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农业用地流失、失地农民增多的现象日益严重。强化政府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职责是维护失地农民正当权益的要求,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需要。为此,要注重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统筹层次与区域差异相结合、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相结合,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险制度;要承担财政保障的职责,确保保险资金及时到位,提高保障水平;要强化管理监督的职责,实现经营多元化、管理集中化、监督有效化。建议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征地补偿办法、建立顺畅的利益沟通机制并改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等作为配套措施推动政府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健全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保障是人类抵御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需要.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对国家、社会、个人均极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遇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困难.当前,企业改革使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城市化进程使大批农民向城镇转移,但这两部分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尚存在不完善之处.为此,政府应首先承担起主要责任,切实维护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的养老权益;同时,社会也要积极发挥城镇养老的补充功能,从而在城镇建立起"广覆盖、低水平、多层次、可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目前,建立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各地也对一些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探索,为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构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可衔接性.政府要承担制度建设的责任,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4.
甘肃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甘肃和全国一样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绝大部分生活处于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尴尬境地。对此,本文阐述了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引起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尽快建立完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目前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各地也进行了一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探索,为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要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相区别,具有可衔接性,实行分层次、多形式的保障体系和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政府要承担制度建设的责任,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依赖与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有四种模式即依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依托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是"新农保"、依托商业保险制度以及独立设置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生活制度.这种多元分立的制度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与缺失:制度覆盖面及被保人数不足;养老保障的水准有限;养老社会保险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出路在于依托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走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贫困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应针对贫困的原因,创新思维,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出发,以完整体系的制度安排对应并在各方利益均衡的前提下,实现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双赢.逐步建立公平参与、政府规划内的再就业培训、完善征地制度、多元化的就业安置和普惠的社会保障"五位一体" 的新模式,使他们在安置再发展中享受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明幸福.  相似文献   

8.
论构建城乡融合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地产权不清和征地制度存在的种种缺陷,是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顺利运行的制约因素。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基本思路是在改革我国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的同时,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城乡兼容的、多层次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对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就如何解决我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作一浅谈。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失地农民转岗困难重重,享受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比预计的要少得多。部分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年龄偏大、城市就业压力较大客观等原因,成为求职的弱势群体。根据农情调查统计,港闸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达83%,转移的主要方向是外出打工和市区工厂就业,虽说现实收入尚能应付基本生活之需要,但这些人员普遍享受不到社会养老保险。相当部分的用工单…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丧失了生存权、劳动权和发展权,因此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福州为例,分析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实施现状,在借鉴国内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经验探索的基础上,对建立福州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略论行政人格评价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行政人格的不如人意,确实正在严重地蚀解着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务员人格评价机制实现创新。创新的要件是形成多向性的、公众可参与性的全面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