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位面积利润变化与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农作物相对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高度相关。将利润进一步分解,发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粮食作物内部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比与产量比;当前针对粮食主产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可能是造成我国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对粮食增产原因的了解,分析我国三大主粮总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以及单产变化趋势,采用Kurosaki内部贡献分解法测度我国三大主粮单产增长的内部效应,并比较分析各地区单产变化与专业化生产趋势。研究表明:三大主粮总产量增长主要源于单产提高;单产增长基本可归因于纯单产增加,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对单产提高的促进效应较小,同时专业化生产越来越向单产高的地区集中。可以预测,纯单产增加对单产增长的贡献会趋于平缓,未来我国粮食增产将更多地依赖区域种植结构调整与高产作物对低产作物的替代。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与中国粮食生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人口数量增加、食物消费结构转变、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四大问题的困扰。加入 WTO在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增加及限制国内支持三方面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带来极大的机遇。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农业资源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 ,降低粮食自给率 ,可使我国粮食生产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求关系,增加了人们对粮食危机的预期。作为全球种植生产和消费需求最广泛的三大作物(稻谷、玉米和小麦),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三大作物的国际市场供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三大作物市场供求为研究对象,分析稻谷、玉米和小麦历年生产状况,探讨其消费格局及需求变化,剖析其供求及库存情况。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2008年期间26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测算了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 TFP)以及TFP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000-2008年期间,中国粮食生产存在着技术非效率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改善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女性化的贡献在逐渐下降;TFP年均增长0.43%,其主要源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TFP对粮食增长率的贡献约为3成,表明中国粮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入拉动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剩余法将粮食生产波动与长期趋势相分离,对河南省23年来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加以分析,计算河南省粮食产量及产量波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系数,探求粮食生产中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 在近年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可视为河南省粮食产量及波动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金融结构理论,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7—2007年陕西省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陕西省农村金融规模是影响陕西省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规模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影响较大,说明当前陕西省正规金融仍是支持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扩大对农业的贷款规模可以增加农业总产值,并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但对乡镇企业正规金融支持明显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玉米型”粮食生产结构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玉米型”粮食生产结构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分析□蒙艳晶本世纪初,吉林省玉米仅少量种植,属零星作物。自20年代以后,玉米生产不断增加,40至50年代已成为大宗作物。解放后吉林玉米单产提高幅度较大,玉米播种面积持续增长,1974年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粮食总...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0~2011年陕西省相关数据,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陕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构成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全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增长幅度逐期递减;从增长结构来看,耕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的增长,而非技术效率的增长;从增长差异角度来看,地区差异较为显著,而且各个地区的增长结构也不完全相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南北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化 ,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面对干旱发展趋势和人口增长的压力 ,从我国未来对粮食需求的角度 ,审视了南北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得失 ,提出调整南北农业结构和重新发挥我国南方粮食生产优势的认识 ,并就粮食面积、粮食安全、粮食加工、粮食进口等关乎农业二、三非农产业结构发展 ,农民收益增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农业种植结构正经历新一轮的调整。1998年至2009年安徽种植业结构呈现如下现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总体有所增加,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分析发现科技拉动力、政府各项补贴、劳动力和水利设施方面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强化科技、发挥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优势区域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生产的水资源利用特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标准彭曼公式,利用CROPWAT软件测量了中国31个省区粮食作物的绿水、蓝水及灰水足迹,并在此基础上对粮食生产的耗水量、生态修复需水量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粮食作物对水资源的消耗数量和类型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河南、山东等省份具有较高的水资源使用量,而浙江、福建等省份用于粮食生产的水资源数量相对较少,江苏、浙江等降雨量充沛的省份具有相对较高的绿水消耗比重,而陕西、甘肃等水资源稀缺省份具有较高的蓝水消耗比重;1998-2013年三种粮食作物的灰水足迹总量均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水稻的灰水足迹总量相对最高,灰水足迹总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表明这些地区对生态修复水量的需求较大;我国粮食作物的水足迹强度在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水足迹强度具有显著的全局与局域空间正相关特征,其中相比于西北和华北地区,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具有相对较低的水足迹强度,意味着这些地区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陕南地区农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元时期是陕南地区农业处于全面开发的时期,虽然由于战事频仍等原因导致该地区人口变动剧烈,农业发展时起时伏,但该地区人口的总量增加,农田水利的增修,稻麦两熟制的发展、山地农业的深度开发以及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的栽植与农业的多种经营都为陕南地区农业开发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10000年左右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在史前几千年的历史中,华北平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以粟、黍为主,兼有稻,发展到中期的以粟为主,多品种出现;再到晚期的粟稻并重、五谷形成。总的趋势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湖南省10大主要农作物在各市(州)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市(州)具有各自的优劣势农作物种类,农作物生产具有规律性地域类型分布。湖南省应当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各市(州)的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徐天锡教授诞辰100周年,作者介绍了徐天锡教授观念超前的科学成就:首创“北种南育”,影响巨大;创立高粱矮秆密植、中早熟品种晚播密植高产理论;提倡种植短期填闲绿肥作物养地,力主东北地区改垄作为平作后起垄以提高播种质量和生产效率。徐天锡教授为建立作物栽培总论、各论、栽培制度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竭尽全力。徐天锡教授有长者之风,教学育人,其教学艺术独具一格,令师生感佩不己。徐天锡教授人格魅力独特,观点鲜明,坚持真理,决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7.
清代以来,人地矛盾等引起的晋、陕等地百姓大量涌入归化城土默特、鄂尔多斯、察哈尔等地,使该地区的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促进了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融。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从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农牧并举的多元化社会,并呈现出游牧由南向北收缩,农耕区相应向前推进的态势。该文主要以“走西口”移民产生的历史根源、活动范围、其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等几个点作为研究对象,对“走西口”移民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猕猴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我国第一,已成为陕西省果农增收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根据2002-2009年陕西省猕猴桃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动态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猕猴桃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化肥对陕西省猕猴桃生产影响较大,关联度分别为0.76、0.72;农药施用量增幅16.78%,居各影响因素之首。对此,提出了提升陕西省猕猴桃生产的对策建议:避免滥用农药,保障果实质量安全;积极使用农家有机肥、生物菌肥;继续扩大适生区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近代天津开埠以后,迅速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工商业港口贸易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华北腹地商品性农业的发展.种植业结构随之发生了改变.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量增加.作者以天津郊县为考察范围,对上述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了具体考察,并将其与整个河北甚至是华北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上述距离天津较近地区的经济作物种植增长幅度虽大,但在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方面总体而言并不如整个河北地区的结论.追根溯源也发现上述地区深深陷入发展机遇与农业生产条件相对恶劣制约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尴尬与无奈的境地.同时,也正因为距离天津较近,上述邻近天津地区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显示出一些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