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开放与发展本国金融业、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同时,带动中国—东盟之间相互投资的增长,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对东盟投资不足的内因主要有中国对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中国银行业对企业提供的境外投融资服务还远远不够等。而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的欠缺也制约投资的增长:首先,东盟各国对于开放本国金融业的态度十分谨慎;其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自由结算制度有待完善;最后,东盟各国之间的货币金融政策协调不够。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合作是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发展趋势.中国-东盟区域金融使用成为各成员国政府的重要议程,虽不断取得进展,但仍需改进和完善,最终朝着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的路径前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各国重视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开放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区域内各国货币流通与货币互换,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在自由贸易区的主导作用,对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建立单一货币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加强汇率协调运作机制,实现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的合作与协调,是货币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工作目标;建立区域金融监管与国际合作机制,使自由贸易区的货币合作向着制度化、综合化、纵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区域内各国应该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发展证券市场区域国际化,最终构建中国东盟区域性统一证券市场,以扩大资源配置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市场化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因此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我国应与东盟各国构建区域性统一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5.
泛北部湾商业银行经营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AFTA框架下,泛北部湾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也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金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泛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泛北部湾区域内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该区域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好互动,必须加强商业银行之间的经营合作,更好地为该区域的经贸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泛北部湾区域包含我国四省及东盟海上六国.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海上六国经济体的金融结构已呈现出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的特征,但在直接融资内部结构上,东盟海上六国经济体仍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而泛北中国四省的金融结构仍是银行主导模式.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具非均衡性,该区域产业结构具有二元特性以及该区域法律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泛北部湾区域金融结构主导模式应具有层次性,并渐进发展:政府主导型--银行主导型--银行、市场混合型--市场主导型.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政府、银行、市场各方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1月14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在菲律宾签署。中国承诺将在WTO允诺的开放条件下,进一步向东盟国家开放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东盟10国则将向中国开放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在中国与东盟10国开放服务贸易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中,金融服务开放尤为引人关注。自2003年6月清迈会议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如增加了东盟成员原有货币互换机制的资金规模:通过“10 3”范围内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建立亚洲债券基金等。这些合作对成员国解决资金短缺、防范金融危机、促进金融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本次服务贸易协议签署后,越南、新加坡、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不同程度地承诺将逐步开放本国的保险、银行、证券及其他金融服务,这无疑将促进未来5~10年该区域金融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经历了萌芽、初步构想和实际推动三个阶段。从法制环境而言,中国—东盟及共同参与的政治经贸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基本形成,流动性支持以及监督机制有了较大发展,但区域货币合作缺乏组织及立法保障以及更高层次区域货币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对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及法制环境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今后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在法制建设和协调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生产中心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亚所包括的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始终不能摆脱美元体制,造成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形成周期性金融动荡.解决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办的首届“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论坛”于2005年月12月17日在广西大学举行。会议围绕“中国-东盟产业与金融合作问题”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问题”两个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有100多位研究中国-东盟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如孙琬钟、陆建人、张玉安、许宁宁、宋镇照(台湾地区)、阮金宝(越南)等等。首届“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论坛”剪影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证据排除和证据禁止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证据排除规则和证据禁止原则设立的内在法理根据和价值功能;对英美法国家和大陆法国家适用证据排除规则和证据禁止原则的具体要求和法律效果,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对我国的立法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指出了立法上的缺陷和理论上存在的误区,并对设立和完善我国的证据排除规则和证据禁止原则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监事提名制度属于任免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分为提名权享有主体和提名对象资格两部分。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省都详细规定了监事提名制度 ,与之相比我国监事提名制度非常粗糙。因此 ,应借鉴这些经验 ,对我国监事提名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现行对票据法的有权解释,商自然人可以作为汇票的付款人进行票据支付行为.但是我国新颁布的<破产法>仍然没有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这样势必造成商自然人作为汇票付款人.当其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行使遭遇阻碍的后果.因此赋予商自然人以破产主体资格,对于弥合法律之间衔接的漏洞.保证汇票持票人期前追索权的顺利实现,贯彻落实票据法的立法宗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在发达国家FDI激增成为近年来的趋势,以创新资产寻求为动机的FDI更关注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的效能。对影响逆向知识转移的因素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影响逆向知识转移效能的四大类因素,即母公司因素、子公司因素、双方关系因素、知识因素,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因素权重,构建可定量评估逆向知识转移效能的模型,最后据此提出我国企业提高逆向知识转移效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