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总要经历时间,占有空间。另一方面,时间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时空的量度同物质运动紧密相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对运动着的物质的依赖性。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具体特性和物质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具体特性和物质的引力场及物质的质量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把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运动。这不仅说明不了时间和空间何以离不开物质运动,反而会由此得出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可以分割的结论,这就潜伏着滑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时空观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理论物理学—量子与熵——二进位的数学表达式杨向奎作者认为,在宇宙中充满了量子,也就充满了熵。熵是引力作用,但它不起“引力”的作用而起“重力”的作用,熵重是构成大块物质的基础,以此在未来的理论物理学中,《量子熵力学》或者是《熵物理学》,应当是其核...  相似文献   

4.
在哲学上,时间(time) 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space)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是“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然而本文以若干例证证实了在英语中有这么一些现象,它们集时间和空间于一体,既可表达时间又可表示空间,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二者完全地交融在一起,揭示出时间和空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存的关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语言是物质存在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意识作为“我对我环境的关系”等论述具有认识论革命意义。马克思阐述了意识所受的三重物质制约,打破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自足性假设,重置了认识论问题的前提:彻底的认识论必须基于社会历史基础。作为意识的对象,“Umgebung(环境)”总是意识周遭(um-)之给予(geben),而意识的过程也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与对象建立“关系(Verh?ltnis)”,这种能力随着实践发展而进步。意识与实践并不是相互独立地构成两种关系,而是构成同一种关系的不同侧面,马克思由此超越了直观主义反映论对虚幻意识的外在批判,透过意识形态的虚幻性解析实践关系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稳定轨道运动并不是量子力学中的定态,而是一个波包,是一些能量相近的定态的叠加。文中证明了n→∞时,以上波包将在空间中作周期运动,其角频率与量子能组有以下普遍关系:  相似文献   

7.
霍金与彭罗斯关于时间箭头的哲学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力学时间箭头与统计力学、宇宙论中的时间箭头有着深刻的关联,归根到底是初态和终态的内在不对称.霍金与彭罗斯在时间箭头上的争论,来自于对薛定谔方程可逆性的误解,引力势在初态与终态的不对称性,是导致量子宇宙论中时间不对称性的根源.普里高津的微观不可逆理论在量子测量问题上的应用,有助于彻底解决物理学中时间箭头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物质定义明确地把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征,作为物质概念的内涵。理解列宁的这一定义时,很早就提出了两个难点: 其一,运动、时间和空间等等,不也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吗?为什么称客观实在性为物质的唯一属性呢?通常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的第一节里讲物质,断定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但翻几页,讲第二节运动时,马上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不是有点矛盾么? 其二,根据形式逻辑下定义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上应当相等。既然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既然运动、时间和空间、规律等等,也是客观的,列宁甚至明确说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那末按照定义,应当认定运动、时空、规律等等也是物质。但是这同哲学常识有所抵触。辩证唯物主义其他原理告诉我们:运动、  相似文献   

9.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者一般都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来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是,作为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问题上,看法就不一致了。有一种意见认为,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物质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否则,就等于“否定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形态。思维活动就其本质来说,当然也是物质运动,因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绝对对立,是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的,因而是狭义的。如果认为在此范围以外两者亦是绝对对立的话,那显然就是错误的。为了坚持辩证唯物论的一元论,并与唯心论、庸俗唯物论和二元论等划清界线,有必要对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统一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物质运动包括思维活动关于思维活动与物质运动的关系,可能有而事实上也确实有这样一些看法:物质运动包括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不是在物质运动之外的运动形态,而是物质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府建设中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政府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模式,在促进政治发展的同时,其所营造的虚拟空间在与政治现实互动过程中,也日益凸现出网络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对网络政府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史上,自笛卡尔至胡塞尔的认识论范式内,对主观意识如何认识外物的认识论难题,有四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实在论、内在观念论、先验观念论以及先验现象学。胡塞尔1906年首次提出了认识批判,它来自康德但又在其先验现象学框架内对康德作了批判。因胡塞尔仍在笛卡尔的认识论范式内,其先验现象学的问题亦受这一认识方式本身的局限。海德格尔提出切近物的首要方式不再是人的理性认识,而是此在的非理性的、情绪性的生存体验的基础存在论,使他走出了认识论框架,建立了新的心与物的关系范式,实现了问题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3.
布尔迪厄的社会理论常被冠名为实践理论,然而,实践在布尔迪厄思想中的角色定位却是学界未曾明确澄清的一个问题。回溯布尔迪厄确立其社会学秉性的代表性著作,作者认为:与惯习、场域、资本等主要作为概念性的分析工具不同,实践在布尔迪厄的思想中主要体现的是本体论层面与认识论层面的意涵。本体论层面的实践,涉及的是行动者的社会存在形式,主要体现为各种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的特质主要包括时空性、无意识性、目的性和紧迫性等等;认识论层面的实践,涉及的则是有别于传统的实践理解方式的一种认识论的反思,这种反思主要借助于身体知识、历史感和象征炼金术三种方式,实现了本真地呈现本体性实践而又不致丧失实践的丰富性。通过还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原有之本色,布尔迪厄致力于克服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结构与行动二元对立的努力便彰显了出来。此外,实践理论所具有的现实社会意义与学科理论发展史意义也得到了凸显。  相似文献   

14.
审美的结构体性是一种逻辑结构的本质问题。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审美的结构体性应是时空统一的存在,它规定着结构的具体呈现形态,也规定着审美的知识构成和转换方式。当代审美在维系审美结构体性的本质时,更注重审美信息流的转换,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当代审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探求审美客观必然性的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陷入“审美趣味无争辩”的境地,理性主义美学则将审美与认识等同起来,从而取消了审美的独立性,认识论美学无法自圆其说。“应当”(sollen)是考察康德美学思想的一个关键词,不同于必然性,它表示一种应然性。“应当”一方面表明反思判断力与知性、审美与认识的联系与区别,另一方面是一种自由。由此康德认为审美的必然性是主观原则上的“应当”,从而超越了认识论美学。  相似文献   

16.
牛顿之后的物理学试图构建关于自然界的实在图景,这一图景通过建立关于空间、时间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联络关系来实现。广义相对论变更了牛顿力学的空间、时间观念,但相对论没有完成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之后的空时的本体论性质变更为物质的直接的属性。但微分同胚不变理论存在需要解释的问题,空时及物理理论的意义仍不明确。空时问题仍是物理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广义相对论的解释与量子力学一样是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相对论的时空度规理论,将狭义相对论与牛顿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狭义相对论只是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联系,并未揭示时空依赖于物质及其运动,也未证明时空性质随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狭义相对论只是突破而没有否定牛顿绝对时空观,仍保留了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本质涵义;广义相对论从引力场几何化这一角度全面破除了牛顿绝对时空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真正自然科学基础.本文还对我国哲学界流行的几种代表性观点,逐一进行了剖析,力图纠正若干不正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关系实在论的认识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实在论是基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成就而建构的一种新的存在理论。这里的关系概念来源于相对论的参照系概念和量子力学的量子测量。关系概念的根基在于主体与世界的原初关系。文章将通过主体性的视角,探索从认识论进路阐述和论证关系实在论的先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态思维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思维就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与原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态思维具有系统整体性的认知结构、开放性的思维视野、前瞻性的思维战略与和谐性的价值取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生态思维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学史的研究可能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我们为什么研究文学史?其二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意义在哪里?研究文学史,要有三个支点,即艺术感受、文献积累、理论素养;要经历三个层次,即走进文学、走出文学、最后回归文学;而今又关涉到三个热点,即关注社会阶层的研究、物质生存的问题、强化了时空的观念.历史本身无法真实地被还原,进入历史的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