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目前我国不可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而发展老年消费市场有利于提升我国国内消费需求,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生活需求,有利于吸纳就业.现阶段我国老年消费的需求已经呈现扩张之势,但与之相关的老年医疗护理产业、娱乐业、旅游产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等老年产业却相对滞后,约束了我国老年消费需求的扩大.政府通过实施落实老年医疗改革,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产业,开发老年旅游产业,个性化发展老年娱乐业,逐步发展老年房地产业,实施养老服务业同步发展等产业政策,并集结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将可打破老年产业的约束,扩大老年消费需求,带动整个经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而社会养老模式存在许多弊端,社会认可度不高,入住率比较低。居家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既保留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的优势,又引入新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因此符合我国的国情。但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需通过明确政府职责、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等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改善养老服务供给,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多方面需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本文总结回顾了一些学者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中政府定位与作用的研究观点,认真分析了湖南养老服务业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湖南养老服务业在供给主体、供给分布、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应当正确定位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职能,积极引导供给主体多元化,着力改进供给方式,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积极建设老龄人口宜居环境,实现老有所乐,推动旅游健康养老方式的发展,加快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既是改善民生的战略要求,又符合旅游产业建设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在系统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把握老龄人口旅游消费能力与趋势,进而从旅游市场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旅游空间结构和旅游人才结构四个方面,探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推进我国老年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普惠式的养老机构已不能满足老年人对老年住宅产品数量和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老年住宅产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之一。中国的老年住宅产业虽然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但其发展却恰逢产业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对此,要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发展老年住宅产业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扶持、制度规范以及产品创新,逐步形成一条政府引导与社会兴办、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老年住宅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高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慢性老年病患者不断增多。然而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条件不足,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如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等均存在医养分离、有养无医等问题,无法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属对于健康养老的要求与期望,因此,"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对"医养结合"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养结合"的理念及分类进行了阐述,并对"医养结合"模式在机构养老中的健全方式进行了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效应视角进行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养老基金--社会储蓄--社会投资--经济增长路径、养老基金--金融市场--经济增长路径以及农村经济条件的考量,指出了构建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讨论了农民养老基金权证抵押贷款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系,认为在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中应立足于农村实际经济基础,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允许产品、劳务、土地抵缴养老保险,在降低参保难度的同时,创新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管理,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本区域内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病残化和空巢化加速发展。伴随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人们思想行为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口的赡养问题日益凸显,传统观念里的养老模式受到冲击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量增大。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开始加大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并将目光集中到了养老机构上。但是,我国的养老机构的体制还不够完善,由于资金、政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束缚和阻碍,养老机构还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推动养老机构的改革,分析我国养老机构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努力为老人提供更加具有保障的晚年生活,对于适当减轻年轻人养老负担,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城乡老年群体的不断庞大,我国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养老机制、养老设施和养老模式愈发难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国民养老需求。农家养老这一借助于农村环境资源优势而推行的民间养老模式不仅为解决当前问题凸显的城乡养老困局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促进了城乡养老资源的互补,弥补了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适应了中国现阶段国情,是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科学解决诸多社会老龄化困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家庭养老"概念的重申与我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