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反感、烦闷的体验。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你说此,却被别人产生一种负的感觉,是当事人与周围有关人员的意愿相违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学校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教育要求存在心理障碍或进行逆向思维而造成的对立情绪和违拗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来自学生的内在因素,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环境。一、内部因素:中学生具有一种“好奇驱力”,对周围的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比如,越是禁止看的电影、录相或书刊,学生就越想去看个究竟;有些中学生学习成绩差,受到…  相似文献   

2.
政治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常有学生会跟你“唱反调”。有时他们虽不公开地“唱反调”,但从他们的神情却可以看出心里在跟你“顶牛”。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以及和学生谈心,我们了解到除了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青少年时期特别突出的“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匠心理”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他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学生常常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或称逆向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实际上,它是人们在受过去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下,对这种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否定性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本文探讨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逆反心理,而是大学生接受思想品德课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外显形式。逆反情绪显露在  相似文献   

4.
浅论“逆反心理”与青年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的厌恶、反感情绪。当我们用一定的准则和规范对这种情绪进行诱导与控制,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纠正,力求使之回到正确目标的轨道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做出与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这种心理在青少年心理成长时期很容易出现,一般叫做青少年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5.
坚守而已     
没头没脑地撞进师范类院校曾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由于填报高考志愿时父亲的“强迫”,硬生生地把“工商管理”改成“提前批/师范类”,硬生生地粉碎了我的MBA梦。这使具有强烈逆反心理的我把对父亲  相似文献   

6.
给我们上《领导学校更新》的符传丰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给我们强调一句话“当众多事情摆在你面前时,你必须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是不重要但是急于要做的事,哪些是重要而又不急的事。这样你才能在纷繁的事物中游刃有余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好学的同学不禁问:“老师,那你认为怎样的事才是重要而不急的事?”“这个嘛,比如说,昨天我请你们填写个人信息录入表,就是属于重要而不急的,不急是因为你们填写的这些信息目前我并不急于要看,但是它很重要,一则是当我阅读你们提交的作业时我可以清楚地知道你所受教育的背景和工作的经历,这样便于我了解你们的思…  相似文献   

7.
蜜柚问问     
《可乐》2012,(4):57-57
觉得我的父母越来越不关心我了,做什么都说“忙”。而且爸爸从来没有开过我的家长会。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就是父母了。但是在作为你父母的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成年人。这个身份会让他们面临很多社会、工作的复杂问题,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作为孩子,你首先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谅解他们,相信他们对你说“忙”并不是一种敷衍行为。  相似文献   

8.
“你我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个世界所有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如果把“你我他”转化为“ABC”来描述,那么认识事物与世界,则是关于“ABC”言语系统相统一的逻辑判断系统的构建问题。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形的基本的逻辑思维形态。判断的种类主要有形式逻辑判断和辩证逻辑判断两种。前者的基本理念是对立哲学的思想观点,而后者则是以和谐哲学的观点展开对于事物的认识与判断。判断对象包括事物个体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判断。判断的内容包括对判断对象的存在状态、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域限,使个体感官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的体验。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除与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有关外,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厚此薄彼,教法呆板,练习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内在需要”等,是导致逆反心理的最直接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这代人中许多都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比如现在吧,上了中学,理应是更懂事的时候,我们反倒越发“不讲理”了。我们寻找一切机会和父母老师对着干,仿佛这样才算是成熟。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所说的话颇为典型。他说:“我知道大人们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好。但不知怎么的,我就是听不进,也不想听他们的话。他们说东,我就偏向西,他们往南,我非得向北……”稍一留心你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可真是数不胜数。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后说:“今天就这么些作业,大家回去后要仔细做,巩固今天课堂所学的知识。”一些同学便假装愁…  相似文献   

11.
一只美丽的小孔雀,一心想找几个好朋友。一天,她展开五彩的尾巴,说:“看我多漂亮,谁来做我的朋友?”一只乌鸦飞来了,对小孔雀说“:小孔雀,我来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全身乌黑,像煤球似的,谁要和你做朋友啊!”一只百灵鸟飞过来了,说“:小孔雀,我会唱歌,会跳舞,我做你的朋友吧!”小孔雀说“:你?你成天吵吵闹闹,烦死人了,我才不愿给你做朋友呢!”孔雀妈妈看到了,说“: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也要看别人的长处,不然怎么做朋友呢?”(指导教师王晓红)点评:小作者能结合孔雀、乌鸦、百灵鸟的特点来叙写,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特别是孔雀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12.
爆笑     
《成才与就业》2011,(11):56-56
最爱干净的人一天。总经理对小王说:“小王啊,你可是我见过的最爱干净的人。”“谢谢总经理夸奖,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王兴奋地问。总经理说:“不管我叫你做什么事情,你总爱找理由推得一干二净!”一看就知道一肴就刘追陪审席上坐着几个陪审员,其中一个陪审员悄悄地对旁边的陪审员说:“虽然我是第一次做陪审员,但我绝对不会看错人,那个装模作样的家伙,我一看就知道是有罪的。”“你说哪个?哦,他不是被告,他是辩护律师。”不缺服务员顾客:“我想到你的店里应聘做服务员。  相似文献   

13.
<正> 逆反心理,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中,也常会碰到这种情况。逆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着的,是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不信任、不满、反感以至对抗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是一种与教育者相对立的因素,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障碍,甚至酿成逆反行动,造成对社会的危  相似文献   

14.
地狱与天堂     
武士信重向白隐禅师请教:“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白隐问他:“你是做什么的?”“我是一名武士!”“什么样的主人会要你做他的门客?看你的面孔,犹如乞丐!”白隐说。信重非常愤怒,按住剑柄作势欲拔……“噢,你有一把剑,但是你的武器也太钝了,根本砍不下我  相似文献   

15.
“什么”的意义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又写作“甚么”,北方话也说“啥”。在现代汉语中“什么”使用的频率很高,是一个代替事物的疑问代词。不过,表示疑问只是它的基本用法、在实际言语中“什么”还有许多其他的用法,如表示强调、反法等语气,表示轻微、婉转的语义和轻蔑、贬斥的感情色彩等。在学习过程中,基本用法比较容易掌握,其他一些灵活用法较为复杂。为了准确把握“什么”的意义和用法,本文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对各种事物因疑而问是“什么”一词的基本意义和常见用法,它具有指示和称代两种用途。例如:(1)我问你…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儿子: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语真是吓了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罗"让我忽然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真的,转眼间你已经16岁了,不再是那个像"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已经到了具有逆反心理的年龄,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冲突"也越来越多。记得对我以前给你下达的命令,  相似文献   

17.
苏生 《成才与就业》2009,(24):47-47
什么是情绪?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这样给情绪定义:情绪是由身体明显变化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教授曾经问一位农妇:“你是不是总感到特别疲惫?(情绪压力大的典型症状)”农妇摇摇头说:“嗨,这个问题在25年前我就告诉自己不要再去想了!”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7,(8)
将计就计毕业前夕,我对我亲爱的英语老师说:“谢谢您,老师,我非常感谢您!如果您要我做什么事情,千万别客气。”“好吧,请替我做件事,”老师说,“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教过你英语。”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2014: 我是MH370。不要问我是从哪里给你写信的。有些事情如果需要知道,人们早晚会知道的。你也不用担心我是来谴责你的。是的,你已经把我忘了,这我知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你并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好,但也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差。“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的命运均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田辉强 《新天地》2011,(5):48-49
前一段时间,由于心情不太好,导致课堂上几次情绪失控,对学生们动辄大发雷霆。这样做,不但丝毫没有发挥正面教育作用,而且,一些同学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故意制造一些麻烦来干扰课堂教学。由此,我经过了不断地反思和实践探索后认为,要想在课堂上顺畅高效地教学,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