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绿色浪潮迅速席卷全球,已经并继续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21世纪必将成为“绿色世纪”。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发展,使我国的外贸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扩大绿色产品出口的机制;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绿色产业;依据国际标准,培植绿色企业;研究国际绿色认证标准发展动态,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中国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应加快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通过知识资源和资本的合理有效运作 ,实现科技的产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 ,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市场诱导——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运作机制 ,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主导 ,带动整个产业结构总水平提高 ,真正形成一种高科技产业扩张的多元化产业动态结构 ,以产业结构知识化发展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性转变 ,并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产先导型传统渔业面临着诸如资源、市场、环境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挑战,由传统渔业向科技先导型现代渔业转型势在必行。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型,具体地说,就是由单一化渔业向多元化渔业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由品种渔业向品牌和名牌渔业转变、由向内为主的渔业向外向渔业转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将面临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来一个大转变,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目标,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建立多种形式办学模式以及“教育、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的办学新格局,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依法治校,自主办学。  相似文献   

5.
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消费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可持续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将引领21世纪全球消费模式。绿色消费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哲学观点、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义的全球化包含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刚刚与市场经济接轨、步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环境全球化要求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1世纪的中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环境全球化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人才资本状况及未来走势和发展战略的思考李学珍,席小华,张晓艳(江西省司法厅,江西新建330100)  21世纪是资本扩张、重组、较量、争夺的世纪,是人类的创新世纪,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格局面临新的分野和洗牌。中国政通人和,给国际资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说,世界给了中国一个加速发展的机会,而中国又给了江西一个跳跃发展的机会。江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不失时机地提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战略,为江西实现经济腾飞吹响了号角。江西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又面临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建立有中国特点的适用性强的减排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人类向往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由于新技术革命等的深刻影响,高校图书馆面临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实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的思路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人本管理;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要实现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要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1.
WTO框架下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规定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为发达国家设置与环境有关的绿色壁垒提供了条件。随着经济自由化程度的加快,绿色壁垒将以更多样化的形式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严重障碍。应针对我国的贸易现状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采取积极的经贸政策,提升我国的环境竞争能力,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推动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生态文化圈是湖北成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中的重要内容,它将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支撑,推动湖北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在未来生态文明、绿色繁荣进程中抢占到先机。正确把握优势与不足,运用一切可用的科学手段,才能园满实现构建鄂西生态文化圈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平等互信互利的基础上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并日渐成为国际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开发上 ,中国作了大量的投入 ,这在政治上 ,可以营造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稳定的周边环境 ;在经济上 ,对推动中国西部大开发 ,促进 6国的共同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中国“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的实际体现。今后中国应主动及时采取新的对策 ,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切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开发的进程 ,实现次区域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绿色市场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保时代的到来 ,绿色消费和绿色产业的兴起促进世界绿色市场的发展 ,并对我国外贸产生巨大影响。面对这种形势 ,我国应当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推动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地缘冷战历史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并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最为直接和有利的外部地缘环境;崛起后的中国受到东北亚地缘大国如日本、俄罗斯以及世界性大国---美国的战略制衡,随着中国与地区各方势力由制衡向均衡的转变,中国的未来发展只有寻求常态式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中更为积极地推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国际和平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中国最核心利益的外围地区,东北亚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完全统一以及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中国在东北亚的未来抉择问题上也只有延续世界历史的趋势,维持现实地缘利益的局面,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东北亚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TRIPS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拥有者在技术供应方面的全球垄断地位,专利制度就要将这种技术的优势转化成为市场垄断权。对外专利申请量过少将不利于中国的企业最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拓国际经济的大市场。要突破他人专利的樊篱,就必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未来我们能拥有多少高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将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兴衰。  相似文献   

17.
有机食品:我国绿色食品国际化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十五"发展纲要中,"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又一次被重申和强调,这预示着中国绿色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作为我国绿色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绿色食品的发展已有二十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由于标准偏低和体系差异等原因,我国绿色食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实现中国绿色食品国际化发展,唯一的出路在于改造绿色食品,发展有机食品,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瞩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关于中国崛起的讨论。"中国崛起不可阻止"论已经成为西方战略界的一种主流看法。"中国崛起"这个概念是西方人士提出来的,我国学术界则大多采用"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为了避免歧义和误解,中国政府一般不用"中国崛起"这个概念,大多采用"中国和平发展"的概念。本文主要介绍、分析英、法、德三国精英人士发表的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此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欧洲大国精英人士对中国崛起的看法,还有助于深刻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今后拓展公共外交途径、增强公共外交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索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协同效应,对于推动环境治理体系新篇章、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典型意义。阐述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科学要义,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LSTM-BP神经网络对不同模式下的发展路径进行预测。研究发现,2001—2020年,各子系统实现了由低水平有序向中水平有序的转变,其中社会和资源子系统已步入高水平有序阶段;复合系统自2013年步入中水平协同阶段,这得益于政策的宏观调控、社会的转型进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源的优化调整、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环境的持续向好。未来在碳达峰目标导向下,子系统协同增效将推动复合系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能源革命——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告别了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同时,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日益严峻,未来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呼唤人类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这个转变的基础是新的能源革命;对中国环境容量和气候容量的宏观定量分析表明,中国迫切需要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推动能源革命;目前和今后几十年间,化石能源仍将是主导能源之一,因此,化石能源的高效、洁净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还不是治本的能源革命。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对缓解环境和气候问题会作出贡献,但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最多可提高到百分之十几,所以“页岩气革命”或“页岩气时代”的口号在中国并不恰当;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为主阶段,经过一个多元结构阶段,转变到非化石能源为主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与核能将共同为此作出贡献;可再生能源中,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经济性)的提高有赖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地球的支柱能源;中国乃至世界核能的发展虽受到福岛事故的影响,但人类不可能弃核,安全、稳步、规模发展核电是中国的理性选择,从核裂变电站到未来的核聚变电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过程,核能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成为未来地球的另一个能源支柱;中国需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抑制不合理需求、减少浪费、大力节能、提高能效、控制总量,是中国能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社会与经济可持续不可或缺的战略;能源革命旨在建立高效、低碳、绿色的能源新体系,是可持续未来的基础,具有全球性又有中国特色,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国际合作空间广阔;同时也是一场国际竞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