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41岁迁居浦江青萝山,故又谓浦江人。在明代初期。宋濂既是名重一时的卓然大儒,又是誉播中外的文坛领袖。他的散文不仅为当世所赞许。后世亦甚为瞩目。元末居青萝山时期,宋濂已广有文名;入明出仕以后,朝廷大典章、大制作皆出其手,被明太祖朱元璋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文名更高。以至“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  相似文献   

2.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41岁迁居浦江青萝山,故又谓浦江人。他50岁前在青萝山教书、著述;51岁与明太祖朱元璋遇合,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在明初,宋濂不仅是誉播中外的文坛领袖,而且是名重一世的儒学思想家。他的“真儒在用世”思想,在元末明初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但一般思想史、哲学史却都不曾有他的踪迹,少数文学史书籍对此亦只偶有提及而已。学术研究中的这一大段空白是不应长久存在的,它理应引起有关研究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与明代宋濂文学接受经历先扬后抑再扬的波状起伏不同,有清一代,宋濂文学赢得普遍赞扬,但出现扬文抑诗现象,从初期的“明代第一文人”到清末的“文章冠冕”,人们对宋濂散文成就一致称赞,推扬极高,但由于《萝山集》失传,清人对宋濂诗歌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4.
“布衣天子”朱元璋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布衣天子”朱元璋对农民革命态度的变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所提倡的“重民”、“尊儒崇经”及治吏之术等思想内容,论述了他的政治思想.作者认为,朱元璋的政治思想,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意义,但实质上仍然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皇权的绝对权威,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上的贪污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5.
汤式是元末明初的重要曲家.他在改朝换代之际的感慨兴亡和入明后的颂圣美新之作为散曲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散曲创作继承了元代后期散曲文学俗中求雅的传统,既维护了散曲文学固有的文体特征,又在徘体技巧和雅俗融炼方面给明曲家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元末史家危素同时也是著名的诗文家,他的文学成绩很少被关注.他有鲜明的实用文学观,要求文章有功于世、有补世道.他的文章在思想上坚持古道、在艺术上追求平实的叙述,这是一种看似平淡却蕴涵理道的文风,因此,宋濂作出了"公文之纯,太音元酒"的评价.他的文学观和创作受元中期盛世文派影响很大,他期望用文治来影响世风,但最终无力挽救元王朝衰亡命运,他的文章可以称作盛世余音.  相似文献   

7.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至正中,曾被荐为翰林院编修,他以亲老为借口,辞不赴召.1360年,他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明开国后,曾奉命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年老辞官归田.不久因长孙宋慎获罪被牵连,全家谪迁茂州,中途在夔州病死.  相似文献   

8.
以宋濂的人生起落为主线,从人生期待与角色扮演两个角度,可探讨其仕明前后的心态变化。儒者身份和济世情怀是宋濂弃元仕明的主要原因。明初,宋濂因政治影响而逐渐丧失儒者身份,沦为“文人”角色。这种不以文人自期而终归文人的心态变化,造成了宋濂文章由沉雄尚气到中正典雅的演变。由此,可以进一步探讨宋濂文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元明之际文化思潮的变动。  相似文献   

9.
孙崇政 《中华魂》2008,(8):49-50
洪武七年(1374)二月,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要在南京西北的狮子山兴建阅江楼。楼还没有建,他就急于写楼记。除自己撰写楼记外,还诏令在朝文官各写一篇呈阅,最后选定"开国文臣之首"、翰林学士宋濂写的《阅江楼记》——这篇文章后被清人吴楚材选入《古文观止》。楼记选定了,楼基也奠好了,人们总以为巍峨壮  相似文献   

10.
对钱伯诚《宋濂》之补正钱伯诚《宋濂》一文纳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四卷。我在讲授宋濂文章而查究宋濂身世时发现该文不仅在史实上有一些错误,而且钱先生因研究资料不足而漏掉了宋濂被罪西行的主要身世。晚年,宋濂因明太祖慎政多疑...  相似文献   

11.
辽王朝统治时期,辽宁境内出现了民族杂居的局面,既有汉族,又有契丹族和奚族,还有渤海族和女真族。民族间长时期交错居住,在各方面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在各民族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辽宁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开发。通过对辽王朝统治时期辽宁境内的民族源流及地理分布概况略作分析与论述,旨在为辽史和地方史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顾炎武诗歌的创作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一生写下的400余首诗歌,无论是对当代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仅对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儒学社会中存在着某种超越于诸朝代之上的有关王朝的角色设置即王朝角色。王朝的兴起或更替需要满足整个社会对王朝的角色期待,并且这种期待成为王朝自身合法性的来源。正是各个王朝对王朝角色的共同认知、扮演及其所引起的角色失败、角色更替,才共同促进了儒学社会的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14.
东魏北齐散文受到北魏散文的沾溉、高氏统治者支持文教和文学事业以及东魏北齐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加强等因素,促成了东魏北齐散文的鼎盛局面:作家之多,所谓"邺京之下,烟霏雾集";散文文学流派的出现;散文创作数量多,题材广,艺术性高。  相似文献   

15.
齐梁皇族萧氏愿文内容几乎完全来自佛经,若干愿文采用具有显著佛经特色的套子式行文,形成了齐梁皇族萧氏愿文鲜明的特色:与佛经的关系至为密切。现存齐梁萧氏愿文体现了此期愿文篇幅比较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齐梁皇族萧氏愿文内容几乎完全来自佛经,若干愿文采用具有显著佛经特色的套子式行文,形成了齐梁皇族萧氏愿文鲜明的特色:与佛经的关系至为密切。现存齐梁萧氏愿文体现了此期愿文篇幅比较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诗歌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宋初的晚唐体、西昆体、白体均由唐而来,尤其是中晚唐对它的影响最大。宋初诗坛,一方面以继承为延续,一方面又以求变而自立,是宋诗风格形成的序幕;它虽然未充分显示宋诗的独特风格,但它不可能拒绝对历史的继承,也不可能没有新的发展。宋初与晚唐诗坛既相互承接又共同转折,由此完成了唐诗向宋诗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西省是晋代的一个负责起草诏敕的专职官署,在南朝又有所发展,带有朝廷省署、中央文馆和帝王待诏的三重含义,具有这三方面的特征。受世风和士风的影响,东晋南朝的西省已经发展为一个司文机构,用人以文才为重,撰文以清辞为美,体现了南朝文学清丽的美学特征,具有产出文学作品的制度职能。  相似文献   

19.
蒙古原是金朝属部,成吉思汗受金官封“属部统领”,乘金朝衰败,称帝建国,接着出兵攻金,逐鹿中原。其继承者先后灭金、灭南宋,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其国号本为“大蒙古国”(在中原汉地称“大朝”),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新国号“大元”以示承继中原历朝统绪,同时保留原国号,遂称“大元大蒙古国”。元人以太祖成吉思皇帝为本朝开国君主,明初所修《元史》同此。所以元朝起始年代应为成吉思汗建国的1206年。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征服了直到小亚、东欧的西域许多国家,实行皇族领地分封,形成西北四个汗国,称“宗藩之国”。元朝皇帝是大蒙古国大汗,各宗藩奉为宗主,名义上统有包括各宗藩国的辽阔版图,实际上各宗藩国均自主统治本国;被宗藩称为“大汗之国”的元朝廷直接管辖之地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十行省,以及吐蕃三道(算一个行省),这就是元朝的疆域。  相似文献   

20.
为探悉韦应物诗中所蕴涵的盛唐情结,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对其诗歌中兼具的浪漫诗风、现实传统以及内敛、婉曲的表现方式的综合研究,认为经过从逃避到超越的人生涅磐,韦应物其人、其诗都成为盛唐气象不绝如缕的余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