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北宋“元祐更化”持否定态度。但是,“元祐更化”虽然废除了大部分熙丰新法,仍保留了熙丰新法中确实可行的有利部分。因此,我们对“元祐更化”的评价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对其利弊得失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在建立村民自治制度过程中 ,创造了“海选”、“两票制”、“预选”、“三上三下三公布”等四种选举模式。 1998年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颁布新法时 ,确认了“海选”模式 ,并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设立秘密写票处、违制处罚、设定罢免程序等 ,作为制度选择以律条形式写进新法 ,从而规范了村民自治选举。不过 ,村民自治的实践丰富多彩 ,在村委会选举中的选民资格 (流动人口 )、选举权与罢免权不对等、委托投票、流动票箱以及如何保证妇女当选比例等环节 ,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初以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除了少数学者,如邓广铭先生曾明确指出“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学界几乎没有正面讨论过王安石变法未曾失败这个问题。本文揭示王安石及其变法被否定、污名化经历了元祐更化的政策否定、绍兴初期的亡国元凶论和南宋中晚期的儒教异端论三个阶段,并从七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为王安石及其变法正名。  相似文献   

4.
元丰八年,神宗病逝,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次年改元元祐。由于即位时的哲宗皇帝年仅十岁,故由神宗母宣仁太后高氏临朝听政。高氏执政后亲近旧党,尽废新法,是为元更化。元祐更化虽倾向旧党,旧党人士及与旧党关系密切之人多数得到擢升,但他们却普遍具有一种彷徨不安的畏祸心理,这种心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诗歌创作,具体来说:其诗多描写生活琐事、题咏日常物品、抒写隐逸情怀,押险韵、用僻典,追求生硬拗峭的诗风。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制度建设与创新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关键。笔者认为,应从党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制度、权力监督制衡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各类程序性制度等几方面加强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评传     
导论“后三代”之世第一章清白相承人家志度渊远父子第二章加翔内外涵养器业第三章谏院五载第四章反对熙丰变法第五章西洛十五载第六章元祐更化第七章治国思想第八章论理道德思想第九章社会历史观第十章哲学思想第十一章《资治通鉴》及其派生书第十二章司马光的史学成就第十三章《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和“通鉴学”司马光评传@李昌宪  相似文献   

7.
两个蔡京     
人们都知道宋代有个奸臣叫做蔡京,却不大听说唐代也有个奸臣叫蔡京。其实,这一对孽种不但同名同姓,而且还同“性”同“命”呢! 当初,他们都是通过一昧讨好上司、巴结权贵而发迹的。宋代的蔡京在出任开封府知府时,司马光恢复旧法,限五天恢复差役制,他卖力推行,如期完成,受到赞扬。章惇执政,重行新法,他任户部尚书,执行起新法来又比谁似乎都更起劲。他就这样“随机应变信如神”,爬上了太师的高位。唐代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宋太祖而大备于宋真宗的仓储之法,是以各地积存一定数量的谷物,贱籴贵粜,调节粮价,救济饥民,名曰常平仓法.王安石为相后,特加改变,用常平、广惠仓储存的钱谷,分别在每年的夏秋未熟以前,按户等不同,贷给主户不同的数量,待到夏秋两季收成后,随两税交返,并加纳二分或三分的息钱,称之曰常平新法或青苗法.青苗法从熙宁二年九月开始施行,到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历时十六年又五月.是北宋熙、丰变法中异议较多、争议较早、影响较大的新法之一.司马光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采取了反对的态度,发表了全盘否定青苗法的系统观点,并在后来当国期间,一举将青苗法全部废罢.此事在当时,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将诗赋取士改成经义取士,这一改革举措,在元祐更化时引起了争议。以程颐为首的洛党支持经义取士,而以苏轼为首的蜀党支持诗赋取士,双方由此产生政治分歧。产生这种政治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希望通过控制科举取士制度巩固和扩大己方的政治影响力。洛蜀党争的导火索,是司马光的去世,使得科举制度之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随着党争的日益深入,科举取士的制度天平也随之发生倾斜。南宋以后,经义取士制度也随着程朱理学的崛起而日益稳固,并逐渐发展成八股文取士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党内选举制度的继续改革与完善是健全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针对党内选举制度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必须建立开放式的竞争性选举制度,设置选举制、任期制和罢免制三位一体的党内选举机制,完善对违反党内选举制度行为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纪委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历仕四朝,“皆为人主所敬”.是统治集团中颇有声望的人物.他出身陕西望族,其父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号称一时名臣”,司马光深受家庭影响,“家世为儒臣.自髫龀至于弱冠,杜门读书,不交人事.”自宝元元车(1038)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至元祐元年(1086)九月病逝,他从地方官作到朝廷宰相,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和赞誉.其名望之高,影响之广,在封建士大夫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新文物保护法的制度创新,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制度、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制度、馆藏文物管理制度、民间收藏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论述了新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立法建议,如“文物”概念的立法完善、保护文物“原真性”原则的立法完善等。  相似文献   

13.
【说明】北宋著名法家王安石,为了增强国力,改变国贫兵弱的情况,抑制大地主势力,抗击辽和西夏的侵略,在宋神宗年间,以“三不足”的精神实行变法。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代表司马光,不择手段地进行阻挠和破坏。他要求宋神宗赵顼取消新法,恢复旧制;又给王安石写信,用孔孟之道对王安石进行攻击和威胁,对新法进行肆意的诽谤和歪曲。面对这种猖狂进攻,王安石毫不畏惧,写下了这封《答司马谏议书》,同司马光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王安石对司马光加给他的所谓四大罪状逐条驳斥,并且揭露了顽固派那种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固守大官僚、大地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和踟线斗争的经验,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借鉴,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批林批孔运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司马光是北宋后期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代表。在围绕着王安石变法而展开的儒法斗争中,他顽固地站在王安石的对立面,反对变法,破坏新法。王安石实行变法时,司马光身居洛阳,暗地里以“真宰相”自居,亲自指挥顽固派的捣乱活动,发誓要推翻新法。剖析一下司马光反变法的罪恶活动,对于我们深入揭发批判林彪及其死党“克己复礼”、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和阴谋手段,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研究司马光的论著愈来愈多,对司马光的评价也愈来愈接近实际,过去所强加给司马光的莫须有罪名,如“复辟派”、“顽固派”、“投降派”等等,也逐渐从学术观点上得到澄清,予以否定,反映了实事求是精神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史学界的贯彻,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在司马光与封建社会的改革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有的同志从史实出发,认为,司马光并不反对封建社会的一切改革,而是只反对王安石倡导的那些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今年正值栖霞区基层党支部换届之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选举制度是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选举经验、建国初期民主建政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苏联的选举制度,根据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来的.第一部选举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选举制度的诞生.第二部选举法的制定和对第二部选举法的五次修正,发展和完善了我国选举制度.我国选举制度建设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六个“坚持”上,即坚持对党对选举制度建设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实际的民主,坚持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单项突破和地方先行.  相似文献   

18.
在宋王朝由繁荣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高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听政。从元祐复杂政局中,可以更加客观辩证地评价高太后。高太后有功有过,她起用反变法派,废罢新法,使国内社会矛盾趋向缓和,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维护了宋王朝的发展与延续,但是元祐时期统治阶层内部党争激烈,对外妥协怀柔政策遭到失败,高太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太后个人品德优良,不能因众多的赞美之词,而抵消她元祐听政的缺憾。  相似文献   

19.
论司马光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把北宋司马光这个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加以随意歪曲和污蔑,给他扣上“复辟”派、“投降派”、“卖国贼”等等罪名,说他奉行了一条“妥协投降路线”、“大搞复辟倒退”等等.显系信口雌黄,别有用心.多年来,史学界的一些同志对司马光的评价,与“四人帮”的这些谬论虽有根本的不同,但在评价司马光的功过是非时,也往往缺乏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态度.或斥之为“顽固派首领”;或骂其为“反动儒生头目”;或称其思想体系为“保守主义”等等.总之,一概否定,毫无所取,成为评价这个历史人物的一种倾向.有的同志对司马光编集《资治通鉴》的巨大功绩表示肯  相似文献   

20.
“团队竞选制”是我国基层民主选举中自发生成的一种新的选举模式.“团队竞选制”对于激发村民民主意识,形成监督与制衡机制,建立有序的基层选举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基层民主法律制度与民主实践存在背离的今天,解决基层民主实践中存在的难题,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团队竞选制”具有突破口的作用,其既能突破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对基层自治的制约,又可自下而上地自我建构与完善我国基层自治制度.同时,团队竞选制作为一种新的选举模式,还需要从理念、制度供给及竞选资金规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