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各地方政府对外资需求竞争的激化,中外企业独资合资投资边际收益和成本发生了不对称变化。这一变化使中外企业选择合资独资投资比重发生重大变化,中外企业选择独资投资方式的可能性增加,外商企业在华投资方式将相应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以合资合作为主要方式向以独资为主要方式的重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外商直接投资获取利润的约束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外商投资领域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技术研发、管理知识和企业家才能等因素成为企业创造市场和获取利润的关键因素,这导致了外商直接投资获取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强烈动机,从而引发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外商投资独资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安徽的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1984年外资企业首次进入安徽,直到1999年合资、合作经营一直是外资进入的最主要方式。从2000年开始,独资企业的实际投资金额开始迅速增加,首次超过合资企业。近几年安徽外商投资独资化经营的原因在于安徽省近几年采取的对外企政策法规稳定,减少了对独资企业的限制,并且政府政策兑现度高,优良的投资环境及市场引力,增加了外商的投资信心。同时,独资化经营解决了合资、合作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期以来,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普遍采取独资方式或增资扩权以实现控股权,这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由于中国对外商投资政策的逐步放宽和并购对象充足,外商从降低成本、便利筹资、分担风险和占领市场出发,扩大了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产业链投资方式也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经历由合资、合作到独资为主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开放力度的加大,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趋势强烈。这种趋势既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度加快,市场化程度加深,投资风险降低的结果,更是跨国公司获取独占的经营管理权,利用其掌握的垄断性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其跨国母公司的全球战略,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今年8月,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296.65亿美圆,是世界上吸收外商投资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引资奇迹”。我国吸收外资的95%是以新建企业的方式实现的。外资主要以新建项目、新建企业等“另起炉灶”的方式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截至今年8月,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11495个,七成以上是采用合资、合作或者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其中又以合资为主。我国吸收外资的这种方式有社会主义市经济自身的特点。从外资投入的方式看,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以年…  相似文献   

7.
论外商对中国投资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后期以来 ,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 ,普遍采取独资方式或增资扩权以实现控股权 ,这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 ;由于中国对外商投资政策的逐步放宽和并购对象充足 ,外商从降低成本、便利筹资、分担风险和占领市场出发 ,扩大了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 ;产业链投资方式也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外合资各方投资战略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投资战略目标的冲突、战略实施手段的冲突等方面 ;在这一领域 ,有效的冲突管理基本原则应该是 :选择合适的合资伙伴 ,合资动机的合理对应 ,合资企业内部合作机制的建立 ,投资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并且原有的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尤其是跨国公司,亦纷纷通过受让中方股权或增资扩股的方式将合资公司转变为外方控股或独资的公司,呈现出一股“独资化”的趋势。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原因,并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合资企业“独资化”过程中的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及其审批、股权交割完成的标志以及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湖北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单项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所增长,投资区位分布更加广泛,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独资和并购方式受到青睐.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新特征,试图揭示湖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脉络及发展趋势,以便为湖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