在叙事策略和内容上都有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1.
影视欣赏通过画面、语言、场景,给同学们提供了真实的法语环境和语境。通过影视作品可进行法语的听、说、读、写、译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法语专业影视欣赏课程的必要性、优越性的探讨,阐述了影视欣赏在法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原文化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多数蒙古族题材电影重点展现的文化符号。通过分析电影《季风中的马》和《长调》,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以传统草原文化为精神支撑的蒙古族人民生存状态的影像表达,并试图找出新时期我国蒙古族题材电影文化发展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持续不断的骂声和指责表明,新世纪以降的中国式大片确实面临着某些需要摆脱的困境。在叙事学的视野中,二元性功能的缝合与分裂,视觉过剩与人性匮乏的纠缠,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相互消解,分别构成了中国式大片在叙事对象、叙事方式、叙事伦理等三个方面的困境。这三重困境的产生有其各自不同的原因,因而需要不同的因应对策,才能真正将其摆脱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已越来越多地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加强英文电影赏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象征手法已成为现代电影必不可少的策略,这一策略使得作品超越银幕形象的现实属性而产生一种深邃的哲理内涵.象征凸现了电影艺术形象上与现实审美的距离和内容上对现实价值的关怀."水"在不同文化中均负载着复杂而广泛的文化含义,其在中外电影作品中的象征性同样具有多样性.以"水"为代表分析影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影片的审美品位与意境营造,也有利于推动电影创作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孙瑜不仅是中国左翼电影的滥觞和开创者、最高代表人之一,而且,他和他的作品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在整体性质、表现模式和艺术风格上提供了典型性范本。民族经济实力的增强、反强权和抗日救亡理念的传播构成《小玩意》中激进的民族主义立场的主要来源。影片的前半部分带有浓重的旧市民电影模式痕迹,但随着人物性格与主演阮玲玉个性气质的合二为一,影片后半部分"母子相见"和"情人相见"两场戏的处理,是左翼电影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得以迸发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7.
对张元早期作品和近期作品之间存在的强烈的反差,如果不是一种妥协和顺从的信号,也必然是一种文化“精神分裂”的策略。它是一种夹在两种压力之间的选择。《绿茶》的内涵代表一种“后天养成的习惯”,不仅指向资产阶级(包括文化资产阶级和经济资产阶级)“趣味”的萌芽,而且暗示这种“趣味”在中国社会里的整个“养成逻辑”。  相似文献   

18.
“第六代”电影中的同性恋影像颠覆了一直统治着中国大陆电影银幕的异性恋霸权,其所造就的别样的影像性感模式是对异性恋一枝独尊的影像性感模式的挑战,解构了男女两分的性别结构作为性快感生成本源的唯一性。这些电影同时展示并放大了爱与性的多向性和多义性,人的性关系也许应该终止于同性爱与异性爱的区别,而仅仅区分为快乐的爱和痛苦的爱。快乐或者痛苦永远取决于个体的自由选择,任何爱欲方式都是可尝试的快感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本雅明的“光韵”理论对“看老电影”现象进行文化分析。这里的“老电影”特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以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为题材的旨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系列电影。这些老电影在经过了多年的沉寂之后,在新媒体和新时空的条件下又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人们看老电影,但又很难接受电影文本中的故事“内容”。我们今天欣赏老电影,也是在欣赏放映老电影的新环境和老电影与新环境融为一体的新境界,而不是老电影本身。  相似文献   

20.
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美学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六代导演”及其作品所反映的美学风格主要有:刻意模糊线索的明晰性和淡化叙事的情节性,形成了“新写意风格”;追求“摄影机不撒谎”的发言模态,表达出一种新写实主义即“微观写实主义”;偏爱长镜头和追求画面的僵持意味,流露出一种中国式的新自然主义即“新本色主义”;作为“状态电影”或“大陆地下电影”的主体,他们的作品富有个性但亦被认为是伪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