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本特征的世界观,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属人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自然是历史的自然、社会的自然,实践世界观的社会是自然的历史或自然的社会,实践世界观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应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立足点,认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特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本体;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理解世界,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属人性;以实践的逻辑,把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对立面统一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实践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本特征的方法论,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关系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是从实践理解思维和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立统一的方法论;第二,它是从实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对立统一的方法论。实践方法论从实践理解,肯定了人对自然改造、人对社会、自身改造的“有所作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实践方法论是从整体的实践理解,人在改造环境中改造自身,在改造自身中改造环境。对认识、把握和塑造实践方法论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增进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都确信历史观作为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本质、规律、过程的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实然和必然的揭示,然而实际上它还包含了对人类历史的应然─—人类社会演变发展的理想状态的体认,并且以对理想社会状态的价值判断为指导。因此,历史观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价值观是历史观的灵魂所在,生命所系。当一种历史观为社会所接受并据以指导、组织人们的历史创造活动,历史的应然也就在历史创造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成为必然并转化为实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倡导以实践的、科学的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它既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个人信仰,具有科学性、人类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等特征。针对一些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有效性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存在是一种历史事实,我们应当从整体性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不能以宗教信仰的视角去看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仰主体、信仰客体、社会环境的角度入手,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个人认识水平,注重情感培养,进行心理引导、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发展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建立开放型的信仰教育体制和优化社会生活环境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的发展并不是自然历史过程,学术界大多从经济必然性方面加以论证,并把它当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加以批判;作者主要从规律的角度进行探讨,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认为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发生作用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必然的力量在起作用,人类史和自然史在“实质上也是服从同一运动规律的”;承认社会规律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发生作用,并没有否认人的主体性。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人类史和自然史的区别才会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加深认识的同时又有所提升,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体问题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马克思历史主体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从历史本质论和历史创造论的角度肯定了人的历史主体地位,并在实践唯物主义框架中,对历史主体的本质规定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说明,依据社会关系及社会形态演变的规律,揭示了人作为历史主体的社会存在形式、现实历史境遇及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文明指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文明形成于政治国家的历史土壤,是对政治国家的抽离与解构;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分析,社会文明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涵化,是对政治国家的重组与再造;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政治学语境中社会文明的实践本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能否树立科学的信仰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现实的、科学的、崇高的、健全的信仰。通过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使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把个人的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