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称作女性主义先驱者,她通过书写女性来为女性及女性作家获得"声音"。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小说《奥兰多》中。基于Susan S.Lanser的《虚构的权威》一书中提出的叙事模式,通过分析伍尔夫在《奥兰多》中采用作者型叙述与集体型叙述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揭示其体现出的"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伍尔夫对女性作家遭受不平等待遇状况的讽刺。  相似文献   

2.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因其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伍尔夫在小说《到灯塔去》中体现出的马克思女性主义思想。通过对小说中作者"双性同体理想"的阐述,说明该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鼎盛时期。完成了《达罗威夫人》的写作之后,伍尔夫随后又创作了一组她所有著作中最成功、最令人振奋的作品,即小说《到灯塔去》、《奥兰多》和她最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著作《一间自己的房间》。毋庸置疑,这一时期也是伍尔夫积极投身于她认为合适的女权主义的活动之中的时期。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直觉、细腻和机敏,她对妇女命运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以一名女作家的独特眼光,不停地在文本中阅读妇女,书写妇女,呼唤妇女,曾经聚焦妇女,写了大量评论女作家、女诗人、女才子的散文。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探讨性别角色,又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两性融合的理想,即双性同体。大多数批评者把《奥兰多》看成是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的具体体现,与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体现的思想正好互相呼应。其实伍尔夫的这种思想与奥兰多的原型维塔.萨克维尔-维斯特不无关系。两人在这一时期交往甚密,堕入情网。对于伍尔夫来说,这是一段令其愉悦和充满活力的经历,她经历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激情。维塔的出现给当时已四十多岁的伍尔夫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尤为重要的是,由于维塔本人的浪漫经历及其对于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给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她双性同体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她双性同体思想最完美的体现。小说通过对代表女性气质的拉姆齐夫人和代表男性气质的拉姆齐先生由对立走向融合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伍尔夫对于两性关系的理想追求,她认为男女两性在社会生存结构中是互存互补、辨证融合的。崇尚事实、理性和逻辑的男性气质与赋予想象、情感和直觉的女性气质,只有克服各自的片面偏激和自满自足,才能达到两种素质、两种力量的完美结合。伍尔夫把实现两性融合作为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她的双性同体思想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克拉丽莎.达洛卫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代表作《达洛卫夫人》中的女主人公。虽为上流社会一名普通的中年妇女,却体现了伍尔夫关于人的现代主义创作理念。小说中她为生活而生活,和现实认同,小心地平衡着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上的冲突,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者所提出的"双性同体"诗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中别具一格的一部"小书"。以往关于《奥兰多》的评论或关注其间的"雌雄同体"思想,或探究"奥兰多"这一形象在不同文学文本中的演变,或从伍尔夫与奥兰多的生活原型维塔之间的关系出发,以同性恋研究等角度讨论该文本。从修辞性叙事理论的角度重读这一文本,可以看出伍尔夫在创作形式上孜孜以求的革新,她对于"如何叙"的深度思考成就了《奥兰多》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名双性恋女作家。她的"双性同体"思想既关照两性差异,也提倡两性融合;既是与异性恋霸权和父权制的抗争,也是经受残酷现实的打击后作出的妥协。这在其代表作《幸福》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体现。她以复杂的两性情感经历和独特的小说创作展示了女性对自我的追寻和关注,也流露出双性同体理想在男权社会中注定无法实现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8.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之一,其作品《一间自己的房子》是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最直接和充分的体现,它着重讨论了妇女与文学、男女性别差异及双性同体等严肃问题,其超越传统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观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影响,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实验性小说极大影响了现代小说的发展。伍尔夫为了追求小说的"真实",调用自己丰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小说文体进行了大胆实验。《墙上的斑点》表现出了日后为人津津乐道的"意识流"技巧,而同时期的《邱园记事》的实验性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注意和讨论。本文试从色彩和光线、叙述视角变化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讨论伍尔夫在这篇小说里对绘画技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作为女权主义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内隐着艾米莉超前的"双性同体"意识,通过对性别二元对立论的消解与颠覆,她成功地塑造了走出山庄又返回山庄的"疯女人"希克厉,使其担负起实现女性在男权制社会无法实现梦想的使命;卡瑟琳也被描绘成"双性同体"失而复得的形象,借此批判了男权制对女性的强制性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