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荣昌陶器     
<正>荣昌陶器是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一带民众以鸦屿山陶泥烧制的器皿,至今己有800多年历史。荣昌安富生产的陶器包括日用陶、包装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建筑陶四个大类800余个品种。鸦屿陶泥可塑性强、细腻致密,成品陶器"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磐"。荣昌陶器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云南建水的建陶、广东钦州的钦州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的安富与江苏的宜兴、广东佛山的石湾则成为"中国三大陶都"。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荣昌陶的田野调查,发现荣昌陶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人才培养、市场开拓及文化创新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文章指出,荣昌陶制作技艺必须发展学校教育传承,将制陶技艺推陈出新,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荣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以荣昌陶器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响亮的名片。荣昌陶器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凝结了深厚的巴蜀文化,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文化精品。通过对荣昌陶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文化发掘、组织管理、传承发扬、品牌营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基于此,从人才培养、旅游发展、品牌建设、合作交流、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赋予荣昌陶器新的发展动力,并为其他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核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得到生产性保护的关键.手工类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是在特定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中,通过生产、销售、流通诸环节历史地形成.面对机器化大生产的变革,传统手工艺必须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才能保护其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面对激烈的市场化转型,则必须通过商标原产地保护、甚至行业标准的制定,保护核心技艺及其形成的品牌价值;面对文化转型,则有赖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结合文化创新, 探索核心技艺传承-品质管理- 品牌保护- 文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广东石湾酒厂对于其核心技艺—玉冰烧酿造技艺的保护传承,给了我们上述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凝聚了民间智慧的传统技艺,滩头古法手工抄纸在传承地域文化、寄托民族情愫等诸多方面,具有工业造纸所不可替代之处。在手工技艺日渐式微的时代背景下,应把生产性保护与“活态”传承结合起来,传承与创新并举,通过发展来促进保护,实现滩头手工抄纸文化与经济价值的提升,使这一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得到真正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技艺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木匠技能传承和大本曲技艺传承为代表的白族技艺文化传承,既传承着汉文化因子,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一些行规和习俗.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农业耕作技艺的传承、传统农作物品种的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制度的坚守、传统农耕信仰的维系、遗产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传统农耕技艺人才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桦树皮制作技艺是鄂伦春族在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桦树皮制作技艺面临产品市场萎缩、原材料供应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传承人队伍老化等问题。建议以完善传承保护政策体系、创新传承模式、拓宽传承路径、扩大传承人队伍等措施应对,以推动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丰富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定州缂丝是河北省一项传统的手工织造技艺,2021年入选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定州缂丝工艺的历史沿革为主线,梳理了定州缂丝的发展缘起、历代发展演变,以及定州缂丝技艺的当代传承情况。结合定州缂丝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定州缂丝的发展策略:创新设计,实现品牌化发展,走文化研究与创意双翼发展之路,生产性保护与多元传承并进。  相似文献   

10.
云南德宏曾是历史上制作和使用陶器的重要地区,但今天仍在制陶的村寨仅遗芒巷村。调查发现,芒巷村制陶者用一整块陶泥捏塑陶坯,然后拍打修整成型,不像云南大多数地区的傣族那样使用泥条盘筑技术。以往学术界对陶器的成型技术的描述常为过于简单的:"这个陶器用拍砧成型法制成"。但是国外学者根据东南亚的调查研究指出,一个陶器拍砧成型之前的过程是多样的,仅靠"拍砧成型法"这样的简单分类不可能全面了解制陶者如何制陶,也不可能正确看待以不同方式使用拍砧成型技术的制陶者,因而拍砧成型前的过程在生产中至关重要。关于历史上的德宏傣族制陶术未见详细文献记载,芒巷村的传统制陶术不仅是德宏傣族制陶技艺的难得遗存,也为制陶技术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苏州评弹的表演技艺是评弹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评弹艺术传承、发展和保护的意义十分重大.评弹技艺的传承与评弹书目文本的传承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有其自身独特的教习、训练、传承规律.研究评弹技艺的传承规律,是评弹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荣昌折扇是我国民族传统美术工艺装饰的独特产品,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其造型轻盈灵巧,线条外圆内方,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因其雕刻制作精细、扇面书画艺术精美,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产品有十大类,计345个品种。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制扇技艺(荣昌折扇)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13.
江苏宜兴自古以产陶闻名,而紫砂壶的成型工艺在各类陶艺中是独一无二的,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中占有绝对重要位置。一段紫砂史,一部创新曲。目前宜兴紫砂已踏入了历史发展空前繁荣时期,不论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制作工艺,从艺人员以及其思维的开阔等,都有着飞速发展,把几百年紫砂史翻进了百花齐放,灿烂辉煌的一页。紫砂作为宜兴的特有产品,无论经济的,文化的,都必须在传统中发扬光大,在时代中开拓创新,使之天长地久,艺术生命之树长青。  相似文献   

14.
福州脱胎漆器厂是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艺的生产机构,它采用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组织了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模式,将分散于民间的生产人员整合起来,并用大规模授课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大批新技术人员。漆器厂对于人才与技艺的整合和推广有明显成效,但在对文化不够重视的大环境下,漆器厂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漆器厂的经验启示我们,当下应当在尊重文化的观念下建立一个适宜文化保护的空间,同时,传承人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树立行业内部的权威,在传承活动中采用带徒传艺的方式将适于手工技艺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5.
西辽河流域自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从陶器类型来看,延续了本地区的筒形罐传统,体现了西辽河流域本土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同时,赵宝沟文化陶器上的几何纹、红山文化泥质陶以及彩陶的纹饰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西辽河流域与中原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16.
侨讯乡情     
正宜兴紫砂首次亮相英国近期,大英博物馆隆重举行了中国宜兴紫砂艺术展,这是宜兴紫砂伴随"一带一路"步伐首次组团赴英参加交流。据悉,在参展的34名中青年陶艺家携带的近百件作品中,除紫砂外,还包含了均陶等宜兴特色元素,充分展现了宜兴厚重的文脉、高超的技艺和传统"工匠精神"的风采。展会期间,宜兴陶艺家还与伦敦大学开展了一系列艺术交流活动,访问了英国韦奇伍德陶瓷公司,就陶瓷艺术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朱品昌成伟)兴化"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揭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科尔沁马鞍技艺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讨科尔沁马鞍技艺的文化生态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尔沁马鞍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华魂》2010,(7):I0004-I0004
周定芳字芳草,号妙竹,生于江苏宜兴。国际陶协会员,中国陶协会员,曾任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为当代“先锋紫砂”带头人,著名现代紫砂艺术家,师承徐秀棠大师。曾先后应邀赴英国的威尔士大学艺术中心,美国的哈佛大学、蒙大拿州立大学、沙弗·里京学院、瑞士的伟维艺术设计学院等欧美多所高等学府讲学,交流紫砂,宣传宜兴,受到极大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9.
[摘要]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其生产经营方式、染色技术等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主要的制作技艺以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审美观念得以延续。总体看,是一种传承较好、较完整的技艺。其根本原因是凉山地区,特别是彝族聚居区人们仍在普遍使用。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本民族、本文化的人的需要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建湖“十八团”杂技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追踪调查,从体闲角度以文化视角对建湖“十八团”杂技的文化渊源进行研究,就如何继承和发扬建湖杂技技艺的优秀文化内涵,以民间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传播为研究背景,探求传统文化对促进江苏文化体育强省建设的价值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