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世纪晚期,在美国文坛上刮起了一阵“黑人旋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种族落后”、“智力低下”的黑人,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史学和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里才华毕露,大显身手,在盛行种族歧视的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在音乐舞蹈方面,黑人取得了巨大成就。黑人富有音乐天赋。早在奴隶制时期,黑人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不仅是黑人文化复兴的一名骁将,而且还是一位积极倡导和歌颂黑人文化的先驱。她在小说创作中融入了黑人民间歌舞、黑人民间故事、黑人宗教仪式等黑人民俗文化因素,一方面使作品成为展示黑人民俗文化的窗口,大力弘扬黑人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使小说体现出黑人特有的文化素质和种族语境,从而展现出作者挖掘黑人特质文化、争取黑人话语权力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3.
内战后美国黑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埋葬了万恶的奴隶制度,使几百万黑人获得了新生。但是,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宣言》和《宪法第十三修正案》仅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对黑人的未来没有规定任何具体的东西。黑人既无选举权也无土地,仍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内战的硝烟未散,在总统约翰逊的纵容下,美国南方出现了短暂的反革命复辟,叛乱分子重新上台,向黑人反攻倒算,黑人又面临沦为奴隶的悲惨境地。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在战后十几年时间里,黑人展开了以争取选举权为中心的民权运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城市黑人参政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黑人的人口构成与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黑人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与黑人中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使黑人的思想意识与政治觉悟显著提高,为黑人跻身于美国政治生活奠定了实质性基础。民权运动与聚居区革命及约翰逊政府向贫困宣战进一步提高了黑人的参政意识。60年代以来,黑人为争得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并积极参与美国政治选举活动,在市政一级的选举中首次取得成功,以后黑人民选官员人数大规模增长。然而,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仍未消除,黑人仍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只要种族歧视仍在美国存在一天,黑人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运用女性话语在作品里描绘了在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的冲突以及男性压制下的黑人女性。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作品中黑人女性的命运和心理,深刻揭示白人和男性社会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饱受灾难,长期生活在白人的阴影里;赖特的<土生子>里的别格,通过别无选择的暴力行为让白人社会意识到了他的存在;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现了黑人民族自我再现的抗争,吹响了黑人争取民权运动的号角.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的小说充分利用黑人口头传统具有的动态性与创造性活力,赋予它们丰富的文学性,使许多作品从头到尾都被口头传统的氛围所包围,表现出黑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传达着黑人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使积淀在黑人文化深层的民族心理和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对黑人口头传统的运用,使她找到了摆脱黑人文化边缘化与文化认同危机的文化策略,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黑人文化合法性存在的基础,批驳了白人文化优越论和种族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8.
杜鲁门在推动黑人民权发展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和贡献。杜鲁门早年的政治经验和政治信念、对黑人民权和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解 ,以及国内外形势对他在民权决策上的压力 ,是他本人及其政府在黑人民权上采取突破性措施的重要原因。杜鲁门政府的民权政策不仅推动了黑人民权的发展 ,使黑人民权问题提上了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 ,而且也证明了联邦对民权问题的干预不会使事情恶化 ,反而有利于事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说话人民族、社会背景的一种指示。在美国社会环境里形成的黑人英语是一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英语,是美国英语的变体。黑人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这种不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在发音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骄傲和自豪 ,否认自己有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意识”的困惑。她拒绝把黑人当成美国社会的“问题” ,拒绝把黑人描写成种族歧视制度下产生的畸形儿。她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黑人社区内存在的鄙视自己黑皮肤的黑人种族主义思想对黑人灵魂的腐蚀 ,力图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然而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高潮过去以后 ,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黑人“抗议文学”成为当时黑人文学的主流 ,赫斯顿及其作品被湮没在美国文学的尘埃里无人问津。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的黑人权利运动兴起 ,以及黑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唤醒 ,赫斯顿才在一片荒冢中被重新发现。实际上 ,赖特式的“抗议”与赫斯顿式的“赞美”只是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求得生存的既矛盾又统一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每擦完一块地板,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是圣人帮他找到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  相似文献   

12.
寻找圣人     
1947午,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一下,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相似文献   

13.
黑人英语与标准美国英语差异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 Vernacular,BEV)是指那些居住在美国南部和其它地区大城市里的、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所讲的非标准美国英语。黑人英语应属于英语的一种社会集团变体(social variety)。这种种族变语言体已在很大程度上被标准英语同化,而且与社会集团变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罗斯福政府并没有给予黑人真正的"新政",也没有为促进黑人民权的发展采取重大举措。但是罗斯福政府在大萧条时期所采取的救济措施,以及联邦政府扩大对黑人知名人士的任命,使黑人看到了民主党统治下的联邦政府可以成为黑人争取民权的工具。罗斯福"新政"也因此改变了多数黑人在政治上的政党选择,对日后美国的政治生活和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冷静地思考着她所属民族所携带的过度回归传统、黑人社区落后冷漠、黑人社会暴力频繁等"毒素"。她认为在保持黑人民族文化精髓和优良传统的同时,黑人同胞应积极解放自我,融入美国社会。莫里森对黑人传统文化的探讨,对黑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反应,对黑人未来发展的思索,使她的小说更具有深刻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略论加维运动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结束后 ,黑人及其后代虽然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 ,但是美国社会黑人仍然受到种族歧视 ,处境艰难。为生活所迫所引起的黑人大迁徙 ,使黑人不断地涌向城市 ,形成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2 0年代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 ,增强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维的宣传鼓动活动 ,唤醒了黑人美好的种族意识。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加维运动的兴起。加维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却唤醒了黑人 ,打击了种族主义气焰 ,在黑人解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找解放一直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mMorriso)关注的焦点,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题。(秀拉》(Sula)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象征层面上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再现莫里森在该书中所描绘的本世纪20~4O年代,美国黑人女性追求、创建自我的历程。“黑人妇女确实存在着,她们的经历、文化,以及导致这一存在的残酷压迫制度都与白人的真实世界并存着……”①黑人女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于社会长期种族与性别压迫才使她们迷失了’自我。而黑人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南方重建时期,联邦军队在开办学校、改造黑人的思想、为教育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等方面对黑人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切对改善黑人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尽快融入资本主义社会,提升美利坚民族的整体文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它展现了奴隶制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悲惨遭遇以及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重现了黑人奴隶的血泪史。残酷的现实使得黑人极度渴望解脱,向往自由。在没有尊严充满压迫的日子里,获得自由是他们活下去的动力和目标,为自由而活着是他们普遍秉承的生存伦理。同时,残酷的现实使得黑人对亲人的爱无法正常地表达,导致黑人世界的家庭伦理走向极端化。通过对黑人奴隶的伦理异化和道德困境的刻画。莫里森表达了其倡导黑人民族摆脱伤痕累累的历史,重新建构民族文化,寻求伦理回归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学的历史比较短,但美国的作家却充分体现了这个伟大民族不满现状、独树一帜、勇于开拓的精神,因而使得美国文学在世界艺林之中大放光彩。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一支不可小(虚页)的力量,研究它的崛起和发展,可以使我们从中了解到美国文学发展的一个侧面。美国黑人文学起源于黑人奴隶歌曲,这些歌曲,不论是悲歌还是民歌,都倾诉了黑人背景离乡、沦为奴隶的痛苦心情。尽管早期因为黑人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文化土壤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