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学界对公共健康伦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一是公共健康伦理的元理论研究,包括公共健康伦理的内涵、学科定位和研究目的;二是对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反思,包括公共健康领域中的伦理冲突、公共健康伦理原则和实践途径;三是对具体公共健康问题的伦理检视,包括对艾滋病等疾病防控、社会弱势群体健康问题以及全球公共健康问题的伦理研究等内容.我国的公共健康伦理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宏观与微观互补、多学科交叉研究等特点,并呈现出学科建构、实践对策研究及全球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等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公共健康伦理:概念、使命与目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健康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公共健康可以定义为公众的健康,公共健康伦理旨在对公共健康进行伦理学研究,其主要使命在于为促进公众健康、预防疾病、减少风险和伤害提供伦理支持。公共健康伦理的根本目标———公众的健康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共健康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健康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公共健康伦理是公共健康体制、公共健康政策和立法的基础,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伦理学领域,它都是一个新课题。文章旨在对公共健康伦理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责任伦理是公共健康伦理的实质和核心范畴。角色责任意识、整体责任思维和道德自律精神作为责任伦理的基本要素和本质特征,也是公共健康伦理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属性。公共健康道德责任的主体包括公共健康专业人员和政府、媒体、企业及公民个人等公共健康活动内外所有相关者,前者承担公共健康职业责任,后者与公共健康专业人员一起承担共同责任。公共健康道德责任的内容包括追溯性和前瞻性两种性质的责任,前者是以追究公共健康主体行为过失为主的过失责任,后者是针对公共健康活动风险、以未来行为为导向的预防性责任。公共健康道德责任的限度呈现出从“有限责任”向“无限责任”延展的趋势,前者是主体在公共健康活动中的角色责任,后者则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健康负责的普遍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健康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论视角审视新时代健康中国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始于主体自觉、行于过程协同、融于环境优化、验于结果导向的健康治理体系,从过程和结构维度完整展现了系统思维中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和整体性逻辑。健康治理作为面向公共健康的行动和过程,天然要求体现出旨在保障健康治理内在善性和道德合理性的伦理关怀,人民中心的至善伦理、公平正义的目标伦理和责任导向的保障伦理则构成了健康中国治理的伦理向度。  相似文献   

6.
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它们有不同的任务与使命,这使得它们在研究目标、方法、原则、理论基础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冲突,这些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冲突;个人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冲突;义务论与目的论的冲突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冲突.因此,生命伦理不能作为公共健康伦理的起点.公共健康伦理必须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以应对公共健康中不断出现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健康传播与伦理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健康传播的核心议题——健康问题,健康传播的价值目标——促进健康以及健康传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等都属于道德问题.健康传播面临的伦理问题非常复杂.医疗健康传播中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伦理难题.组织健康传播中政府健康信息的公开问题、健康信息宣传策略选择的道德两难、健康知识教育与健康道德教育的冲突.媒体健康传播中健康报道的信实问题、健康类节目和广告的诚信问题以及隐私保护问题是健康传播中的几类典型伦理问题.应对健康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离不开伦理原则的指导.健康传播的基本伦理原则——信实、尊重和公益原则,是适用于健康传播各个领域、解决健康传播伦理问题的基本指导原则和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效率至上主义"理念的植入与羁绊使乡村公共伦理逐步游离于传统优秀乡村伦理文化.加之,乡村公共伦理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嫁接难题以及尚未及时导入的乡村公共伦理教管体系等使乡村公共伦理呈现出失范的困境.故此,诠释乡村公共伦理的历史演变规律与发展桎梏、设计和建构契合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乡村公共伦理规范体系并成功输入到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公共信任与公共不信任的本质区分在于,行为主体能否基于价值层面形成对伦理普遍性的认知、认同与践行。除此以外,公共信任是基于伦理之"公"的普遍性信任,而私人信任则是基于私人生活的"圈子信任"。因而,公共信任就是思维与意志的同一,是基于伦理普遍性的道德主体性。公共信任与政府信任、公众信任、信任公共品以及公共信用诸概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既属于公共信任的不同侧面,同时又是对伦理普遍性与道德主体性的不同向度的诠释。培育公共信任,既有赖于私人信任的拓展,更要铸就制度信任的伦理普遍性基础,唯有如此才会实现伦理之"公"从"概念"到"理念"的转换,个体至善与社会至善的"预定和谐"才有生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饱受质疑和诟病的当今社会,探寻公共经济伦理正当性的依据,对公共经济进行道德哲学的思考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首先从历史渊源、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正义关系、人性假设的关联以及方法论的视角对公共经济与公共选择理念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公共选择理念本质上是公共经济道德哲学;并对作为公共经济道德哲学核心问题的公共经济利益关系作了分析,指出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导致利益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对利益冲突进行伦理规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对公共经济运行进行伦理规制的原则建议,以期有助于构建公共责任型公共经济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面临着公平与效率、正当与善、政府与市场的伦理困境。而且,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机制并不完善,存在着总量不足、分配不均衡、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想要完善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机制,我们必须在公平配置的目标指向下,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成员、制度监督等各个方面入手,争取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集体”导向的公共卫生干预理念主张在公共健康和公众福利受到威胁时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利应受到必要的限制,而“个人”导向的公民自由理念主张在俗世社会中任何行动的权威只能来源于有行为能力的道德主体的同意。两种观念的对立反映出在公共卫生领域中长期存在的公共健康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张力。在公共卫生领域,我们应该将公共健康放在优先位置,同时应该用“人的生命尊严”作为边界限制。  相似文献   

13.
公共决策的伦理维度及伦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公共决策的功利性、公正性和责任性等方面。公共决策在注重决策科学性和决策效率的同时,必然面临社会的种种公共价值选择。公共决策必须维护社会的公正原则,彰显社会的正义性,才能充分体现决策的伦理道德关怀。同时,公共决策者和决策参与者作为公共决策的责任主体,也必然承担公共决策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4.
危及公共健康的专利的存在,让专利的合理性及合法性颇受质疑,强化伦理审查是提高专利道德合理性及维护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专利伦理审查面临多重挑战,致使伦理审查流于形式:意识层面上,面临“去伦理化”主张的挑战;立法层面上,立法不完善,缺乏审查依据和标准;实践层面上,审查主体、公众参与及反馈机制不健全。目前可通过厘清观念误区、健全法律体系、引入伦理审查委员会等多种举措来完善专利伦理审查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洋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文明开发与管理海洋的海洋实践行为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海洋行为引发的道德关注,将海洋伦理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目前学界对海洋伦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成熟的研究内容。本文以海洋伦理的内涵及建构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一系列海洋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总结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在阐明海洋伦理的内涵包括公共行政伦理、公共伦理和生态环境伦理的基础上,从个体、公众和组织三个层面进行海洋伦理意识、海洋伦理制度、海洋伦理社会以及海洋伦理精神四个方面的伦理规范体系建构,为规范人类海洋实践活动探寻自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完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时期,也是危机的频发时期,需要政府具备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尤其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存和生命安全,如何建立与强化公共卫生的危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整体思维出发,分析论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性,提出要推动社区公共卫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的整体思维观,充分认识人和社区是相互关联的各组成部分结成的有机集成体,与社区和公共卫生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形成整体团队意识,重视人才的整体发展,才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公共卫生危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治理挑战。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中,传染疾病造成的公共卫生危机强化了风险治理的复杂性。公共行政视角下公共卫生危机治理需要在整合多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一种“模糊治理”理念。首先,模糊治理是针对模糊议题的治理,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实现系统的风险评估,测算危机所有可能的负面效应与潜在威胁。其次,模糊治理是打破行政边界的治理,需要打破科层制的上下边界与机制流程,整合组织能力、实现信息流通。最后,模糊治理是突破地理界限的治理,需要整合宏观调控与微观灵活,提升区域联动能力,消弭流动社会对危机的扩大,增强制度信任。模糊治理概念为创新风险治理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