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个人意志是古典契约制度的理论基石.该种理论之所以产生在现代社会是由于功利主义与实证主义的支持.由于功利主义与实证主义本身存在着弊端,使得个人意志作为古典契约的基础发生动摇,以至于古典契约制度面临危机.要反思并构建当代契约制度体系,就需要摒弃个人意志学说,而更加注重契约的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2.
道德之知在一个层面上指个体对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的认知,在这个意义上,道德知行分裂呈现为个体有意违背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原则规范,其中彰显出个体作为存在所特有的自由意志。对既定原则规范的反叛所呈现出的自由意志是人的高贵与尊严的表现,在这个层面上的道德知行分裂现象也应被给予辩护;但在现实道德生活中,要准确区分出自由意志与任性的差别,对任性意义上的道德知行分裂应当努力克服。自由意志作为本体论意义上存在,当它脱离伴随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必将陷入虚无,因而必须依托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指引而回到现实当中。  相似文献   

3.
对意志行动的分析表明,意志行动具有目的性、控制性以及困难性的特点,由此构成了意志行动结构的理论依据.结合个人计划及个人计划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732个被试的意志行动进行了初步探索,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意志行动由目标、调控能力和困苦三个因素构成,其中目标由重要性、可行性、明确性、价值性构成;调控能力由坚持性、果断性、拼搏性和控制力构成;困苦由挑战、难度和压力构成.经信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初步证明了意志行动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萨特现象学最初显示为知识论现象学,但萨特很快转向存在论现象学,重点讨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个人的自由意志及其自由选择.萨特的后期哲学虽然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思路有所调整,但仍然坚守自由意志和意志哲学.就自由意志和意志哲学而言,萨特是法国的康德.  相似文献   

5.
意志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是 :定向作用、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意志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主体意志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的。主体意志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单独拓展对主体意志认识中的作用的研究 ,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承认理论通常认为意志是人们获得社会承认的必要条件,在此意义上,意志既区别于禀赋,亦区别于运气,其根本原因在于意志不同于后两者而直接相关于行为主体的能动性;这是承认理论以及正义理论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论文区分了两种意志中心承认观,其一是以达沃尔(Stephen Darwall)为代表的强意志中心承认观—认为社会只需区分行为结果是否包含意志即能妥善分配承认,其二是弱意志中心承认观,认为承认的分配仍需考量其背后的社会条件,意志并非承认的充分条件。论文继而论证了在现代社会公私领域分离的背景下,承认的分配既有赖于意志参与,又受制于独立于意志选择的社会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意志在人的事业成就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意志可以调节人的行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面对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社会,人们要磨练意志的坚毅性、自觉性、果断性,凭借意志使自己事业有成.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卢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贯穿其整个政治哲学的主线。在卢梭眼里,自由意味着人的本质。这种本质在不同的状态下,表现不同:在自然状态下,表现为自然自由,这种自由以个人力量为限;在应然的社会状态下,表现为公民自由和道德自由,这两种自由由公共意志来保证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中西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横向比较研究王国维"境界说"和叔本华哲学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境界的内涵及其相关因素的义界.王国维"境界说"是运用叔本华"意志论"中的"人类情感"、"美的理念"、"意志的客观化"对传统艺术加以比较分析.一首诗如能够借自然物中的某个个体,体现意志在自然界中所施予的客体化结果,必定是一首体现"真景物"又同时是"合乎自然"的诗歌,形成的是一种"无我之境".意志客体化的过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重复性过程,体现这一过程的情感便是"真情感",这种拥有"真感情"的诗歌,形成的则是一种"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0.
论意志在实践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志在实践中具有以下四种最基本的作用:意志使实践具有顺利性、坚忍性、稳定性、进取性。这些基本作用是内在地交织和渗透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的。任何意志在实践中的作用,都具有社会历史性,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而社会历史条件本身则是由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主体意志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的。主体意志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单独拓展对主体意志在实践中的作用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为此,就要研究意志在实践中的作用,并通过研究而确立有利于人类实践的合理的意志。这样,才能维护人类的整体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1.
商标权的客体为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标所标识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可以认定商标俗称的抢注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同时,商标俗称可以被认定为近似商标的一种形式,从而适用《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此外,在商标俗称的问题上,不能适用法律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2.
商标侵权例外的存在表明商标权属于不完全权利。在"联系说"的视野下对商标侵权例外的诸种情形做出的解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取决于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利用了相关公众所认知的商标与商标所标识的商品之间的联系。未利用此种联系的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属于商标侵权的例外。言论自由和优先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价值选择也是导致商标侵权例外的事由。  相似文献   

13.
防御商标的作用是保护驰名商标功能的发挥,因此,商标所有人在防御商标注册时核准的、与驰名商标不同类别的商品或服务范围内享有使用权和禁止权.防御商标具有附属性,驰名商标的动态变化对防御商标的禁止权有明显影响.我国商标法对防御商标未予规定,获准注册的防御商标可以“闲置”或者投入实际使用,未使用防御性商标的禁止权应以核准注册时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为限;投入使用的防御商标在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上形成真正的权利,不宜再认定为防御商标.  相似文献   

14.
以商标性使用为注册商标侵权(包括混淆侵权和淡化侵权)的先决条件会不适当地限制注册商标权。“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概念片面地关注“被诉标志”是否侵犯“注册商标”,而忽视真正的法律问题应是“被诉标识行为”是否侵犯“注册商标权”。而商标正当使用应该着重考察行为的正当性,而不应纠缠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判断混淆或淡化侵权是否成立时,应从被诉标识行为整体(即被诉标志使用的整个具体商业情景)出发,而不应以“商标性使用”作为先决条件,不合理地限制注册商标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理论上认为商标权的内容包括使用权、禁止权、许可权和转让权,但由于商标的无体性特征,商标权的本质内容在于禁止权,这与物权是不同的。对商标权内容的界定应当从禁止权角度出发,包括禁止利用和禁止损毁。禁止利用包括禁止混淆和禁止引发联想的使用;禁止损毁则是指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破坏商标符号和特定商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商标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应当以商标权的私权属性为基本导向,商标异议制度也不例外。《商标法》第三次修正对商标异议制度作出了积极却并不彻底的改造。通过比较研究、社会实证研究等方法,遵循商标权的私权理念,淡化商标异议制度的社会监督与自我监督功能,强化其私权救济功能,进一步限制商标异议主体的范围。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妥善处理公权力运用与私权保护的关系,注重绝对理由审查与异议前置程序的调适,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行政一审”审查模式,整合现有的商标异议程序与无效程序,引入冷静期等凸显当事人私权自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商标权的网络生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网络知识产权问题的升温 ,商标权的网络生存也成为了议题。尤其是域名权的出现 ,更使商标权的网络生存状况显得混乱而扑朔迷离。通过梳理商标权遭遇的网络挑战及其与域名冲突的原因、表现 ,总结出网络商标权的特征、与域名权的区别 ,并为商标权的网络生存保障提出了建议 ,以求有益于商标权的网上保护。  相似文献   

18.
商标概念的符号学分析——兼论商标权和商标侵权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标是一种符号,而符号学是专门研究符号现象的。因此,用符号学方法来分析商标及其生成演变过程就非常有意义。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从静态上理解商标的内在结构,从动态上理解商标的生产与演变过程,而且也有助于理解商标权的界限、商标侵权的实质以及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超链接侵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链接 (hyperlinks)是一种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的工具 ,它只是提供一个计算机能看懂的文件地址 ,并没有对被链接的信息做任何形式的操作 ,因而不构成复制、发行和演绎侵权 ,尽管它侵犯了公开传播权 ,却属法定许可。根据商标法 ,超链接将他人的商品贴上自己的商标 ,构成了反向假冒 ,同时会削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或区分性 ,也构成了商标注水。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完成规制超链接侵权的使命更为妥当更为合理。目前有必要先采取一些治标之法 ,如允许参考性链接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传统的商标保护理论和现行商标立法,只有注册商标才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未注册商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受保护。在我国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确认未注册商标使用权为合法的在先权利;2.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有限使用和优先申请商标注册的权利;3.赋予未注册商标人继续使用权;4.建立未注册商标使用管理信息系统;5.确立未注册商标权利争端司法解决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