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价格是协调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方面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不合理,管理体制不科学,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影响生产的平衡发展、商品流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别在当前国民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中,价格体系与管理体制不改革,其他改革就很难顺利进行和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对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如何进行改革,便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合理、科学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轮廓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价格体系与价格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与价格体制为什么必须改革,应当如何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价值规律和市场对生产与流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变动来实现的。因此,“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略就价格体系改革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 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很不合理,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指出:“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由于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他历史原因,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因而价格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在价格体系的改革中,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什么,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是不能不搞清楚的;否则,就不能建立起合理的价格体系,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价格杠杆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作用。以什么为基础来制订我国各类商品的价格,长期以来,学术界意见分歧较大。我们以为,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应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然后考虑供求关系和国家有关政策来制订。  相似文献   

5.
改革价格体系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也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活不而乱的重要措施,全国上下都十分关心。关于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与此有关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广泛的探讨,并已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只想从揭摆价格变动规律入手,考察现行价格体系的状况,论述我们调整、改革价格体系的必要性,并说明这一改革对物价和人民生活发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体系长期不合理,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几年来,国家对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看来,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体系严重扭曲的情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且改革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前一阶段实践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改革健康、稳妥地发展,很有必要。这里,仅就两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价格体系是国民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而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因而,必须充分发挥价格体系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对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改革价格体系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全党必须特别注重解决的重要原则问题之一。田纪云同志最近说:“价格是理顺整个经济关系的核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价格体系,是在改革旧中国极不合理的价格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对于保证我国稳定物价、促进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多数商品的价格长期没有进行合理调整,因而,在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各个领域里,无不存在着价格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对价格体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性的改革,收到了某些初步成效。但是,目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①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价格体系的改革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讨。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弄清生产价格的作用,首先要搞清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没有生产价格,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否则,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很难深入。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央的这个《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既为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它历史原因,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  相似文献   

12.
价格总水平是社会全部商品价格动态综合的平均反映,是以总指数表现的国民经济各类商品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对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对于人民生活的稳定与提高,以及价格体系改革顺利的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持价  相似文献   

13.
(一) 我国旧汇价体制和旧价格体系是与封闭式的经济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经济结构中,国内市场的价格体系与国外市场的价格体系相脱节,人民币汇价长期处于高估状态。由于国内商品比价极不合理,外贸部门往往以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差额收入,来弥补出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额亏损。这种旧的汇价体制和价格体系虽然曾对隔绝国际通货膨胀的侵袭,稳定国内市场价格,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外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的原油价格是不合理的。在这次价格体系的改革中,这个问题应该得到适当的解决。 一、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必须提高原油的现行价格。 原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又是国家必需的战略物质,原油生产执行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原油销售实行统一分配调拨。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原油的生产和销售是不能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链”。(下引未注出处者,均引自该决定),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决定》有关价格改革的规定,对于搞好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促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快四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势在必行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我国商品价值用人民币来表现就是价格。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价格。由于我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广泛存在价格,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价格体系的变动既然具有客观规律性,因此,必须具有与价格体系有规律变动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建立合乎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价格体系。 我国长期形成的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固然首先与理论上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  相似文献   

17.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转换价格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价格体系进行了不少改革,其目标是建立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以各种商品之间价值量比例关系为基础并反映供求关系的动态价格体系。1984年前,价格改革处于酝酿、准备、探索阶段。1985年后进入全面改革阶段,曾一度企望闯险过关,以为价格放开,就能解决价格体系不合理问题。可是,这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甚微。同时,价格改革的时机未能选好,1984年经济发展较快,但下半年已开始出现经济“过热”现象,积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关键问题之一,是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关系的僵硬的价格制度,使价格体系成为增强企业内部经济活力、搞活经济的有力的经济杠杆。如何建立这种合理的价格体系呢?这当然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把社会主义商品同生产价格联系起来,以生产价格为依据来确定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为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模式,价格管理权限过分集中,价格种类单一,经常采用的是指令性的计划固定价格,即由国家统一定价,一物一价,称之为价格单轨制。 长期来我国价格体制是不合理的。其主要表现是:同类商品的质量差价没有拉开: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不合理,特别是某些矿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偏低。而价格体系不合理同价格管理体制的过分集中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从1979年到1984年间,国家以“调放”结合的方针,在对农产品价格、冶金产品价格,化纤棉纺产品价格调整及完全放开小商品价格的同时,改革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即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回顾我国80年代价格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90年代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探讨.文章针对计划价格如何既能体现国家的计划性,又能灵敏地反映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这一难点问题,提出了我国价格改革不应仅仅停留在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上,还应进行包括价格调管方式、供求调控手段和价格管、放原则这三项内容的价格管理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