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分析     
<正> 市场分析是近代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这不仅因为各种经济现象集中反映在市场问题上,而且通过市场交换影响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商品市场每一次交易的结果,往往会形成一些带连琐  相似文献   

2.
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中的天津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津在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未受重视。近代以前西北地区的商品交流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天津的开埠及其经济辐射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使西北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发生了联系,开始向外向化经济转型。由此可见,在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的过程中,天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北宋西北区域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北宋西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宋夏战争影响也有力推动了西北区域市场的形成.此外,西北周边少数民族同北宋的双边贸易是形成西北区域市场的主要外在推动力.北宋沿边区域市场除了具有一般市场的商品流通等功能外,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有极强的军事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拉动商品流通,从而有力地保障了西北战场的军需供应.在宋夏战争中,西北沿边区域市场是北宋政府用经济手段制裁西夏的重要工具.从9至11世纪民族关系的角度考察,西北沿边区域市场对周边少数民族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北宋政府利用这个市场的经济力量紧密地联系了周边少数民族,体现了西北沿边市场强大的经济、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北农村高利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利贷是影响近代西北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利贷在近代西北农村广泛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近代西北农村的高利贷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并对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和西北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上,价值规律支配着价格的运动。商品的国际价值,在理论上是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计算的。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以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为转移。商品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不断地上下波动,摇摆不定。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性的循环。它要经过消沉、逐渐活跃、繁荣、生产过剩、危机和仃滞等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市场利润率,都随着这些阶段而变化,有时低于自己的平均水平,有时高于自己的平均水平”。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价格是千变万化的,而且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所以正确掌握对外贸易出口产品外汇收入的计算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移民,尤其是灾荒和战乱后的移民,对近代西北商路经济带乃至整个西北之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于此非常条件之下,它们表现为以劳动力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依随商路聚集或流动。尤在抗战军兴时,此种流动所导致技术、资本聚集,加速了西北商路现代产业聚集区的形成。这对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见促进作用。它揭示出:灾荒、战乱作为非常态因素对生产要素流动及其功能发挥之外部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即便如此,其生产要素仍依随商路经济带之聚集或流动更说明,商路经济带是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之具体支撑所在。  相似文献   

7.
九江口岸的开埠和贸易发展,意味着近代江西经济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历程。贸易的增长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推动着近代江西传统市场向近代市场转换,进而促进初级市场数量增加,中级市场商品交换扩大,区域市场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种商埠在近代商品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在商品市场功能方面,约开商埠商品市场吸纳和辐射功能比自开商埠强大,不仅表现在商埠内商品的流通范围、规模和速度上,还表现在商埠人口的变化上.这主要原于二者市场地位、商品流量增大的动力、城市发展与周边农村经济关系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总需求变动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进程.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处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总需求发生很大变化,它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也更加突出.1887年至1936年的49年间,近代中国总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但其上涨并非直线运动,而是呈波动不居的逐步上升趋势.个人消费需求、民间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需求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其中,个人消费需求是总需求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消费支出由于总量甚微,对总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弱,投资需求对总需求的波动影响明显.中日两国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无几,而总需求的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口岸开放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云南市场格局的变化,从而大致在20世纪初全省统一市场形成。受口岸开放格局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近代云南区域市场形成了蒙自—昆明、腾越—大理(下关)“双核”型空间结构。区域双核结构既是口岸开放—贸易发展的产物,又是近代云南三关贸易特征形成,特别是贸易地位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还是近代云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重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工会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体制特轨引起了国家、企业与职工三者之间利益格局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在维护职工利益、协调劳动关系方面越采越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真正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对于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考察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转内销的背景的基础上,剖析了外贸企业、国内商业企业出口转内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出口转内销”,实现内外贸对接,再造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萌芽时期的市舶制度、发展完备繁荣时期的市舶制度、走向衰落时期的市舶制度以及市舶贸易管理制度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中的作用等方面来对市舶贸易管理制度的变迁作一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差额新估算及中方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逆差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双边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给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对1994~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分析研究,剔除统计不对称及增值率因素,重估十年来双边贸易差额范围,进一步全面探讨中美不平衡贸易政治、经济等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为了平衡中美贸易,中方应采取的对策为:应推进新贸易统计方法的研究实施;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技术贸易;企业应该采取措施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5.
新国际贸易环境下外贸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展历史的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对愈来愈多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必须改革我国的外贸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贸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宏观态势,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现状和互相依赖的程度,并进一步评价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的上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中心提升两岸农产品贸易依存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内的谈判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区域贸易谈判不断蓬勃发展,而且已成为加速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梁。文章的焦点集中于区域贸易协定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与WTO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面对区域贸易协定时应如何进行战略选择,以期能够帮助我国更好地解决WTO和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后发现,两岸农产品贸易结构存在以下特点:产业内贸易程度低、贸易产品集中度高、比较优势产品贸易增长较快。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1)在ECFA框架下积极发展两岸农产品贸易;(2)两岸有关部门应统筹安排相关产品进出口;(3)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影响;(4)建立台湾农产品市场消费、农产品贸易等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当前海峡两岸贸易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贸易往来是海峡两岸经济交往一种重要的形式。当前两岸贸易关系的总体发展态势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形式从间接向直接转化,贸易依存度日益增高,贸易结构向多元和互补方向发展。现阶段两岸贸易失衡问题依然严重,大陆对台湾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这是由两岸间一系列政治、经济因素决定的,是两岸政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大潮不断涌动,未来两岸贸易的政策障碍将逐步减弱,发展前景的态势是谨慎中的乐观。  相似文献   

20.
明初 ,政府利用行政权力 ,轮番采取“通”与“禁”的政策 ,使宁波海外贸易曲折发展。明中叶以后 ,政府又实施“海禁”、“限制私人贸易”的政策 ,致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运用行政权力 ,放纵私人贸易 ,甚至出现与商人权钱交易的现象 ,从而使民间贸易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