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地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认为民国时期渭南地区城镇空间形态变化不大,随着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交通、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城镇综合功能有所加强,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城镇等级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突出时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研究有利于扩宽黑龙江地方史研究视角,探察清代黑龙江中心城镇变迁的历史动力,揭示城镇空间结构特征,从而有利于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研究影响着国家边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黄奋生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边疆问题研究学者之一,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且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边疆问题解决体系,是民国时期边疆研究高潮的重要成员之一。对蒙古自治运动、边疆概念与内涵、边疆民族政策以及边疆民族自决自治理论、边政机构、边疆政治制度等问题的探讨,构成其民国时期边疆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他将"治学"与"治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呈现出边疆研究本土化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4.
民族学、人类学相关理论与民国新疆社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研究是民族学、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内容。民族学的边政研究,对于新疆历史、文化、社会的考察,具有直接的场域和方法论意义,后者则将拓充前者的具体理论和内涵。民国时期的边疆考察对于现当代的边政研究,有着最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城镇良性、健康地发展 ,是关系到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区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 ,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城镇体系软件建设 ,增加投资 ,抓好民族地区重点工程建设、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1916年俄国中亚起义导致了大批俄国哈萨克族、布鲁特族等大批难民逃入新疆。通过对俄属中亚难民逃入新疆的背景、进入新疆的原因以及新疆地方政府处理难民的措施的分析,可知民国时期俄属中亚大批难民涌入新疆,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边疆的安全,引起新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杨增新为首的新疆地方政府,对涌入新疆的俄属中亚难民进行比较稳妥的安置和遣返,维护了当时新疆的边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新疆城镇贫困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2002—2013年新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组数据,计算了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对贫困指数进行分解,探索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变动对城镇贫困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3年,新疆城镇FGT贫困指数大体经历了三个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基尼系数先升后降,2010年以后下降速度尤为明显。对FGT指数分解后发现,经济增长对降低贫困规模和贫困严重程度效果明显,收入分配的改善对降低贫困人口内部不平等程度效果最好,贫困线上升导致的FGT指数上升幅度与经济增长降低FGT贫困指数幅度大体相当。为有效解决新疆城镇贫困问题,应继续实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对穷人有利的收入分配相结合的反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8.
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新疆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为新疆民汉双语教育进入近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和发展机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边疆地区,民汉双语教育的成效既是衡量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显著标志,也是影响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变量。文章从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评价、语言建构及文化含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事业作多维度解读,其经验和教训对调适和完善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城镇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对待城市的发展问题 ,关系到西部地区开发成败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疆城镇发展的主导因素 ,指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新疆城镇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的原因。然后从城镇空间分布及城镇体系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新疆城镇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城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外力和内力的双重作用,两广的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都经历了由繁盛、衰落再到兴起嬗变的过程。商人介入蔗糖业领域促进了城镇经济网络和蔗糖业的楔合。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关系,广东的蔗糖业和城镇经济网络都比广西发达,并且形成了对广西的强力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维吾尔族充分发挥了他们善于经商的传统,与国内外商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贸易活动。与内地贸易的维吾尔族商人,通过在新疆与内地商人贸易或直接到内地开展商业活动等形式,积累了雄厚的资本。然而,国外资本的入侵、战乱频繁、交通不便等因素又严重影响了他们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拓展。民国时期与内地贸易的维吾尔族商人,对边疆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川西北商业格局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承继性,对外贸易曾长期处于出超.商业具有民族资本、寺庙商业和官僚资本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特点.城镇发展基本上与商业发展同步,政治中心的确立和交通线路的转移成为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矿业开发在城镇发展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城镇发展坎坷,起伏较大,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新疆城镇不同阶层收入差别的现状与趋势,怎样看待差距与调控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新疆城镇体系的经济差异,论述新疆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对清末民国时期两个滇西北城镇——独克宗与阿墩子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基于文化复合性的视野,文章指出这两座城镇在历史上容纳了多样的人群与文化,又在多样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整合性的社会秩序。多样的人群源于城镇与更大的社会体系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包括军事与贸易两个方面;而整合的力量则来自共同的社会规范、中心象征及围绕其展开的仪式体系,这套仪式体系中的交融使得人们形成了超越特定族群的共同体感受。城镇的社会秩序是当地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自发构筑的,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积弱,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环伺,中国边疆危机重重,在此背景下有志之士为边疆安危作出了积极探索与巨大贡献。历任蒙藏委员会常务委员、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国民政府首任驻藏官员刘朴忱便是其中一员。其涉藏活动贯穿在内地与西藏地方之间,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其一生专注于藏事的心路历程,对认识民国时期仁人志士们为挽救边疆危机积极探索的奋斗史及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史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地域分布及文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至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回族迁入新疆,这种地域性迁徙对新疆回族的社区分布、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新疆回族地域社区分布呈现的特点:“大分散、小集中”与“大分散、大集中”;新疆回族社区主要分布于乡村,城镇数量很少;新疆回族社区大都是围寺而居。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融会而成的回族文化是新疆回族文化的核心,但这两种文化背景在新疆回族流散生活中又与各迁徙地地域文化产生了各种形式的交融磨合,因而对这一群体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军阀盛世才主政新疆时期,其文教措施在前期与后期呈现鲜明的反差,由开明充实走向独裁反动,文教措施的价值取向前期有明显的民主性进步性,后期凸显其专制性压迫性。这种两面性既有其军阀投机主义思想的内在个人因素,也有新疆内外多方力量角逐的外在客观因素,其实质则是盛世才军阀投机政治的必然选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对边疆民众既着意于控制和驯化,又无视当地群众真正需要的政治态度。其中的启示是,在边疆独大一方的军阀政权,虽然其文教措施可能具有一定的开明性但均无法摆脱为其独裁统治服务的命运,因而是不可靠的;可取的做法是,开展长期的、广泛的和深厚的群众工作,团结各族群众以争取边疆人民的普遍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中国古代边疆研究在疆域、边政、边患、边防、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边疆经营、海疆和边疆史地考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古代边疆研究开始由传统的史地学向近代转型,但在疆域、民族认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后期新疆危局的策略应对与屯垦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后期新疆屯垦事业弛废,由此出现了新的边疆危局,主要表现在新疆内部连续发生动乱,而外部又面临着俄、英等帝国主义的入侵。如何应对西北边疆危局,成为清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左宗棠果断进兵新疆、平定危机,成为清代后期成功处理边疆问题的范例。这其中既与国家决策果断、用兵及时有关,也与此前新疆屯垦发展和此后新疆屯垦逐渐完备有关。该文通过对边疆危局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出新疆屯垦事业与西北安防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