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会计制度是管理国家经济工作的一种重要工具。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这种经济管理也扩大到对西域都护府的经济管理。几份出土的西域都护府辖下的财务报表真实地再现了两千年前汉代会计制度的原貌,也更让今人理解了古代丝绸之路开辟对当时的经济影响及会计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西域屯垦的兴盛与西域气候、生态的变化紧密相关。伴随着全球气候状况的周期性变化,西域气候、生态环境也呈现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深刻地影响到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产方式。汉唐时期西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客观上促进了西域屯垦的发展兴盛。但同时由于西域气候的阶段变化和屯垦的时兴时废,给西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汉政府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地理物产,拉开了中西交通的帷幕,通过在西域屯田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保证了中西使者的往来和商人贸易活动的进行,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及把新疆地区纳入我国版图奠定了基础,但客观上对西域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相似文献   

4.
西域饮食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西域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域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也是西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种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多源发生、多维发展的中国地域文化。其特点是多元性与趋同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动态性相结合;通融性;并且宗教信仰饮食在西域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域饮食文化蕴含丰富的生态文化。研究西域饮食文化可以促进对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的认识,有助于保护民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代历朝对西域的治策和经略多以武力振威和怀柔羁縻 ,而非彻底加以建设和真正开发 ,这是西域以至民国新疆难与内地同一化 ,以及经营失策的重要症结。新疆内外交通反差巨大 ,外通优于内通即是显著窥孔。由此可见政治军事大于经济建设的历代弊端。  相似文献   

6.
西汉王朝为打击匈奴而通使西域。为了使西域诸国与匈奴断绝关系,和西汉王朝一起攻打匈奴,达到断匈奴"右臂"的目地,西汉对西域诸国进行了经济文化渗透。匈奴在汉武帝的打击下,对汉朝称臣;汉王朝为巩固汉匈的君臣关系,对匈奴进行了经济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7.
汉朝时期西域的汉族及其对开发建设西域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是西域的古老民族之一。据我国史籍明确记载,公元前二世纪,汉族通过联姻、屯垦戍边、出使经商、任职等途径大量入居西域,从而改变了西域原有的民族分布格局,并为推动西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域与祖国内地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域佛教长期大小乘并弘,罗汉崇拜在其历史上曾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受资料限制不为人所知。《大唐西域记》中有许多关于西域各国罗汉遗迹和传说的记载,为我们研究西域罗汉崇拜提供了重要线索。西域罗汉信仰的方式主要有求证罗汉果位、尊奉罗汉遗物、崇拜罗汉舍利、供养罗汉饮食、礼敬入定罗汉和为罗汉建伽蓝精舍等。西域流传的罗汉既有清净禅修、厌世出离的一面,也有神通广大、感召信众的一面,还有慈悲利生、赏善罚恶的一面,反映出大小乘融合的特征。罗汉作为西域早期法化的开拓者,其与国王以及外道的交涉,反映出佛教在西域的传播曾引发与西域本土信仰的斗争,而其最终在西域扎根盛行与当地统治者的支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考古资料和先秦时期汉文典籍记载表明,在先秦时期,西域就有了汉人先民的活动,汉语的使用范围也随之逐渐扩大。西汉时“汉之号令班西域”之所以能推行无阻,正是基于先秦时期西域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汉语的使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的重要纽带。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格局形成并逐渐发展,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隋唐两朝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历史上西域治理的重要时期。隋唐时期出现的西域治理人物、事件、关系相互间紧密联系,不断推动和形成以军事制度为主的制度回应。在这一历史阶段,西域治理历史人物、治理事件和制衡关系重现隋唐治理西域的场境。以军事制度主要代表的羁縻府州制度、都护(督)府制度、军镇屯戍制度形成基本的制度回应,成为隋唐时期西域治理主要制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由于书判是朝廷科举铨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判文的创作颇受朝廷、士人的重视,朝野文士皆习判词.加之唐代士人对判文写作能力重视的社会风尚,促成了唐判的空前繁荣.可以说,唐代所特有的注重判词写作的选官制度以及社会风尚直接促成了判文本身的成熟和兴盛.  相似文献   

12.
古代士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是进入仕途 ,科举考试是唐代士人入仕的途径。但是 ,科考特别是进士科考虽能擢第 ,得官却十分艰难 ,于是由先入幕而后登朝便成了唐代士人求得显达的另一途径。河朔本唐代环境恶劣地区 ,却仍有士人入幕。本文通过对河朔藩镇的纳士状况、河朔藩镇人员构成成分的考察 ,揭示失意士人入幕河朔的无奈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边疆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后20年间是中国边患问题最严峻的时期.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由直接侵占演变为物色、培养民族分裂势力,策划"独立"分裂中国.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都采取了一些应变政策以图自救,但实效甚微.第三次边疆危机为后来留下许多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4.
前后蜀宫廷音乐在俗乐机构设置上沿袭唐代教坊。演奏内容上,俗乐化突出;演奏曲目方面,沿袭唐部分乐曲的同时,增加新创曲。从乐器及乐队编制看,乐器种类增多,尤其在龟兹乐队中,融入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然其具体形态如何?它在促使唐乐与北宋初期宫廷音乐转变过程中起何作用?促使前后蜀宫廷音乐继承唐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了解这些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有利于宏观把握此时期的音乐发展概貌,同时对其中音乐形态、特征进行论说也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5.
从王铎死因看晚唐藩镇之祸及落第士人的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和四年 ,新任义昌节度使王铎在赴任途中 ,被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从训劫杀。这一事件是唐王朝在面临崩溃之际 ,中央政府与藩镇之间 ,以及朝中权贵与广大寒门士子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文章试图从王铎死因入手 ,对晚唐的藩镇之祸及广大落第士人的心态进行简要的剖析 ,以此证明这一事件在晚唐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朝是历代中央王朝对云南民族地区统治最深入的一个朝代,这无疑得益于清朝武力的强大,但也与统治者在云南推行的文教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清初,朝廷势力刚进入云南民族地区,就仿前朝在云南继续推行儒学教育与科举考试,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以稳定清朝在云南的统治;雍正朝改土归流前后,为进一步深入对云南民族地区的治理,清廷在云南广行教读以化其嚣凌,构建和保持少数民族对王朝的文化认同。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边地云南的文化类型与内地更趋一致,稳定和巩固了对云南民族地区统治,具有典型地域色彩的、跨越族群边界的区域性称谓"云南人"出现,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朝在哈密维吾尔人中实行盟旗制度,建立哈密镶红回旗,主要是出于当时边情边势之需要及哈密社会状况的考虑.从此清廷获得稳定新疆的生力军,同时这种盟旗制度增强了当地人民的政治向心力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赵贞 《南都学坛》2005,25(6):29-33
译官是唐王朝对外交往中设置的通晓“蕃语”的翻译人员。在中央,参与涉外事务的中书省和鸿胪寺设有译语人员;在地方,缘边州府由于执行对外交涉,行使对外权利,因而也有专门的翻译人员。在楚州地区,中央王朝还设有新罗译语,为入唐的新罗人和日本人提供翻译和接待等事宜;除了语言翻译以外,译官也参与导引宾客和接待使节的礼仪事务;有时还衔纳王命,出使外国,了解蕃情,并招引周边四夷入唐通好,在唐代的对外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代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民族和亲事件。唐代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对汉代的昭君出塞进行了历史咏叹,同时也对当朝的公主和亲事件作了现实关注。唐人的诗歌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他们对和亲政策或反对或赞同的态度,探其原因与诗人个人经历、朝廷政策以及唐边疆稳定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汉唐诗歌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对中古时期的和歌及日本汉诗文学的影响尤为深远。产生于唐代中晚期的白氏诗歌,以其浅显易懂、闲适伤感的特点备受王朝贵族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