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更VP"在入句能力上呈不平衡状,作谓语的机会最多,几乎不能作主语。理论上"更VP"作补语的机会仅次于作谓语的,但收集到的"更VP"作补语的语料却不到0.1%。理论上的成活与语言的应用有一定距离,语言应用是一种复杂劳动。与"更 形"的入句情形相比较,"更VP"作谓语的能力比较强,作其他成分的能力则弱于"更 形"的。  相似文献   

2.
"月为更卒"并非如学术界所普遍认为的那样,是农民每年在郡县轮流服劳役一个月.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说明"月为更卒"的正确理解应是每个月服役一次,每月服役天数相等.因而"更"又是劳役的计量单位,一月一更,一年要服十二次更役.农民可以钱代役,官府无事也把更役折合成货币征收,最终演变为更赋.  相似文献   

3.
秦的"更"役与"正"役,其内容、性质与起役之龄皆有别。凡单言"更"或"更"卒者,尽皆指为月更之役卒。一年一度的月更之役,称为"更"役,应"更"役者,在习惯上可以称为"更"卒。"正"与"正"卒之称既有别而又相一。凡按律应从事军戍之役者,则通称之为"正",此为着重就其在役之龄方面而言之;凡正在从事军戍之现役者,则可通称之为"正卒"。此二义又实相联为一事,只是其中言各有所侧重而已。然"更"卒与"正"卒,并非两类人之别,而是同一个人应为国家所尽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徭役义务之不同。"更"、"正"起役年龄先后稍有所差。先为"更",待稍壮之后,即按法定年龄"移为正",并按编次从事正役。每一个男子一生,在法定役龄期限内,既须为"更",又须为"正"。"更"的役期以月计。"一更"就是一月的时间。正役役期以岁计,所谓"一岁屯戍,一岁力役"即是也。时间总为二年。  相似文献   

4.
卢梭在《漫步遐想录》中说:"所有老人比孩子更眷恋生活,比年轻人更舍不得摆脱。"这是因为生命的夕阳焕发着更迷人、更富魅力的光彩。即使"一条腿跨进苍茫暮色,也一定会用力把另一条腿撑住"。于是就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言,就有了"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的美谈。  相似文献   

5.
状语"更"与情态补语共现,状语"更"的语义指向上存在差异,有的指向情态补语,有的指向述语.状语"更"与情态补语共现受隔指凸现焦点、语法匹配因素、功能匹配因素、语义匹配因素四种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阿尔都塞先后都对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但两者的视角有所区别。阿尔都塞从结构主义观点出发对"人"或"主体"的否定无疑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但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出发对人本主义的批判较之阿尔都塞更全面、更科学、更彻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使哀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比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内容选择更精简,内容组织更具开放性和弹性,教学目标更灵活,更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经验表明,男性在选择配偶时更注重女性的外表,而女性则更关注男性的社会地位。心理学家也发现被男性本能地知觉为更美或更有身体吸引力的女性有着更强的生育潜力,而女性知觉那些占有更多社会资源的男性更有吸引力,这似乎印证了前人提出的"功利主义"美学观。"功利主义"美学观不能完全解释人类外表美的根源。美感来自直觉而非功利,功利主义不尽符合审美常识。从进化的角度看,几乎全部的人类行为都是基于生存的需要,是对环境的适应。对美的追逐点脱离不开其根本点——"性别特征",人类外表美感的根源不在于其"功用价值",而在于其"遗传价值",这个标准是先天的,不受文化、种族、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对酒店在过程失败、结果失败以及交互失败条件下,不同服务补救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实施服务补救时,体现酒店的诚意必不可少,但"响应速度"是顾客最关注的因素,物质补救的形式比数量更重要;此外,男性更重视体现"面子"的补救措施,而女性则更重视"维护消费心境";常客更重视"特别关注的待遇",但常客对服务失败态度相对平和。  相似文献   

11.
在《墨经》中,"止"作为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共出现四次:一是利用对当关系推理进行反驳;二是用反例反驳对方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得出的一般结论;三是用与对方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来反驳对方演绎出的个别结论;四是反映模态矛盾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推理。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是邓小平和江泽民在新时期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新和发展.三者之间一脉相承,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要求,顺应时代激流,科学分析党的历史方位和现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党执政兴国的能力和水平而作出的理论回应。它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定位和根本性质等重大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执政条件下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概括,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在此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两课"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是"两课"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把握网络时代机遇,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使"两课"教学与时俱进,是21世纪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时代主题的转换、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等方面构成了我们党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突出地强调了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应有态度。  相似文献   

17.
"天"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也是王夫之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王夫之关于"天"的思想有很多方面与他以前的思想家相同。王夫之在"天"问题上的最大创新之处,是他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在天之天"与"在人之天"这一对范畴并自觉地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哲学分析中,从而使自己关于"天人之际"的思想具有了以前思想家所没有的新内涵、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 ,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该治国方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并对其具体实施途径作了部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艺复兴是振兴中华民族、开启民族新时代、重振民族辉煌的重要途径。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作为其核心和本质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会被融化和消解,会在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改造外来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进步被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建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各民族进步文化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文化体系,一定会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唐承六朝之后,公私文翰,并用骈俪,而末流弊滋,浮滥冗缓,叙事论理,不能真切,于是韩愈倡为散行之文,远师先秦西汉,以朴质条鬯之体矫正魏晋以来排偶藻饰之风,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古文之体遂立。名为“古文”,实乃创新,虽取法先秦西汉,而能自具唐代新散文之风格,并非奴隶式之摹古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