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实践是培养理解中华文化和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学生的重要方式和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来冀国际学生文化实践还存在对国际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实践内容趋同、目标与功能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立足校内项目,放眼校外资源,通过打造品牌课程和教材、开发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设计聚焦河北发展的游学项目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来冀国际学生燕赵文化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将学生的劳动周改为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管理和劳动实践,即“双实践”。其目的在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尤其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校内管理和劳动实践中经...  相似文献   

3.
在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专业分流前的“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应体现基础性,以培养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为主,锻炼学生的核算能力为辅。根据这一目标,本文构建了“校内整合实习为主,实践教学影片为辅助,校外参观为点缀,校内模拟实践教学为拓展”的大类招生模式下“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院校采用大班教学,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存在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作为校内实践教学方式之一的"学生试讲法"是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在运用"学生试讲法"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试讲前的准备工作,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试讲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学生试讲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在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的一切要素和条件的总和,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物力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校内课堂资源、校内课外资源、显性资源及隐性资源等不同类型。树立"大思政"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观,强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统筹与管理,着力挖掘和利用隐性教育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系统整合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础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该基础课具有生活性、养成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其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采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多种实践形式。校外实践虽然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但它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不好组织实施,易流于形式。而校内实践适合该课程特点,且易操作,成本低,质量有保障,但不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因此,基础课实践教学宜采取校内实践为主,校外实践为辅的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基础课校内实践宜采用课外阅读、校内调查、校内参观、情感体验、教学参与等八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改变职业教育理念,要求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体系。而推进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必须具备以创造校内实训条件与工学整合学习岗位相对应的学习环境。因此,加强学生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成为必然。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骨干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其校内实训室建设有助于提升煤矿一线安全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国外开始流行的“报纸参与教育”工程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对国外利用报纸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具体作法进行了探讨,预测了我国开展这项工程的前景,提出了操作层面的建设性意见。文章认为,报界和教育界的联合,有利于报纸教育功能的发挥和自身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繁荣。报纸参与教育的重要前提是报业自身素质和文化品位的提高,其次是降低报纸售价甚至免费赠阅。通过报界和教育界的紧密联合,共同组织策划开展多种类型的活动等,树立报纸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实训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方式。文中结合教学实践,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冉提高实训课教学效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此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以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运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的方法;实践教学中实验、实习、实训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有重要作用;要提高实践教学,必须要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创新与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于2005年正式实施,教育部的规范性文件对其具有的规范功能予以初步阐述,即化解矛盾、维护权利及维持秩序。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要求纷纷设立该项制度,但其规范功能在实践中的表现各有不同,体现为其功能是否实现、实现的程度以及该制度是否还发挥其他功能等方面。本文以北京市高校为研究样本,对上述实践情况予以描述、分析和总结,认为国家对高校进行行政规制的方式与程度、高校自治的程度等是影响高校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隐喻研究法、目的性随机抽样法和访谈法,研究商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实践课程的认识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商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实践课程理解不全面,存在误差;重视实践课程的学习,但存在畏难情绪;对理论课支撑实践、转化为实践的认识不足。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增强学生对实践课程本身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教育见习(实习)制度;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校内实训室的数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实现校内实践技能与校外项岗实习的有机衔接。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学校实训和企业生产的双重属性,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学校自办企业、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大学生自主创业、承揽企业业务等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有鉴于国民教育具有增进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团结内部”和“抵御外侮”的重要意义,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均将“鼓励边疆学生赴内地求学”作为统合边疆民族的基础性工程,并在政策激励、制度保障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推行。从具体实践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边疆学生的族际交往呈常态化,他们对内地社会的认知,多数经历了一个“因观摩而了解”“因了解而团结”的过程,这对于来自边疆地区的青年学生与生活在内地的人群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能够起到重要桥梁作用。尤应指出的是,一些边疆学生通过在内地的学习、交往与交流,对历史上的“华夷关系”和所面对的民族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致力于表达民族间的共同性,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5.
数控技术专业工程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工程能力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了以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再现工程环境”的方法。以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依托紧密型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专财会专业实行CBE教学改革,利用校内技能训练场所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效果明显,收效很大。  相似文献   

17.
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心是为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服务并为全校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学生工作办公室,2000年由毕业生分配办公室组建而成。中心成立以来,一直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搭建毕业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通过构建行业性、地域性的校企战略联盟,开拓就业市场,确保学生顺利就业:通过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学校学院相结合的就业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社会、提升素质、发掘潜能,最终实现学生的个人生涯发展与社会需要相融合、自我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校内化工实习实训基地是集实习、实训、模拟、设计、中试放大、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学习化工生产的基本知识、了解设备原理和工作过程,建立起较完整的化工生产的系统概念;加强学生对有关化工设备的设计、加工、安装及性能测试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它对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化工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缘起:惩戒,“在雷池边缘行走” 教育惩戒,一个困扰学校教师、学生的话题。“在雷池边缘行走”,大家这样形容着惩戒在教育实践中的姿态。报纸也早就发出声音:“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以严格著称的,所谓严师出高徒。这种严不仅是教学的严格,也在于管理的严格,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继承。当我们看到学生出现行为上的偏差时,社会还在呼吁激励教育、呼吁家长教师理解学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开阔思路,放开手脚。”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彻底改变过去那些不正确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为基点,将作文教学的内容、形式、时间等都要立足于学生兴趣之中,突出一个活字,让学生想写、爱写、乐写。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苦恼的事。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校内设备,师资力量,校内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学生很难写出好作文。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积累能力、习惯的培养上。下面就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