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我国高校教师申诉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针对教师的法定、专门的权利救济途径,同时随着我国高校与教师纠纷日趋增多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申诉制度的重要性更显突出。但由于教师申诉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使其在实际运行中产生诸多问题。完善高校教师申诉制度,必须畅通教师申诉的途径,明确受理机构和受案范围;建立说明理由、听证、回避等制度,保证申诉处理结果公正、公平、合理;明晰申诉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关系,拓展申诉后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校园申诉制度下的学生维权现状,并对大学生的维权行为做出多向评价,提出学生应正确维权,避免过度维权,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建立和实施学生申诉制度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由于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公立高校中的学生申诉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申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充分发挥其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权益保障和寻求救济的重要制度。美国高校教师申诉制度实体内容的规定较明晰,程序较完备,其特点在于:重视非正式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听证制度充分体现正当程序原则;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注重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完善的后续救济程序等。这对完善我国高校教师申诉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权利救济机制是包括高校内部、外部、行政、司法等教师权利救济制度在内有机联系的整体,是教师权利保护中的事后救济方式的总称。当前,尽管我国高校教师权利救济各类制度已形成一个相对衔接有序的机制,对教师权利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校内救济制度、行政救济制度、司法救济制度等相关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指出,建立统一的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厘清和类分行政救济适用范围,扩大司法救济的受案范围是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权利救济机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救济制度。针对我国高校现行申诉制度的一些不足之处,从申诉委员会的组成、委员会的权利、学生违纪处理及申诉的一般程序、受理学生申诉的范围等几个方面,以北京邮电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对比研究了中美高校的学生申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建议:①淡化申诉委员会的行政色彩;②适当扩大申诉委员会的权利;③在处分结论得出前要充分发挥听证会的作用;④严格执行回避制度;⑤进一步扩大受理学生申诉的范围,确保学生的各种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7.
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学校,实施教师聘任制的,与教师之间在聘用合同方面形成了劳动法律关系,出现劳动争议时,适用先劳动仲裁后进人民事诉讼的途径维权;实施教师任命制的,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人事法律关系,出现人事争议时,适用先人事仲裁后进人民事诉讼的途径维权.随着教师聘任制的推进和实施,人事仲裁应与劳动仲裁逐步接轨和融合,将二者逐步统一纳入劳动仲裁的调整范围中,实现我国劳动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一种救济手段。由于学生申诉属内部监督手段,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因此学生在申诉后能否得到再次救济,关系到学生的受教育权受能否得到充分的救济问题。本文从分析申诉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入手,认为对涉及受教育权的申诉处理不能作为终局处理结果,而是应允许其他救济手段的介入。因此应做好申诉与其他救济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台湾学生申诉制度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权益,给予受处分学生合法申诉的权利,目前我国正在筹备起草学生申诉办法.本文主要从法源根据、申诉要件、申诉组织、申诉制度的运作、实施情况几方面对台湾学生申诉制度作了简单介绍,并分析其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学生申诉制度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不同生产劳动理论进行批判、继承的同时,提出了对劳动的看法,认为劳动是具有褒义性的活动,判断一种劳动是否为生产性劳动的关键在于看该劳动是否参与了社会交换,参与了则具有生产性.反之则反.以此逻辑,教师劳动应被区分为生产性教师劳动与非生产性教师劳动,而且,生产性教师劳动边界的确定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教师权利申诉、保障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环保行政机关具有提起环境民事公诉的正当性基础,应该赋予其环境公益诉权。环保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诉应当满足一定的要件:以公益代表人的身份提起;管辖范围内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运用环保管理行政权力不足以或不能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前已履行诉前通知义务。在环境民事公诉起诉主体的序列里,环保行政机关优于检察机关。环保行政机关的环境公益诉权和公众的环境公益诉权因一方行使而阻断另一方行使,但可通过诉讼参加制度保证环保行政机关和公众在通过诉讼手段维护环境公共利益时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核心要义是以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换取从宽处罚的待遇,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为了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需要赋予其撤回权和上诉权,但这同时可能会滋生权利滥用,并影响认罪认罚制度实施的效果。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处罚试点工作中,各地法院尚未很好地处理这对矛盾。为此,一方面需要以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赋予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撤回权和上诉权,另一方面需要从权利的行使主体、行使条件、时间限制和法律后果等方面设计一套完善的程序规则,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能够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中国的刑事诉讼中,确立辩护律师的独立诉权,保证辩护律师独立、有效地行使上诉权和申诉权,对促进诉讼结构的平衡、充分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乡村代课教师在“两基”目标实现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并随着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实施而逐渐减少。近年来,由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失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僵化,教师补充计划的实施效果不理想,我国出现了大量的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与学校在合同签订中的地位不对等、工资待遇低、同工不同酬以及权益申诉路径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为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的合法利益,应建立健全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程序;完善新生代乡村代课教师的工资拨付和福利保障机制,确保同工同酬制度的实施效果;建立动态透明的区域性代课教师资源库,创建代课教师任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物权请求权是否应成为诉讼时效客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权保护是主体权利的重要内容,对诉权的保护不能是无限的。当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行使诉权的情况下,即丧失要求国家对该权利进行强制保护的权利。依据法律,只有债权请求权才能成为诉讼时效的客体,将物权请求权完全排斥于诉讼时效的客体之外。围绕物权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问题展开探讨。依据诉讼时效的一般原理,大部分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但从实现诉讼时效制度社会目的的角度出发,认为物权请求权中的恢复原状请求权和返还原物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类似,应该成为诉讼时效的客体,如果将其排斥在外将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部诉讼法在上诉制度上还存在不足之处,表现在上诉审法院审理方式规定不明确;没有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刑事上诉权;上诉不加刑原则未得到真正贯彻;不利于律师充分履行刑事辩护职能等。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弥补。  相似文献   

17.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之一,研究该原则及其相关制度对于学习和实施民事诉讼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保障该原则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笔者在对该原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答辩、撤诉、缺席判决以及上诉制度的不足之处,从而对相关制度的重构加以设想,提出如下对策: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健全撤诉制度,完善缺席判决制度,设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18.
英国的刑事上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对刑事案件基本上实行两级上诉制度 :对于刑事法院的一审裁判可以依次向上诉法院和上议院上诉 ;对治安法院的裁判 ,可以分别向刑事法院或者高等法院以及上议院上诉 ,但是 ,二者的程序规则不完全相同。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英国上诉制度逐渐向大陆法系靠拢 ,最近英国政府再次提议进一步扩大控诉方的上诉权 ,英国上诉制度可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课程内容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目的强烈的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课程内容的价值追求,显示了党和政府对学生的期望,尽管思政课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服务于此政治性的实现,但一线教师重点关注课程吸引力更为恰当。课程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属性即生活性,是学生接受教育意愿的基础,挖掘并科学展现内容的生活性是提升课程吸引力的关键。本体性是思政课及其模块教育教学内容相互区别的特征,本体性内容的提炼既彰显教师的功力,更是教材体系向教师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是课程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唯有课程的政治性、生活性、本体性相互融通并统一,课程方有吸引力,实效性方有可能。  相似文献   

20.
兰色姆提出的"构架-肌质"理论引起了文论界的普遍注意.在此之前的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与"构架-肌质"理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些主要针对诗歌建立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小说.小说的肌质生成,语言"陌生化"是方法之一,但更多地还要依靠渗透着特异性体验的个性化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