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时代社会学的理论重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互联网的崛起是 2 0世纪一个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事件。面对因互联网崛起而形成的新社会经验 ,调整和改变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与问题意识已是当务之急。网络社会学不仅仅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作为一种知识形态 ,它极有可能将社会学的研究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从而构成社会学的一个崭新的理论范式。网络社会学首先面对的基本事实是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因此 ,它是一种没有中心权威和中心话语的社会学 ,即一种后现代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2.
信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复合视角下的又一新的社会形态,它的形成和实现具有现实可能性。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都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基础性视角,通过对两种社会形态理论与现实社会形态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发现采用两种社会形态理论复合的视角可能会更好地把握社会形态的时代特征。复合视角下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经过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信息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最具有匹配性,而且在现实中也具有实现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会的崛起,重塑了社会生活场景,引发了社会结构和交往行动模式的转变。大陆学者黄少华与台湾学者翟本瑞合著的《网络社会学:学科定位与议题》一书,深入分析了这场社会变迁的实质,对网络社会形态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解读,值得学界反思、借鉴和对话。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购物自我认同的建构——从个体层面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购物的新兴消费形式,正以其独特的力量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白领阶层后备军的大学生是网络购物中的最主要群体,其参与网络购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本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式,是对传统消费形式的继承和创新,消费社会学中的自我认同理论适用于网络购物。在大学生网络购物中,网络购物满足大学生符号性、体验性和功能性需求;自我认同是社会面向和个人面向的整合;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完备的社会认识论,为社会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合理的逻辑前提.具体而言,构建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人的问题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前者是社会学的中心问题,因为人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学研究的"中轴",社会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具体的历史的人;后者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要求在方法论上必须从人与社会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层面进行社会学研究.此外,构建社会学理论还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具体与抽象相统一、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逻辑原则.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互联网的崛起,不仅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也是社会科学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与机遇.作为一种回应互联网技术革命所导致的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行为模式重构的新知识形态,网络社会学不仅仅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社会学的一个崭新的理论范式,其基本议题,包括网络空间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以及网络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的交互影响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核心思想,它所着重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社会形态更替和发展的有规律的历史过程.这一理论包含着对人类社会的横向说明和纵向阐释两个方面内容.当下对前者的把握需要突出地将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形态的变化联系在一起考察;对于后者的把握需要突出地将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性和历史性联系在一起考察.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都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科学性的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民国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日臻完善。孙本文等留美归国社会学家融会美国20世纪初新兴社会学理论,构建起以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文化分析为基础的完整社会学理论体系。20世纪初,分别以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研究中心的社会行为分析与文化社会学理论在美国日渐兴盛。前者注重结合社会环境,考察人们外在行为;后者借鉴文化人类学方法,注重研究社会文化。民国社会学者对美国两种社会学理论多取融会贯通之意,并力图有所创新。其所构建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虽极具美国学术印记,但就将美国社会行为分析、文化社会学理论整合为一个理论整体而言,具有相当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场域理论是社会学术语,是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文章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研究为手段,以当前网络建设为基点,通过交往媒介的应用,建构网络场域教育规范。分析、评定网络场域弊端,并探索网络场域下的交往教育,最终把科学的网络场域交往模式运用于社会实践的管理当中,以切实提高网络教育的实效性,创新网络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网络场域下社会交往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络视野下的农民工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研究中国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空间和理论工具。国内学者就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社会支持、群体内部分化、群体意识形成等问题运用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取得很多成果。在对农民工自身的社会网络研究方面,学者们集中于对“关系强度”的理论运用、社会网络与信任的关系、以及社会网络建构规模等问题的研究。就国内学者在社会网络理论视野下研究的农民工问题成果进行文献述评,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新社会阶层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发掘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价值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界定标准对新社会阶层理论进行分析,以求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现代转型。从实践意义的角度观察,新社会阶层理论不仅符合社会转型的客观实际与基本趋向,满足了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而且能够合理引导新时期各阶层的利益博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此,作为新社会阶层理论不单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科学的一种科学界定和评价,同时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相适应,传统社会的社会信任表现为一种以具体人格为对象的人格信任模式,它对于维系传统社会的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信任模式及其道德基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内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职业者是刑名师爷和讼师,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处在法律和道德上被双重拒绝的困境,这恰与发轫于西方的现代法治理念和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当下法治建设无法完全摆脱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因此以制度化的方式提升法律职业者的地位,仍然是法律工作者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西安为例,对新形势下中国西部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在厘清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有关中等收入阶层实证研究的现状阐明西部中等收入阶层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项目调查数据的整理概括对西安中等收入阶层的现状、特点及发展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最后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国西部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途径及其机制创新。认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上升渠道。为此,应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收入阶层社会功能可变性的认知程度;建立健全以推进教育公平、房地产改革创新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内容的合理保护西部中等收入阶层利益的各种政策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合理调节各阶层利益关系的就业、创业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培育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建立并不断完善合理调节各阶层利益关系的财政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的社会主义.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最高最后的形式,因而市场经济将伴随资本主义走完全部路程,未来社会只能建立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基础之上.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它的充分发展,人类才能建立产品经济社会.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实现的,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在国内终止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能终止市场经济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人们一直在用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消灭了市场经济的未来社会模式,指导现实的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实践.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失误,甚至在一些国家的失败皆源于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如何建设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建立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填补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页空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它可以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主义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而把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从产品经济的基础上推进到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提前上百年乃至几百年.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以依赖于主体的价值选择、实践方式和认知方式为特征的当代建构论的哲学对象观,当代学科发展的非确定性、准公共性、整体性、复杂性和建构性等新特点和教育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性质与逻辑,提出教育学研究对象是能够被研究主体建构为有价值的教育一般问题的社会现象,这是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一种可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在研究和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的,本质上属于政治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哲学理念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现代社会自由人性的建构问题;其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文明制度的变革问题。在第一个层面上,马克思否定了经济社会的异化现象,倡导个体的人格自由,从而把自由看做是现代社会的自由人性的建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指出市民社会的形式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所起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外环境和内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明,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一场与制度的深刻变革相联系的伟大历史运动。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更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然美论     
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理想关系在自然领域中的感性显现 ,是理想化的自然形式。它的感性形式作为具有象征性、符号性的理想形式 ,特别鲜明突出 ,而其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却比较潜在、宽泛和朦胧。未经劳动实践改造过的自然物所以具有美的属性 ,仍然与以理想为核心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关 ,这种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认识性实践活动和选择性实践活动。而且 ,这些实践活动都合于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想要求 ,合于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9.
技术决定论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决定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关于技术发展的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它建立在这样两个原则基础上:技术是自主的;技术变迁导致社会变迁。其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强技术决定论和弱技术决定论,前者认为技术是决定社会发展惟一重要的因素,而后者则主张技术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的。70年代后期,由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技术决定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转而式微。  相似文献   

20.
当前,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同时,行政主体在为社会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执法行为如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之一。人性化执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人性化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性化执法的全面实施,同时人性化执法的核心理念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