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分析范式,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看作是选择和构建稳评主体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依据该理论,稳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公众、企业、专业机构、专家、媒体等,并可依据米切尔评分法对稳评利益相关者分类,构建稳评"利益相关者/维度"矩阵.基于此,中国稳评主体模式应该由当前政府一元治理逻辑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多元主体模式转型.然而,由于"政府主导"理念的束缚、第三方发展的滞后、公众参与制度阙如以及权责关系羁绊,导致稳评多元主体模式构建的利益相关者缺位.通过从"维稳"到"参与"的理念革新、第三方评估主体能力的提升和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度建设,能够培育稳评利益相关者,建立稳评多元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2.
伴随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等研究的不断深入,重大决策与社会稳定相关性研究逐步增多。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其主要做法是:依法确立风险评估主体,构建风险评估的法律框架,建立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系统,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组织机构和协调机构。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重大事件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设的基本体系: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研究,增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识,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法律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乡村生态治理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乡村生态治理缺乏整体意义上的治理机制,出现了社会资源整合有限、政府角色错位、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合作治理主体单一等多重难题。唯有在善治视野下重塑乡村治理中公民与政府的角色定位,在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推进乡村生态治理,方能将外部的政策、资金支持转化为乡村生态治理的内生力量,从而提升乡村生态治理的实际效果。未来应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能动性,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完善政府与社会、市场三个维度的合作治理范式,健全乡村生态治理的有效运行机制,改善乡村生态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其本质特征之一是倡导运用现代法治方式和社会协同理念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中国构建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在社会转型期和"维稳"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力图整体推进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和制度化努力,业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行模式和工作典型。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若干极具挑战性的难点问题,亟待进一步探究完善,这主要涵盖决策定位、问责结构、评估工具、层级差异、风险感知等方面,这些问题构成了"稳评"机制实施的关键领域。当前,应在巩固既有实践框架基础上,正视难点问题,强化评估中的风险沟通与治理导向,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置于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来考察。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组织,乡镇政府直接承担满足民众对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我国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仍然存在职能不清、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模式单一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政府间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均、竞争机制相对缺乏、考评机制的偏狭和民众参与不足所致,因此,应该准确定位服务型乡镇政府的治理职能、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多元治理、完善乡村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绩效监督评估制度、发挥农民需求主体的积极作用,从而使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女性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上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治理的"调和"、"多元"、"互动"等特征,决定了女性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女性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参与领域不断拓展,参与方式日趋多元,参与机制不断健全,参与水平不断提高.但女性参与社会治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和完善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建立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培训机制,加强女性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及任用,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女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
重大邻避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着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更具特殊性,也意味着该类决策的稳评将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困难局面。这些困境表现在邻避设施决策稳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以及理论指导等多个方面。要有效摆脱困境,就应从体制上理顺维稳办与其他评估责任主体的关系,建立异地评估与备案审查制度;在技术层面努力提高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在风险沟通的形式、内容和权重方面做出改善,保障公众充分的知情权和平等的参与权;在法制层面从根本上明确稳评的法律地位,理顺与其他风险评价法律依据的关系;从学理上阐明公众邻避情结的路径依赖,加强对公共信任脆弱性的研究,构建风险感知-风险沟通-公共信任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升邻避设施项目风险评价的理论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决策权力如何在政府、高校、市场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合理分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鉴于高等教育的多重属性,从理念、制度和能力三个维度对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高等教育权力格局,才能切实应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困境。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树立依法治理的治理理念,逐步完善政府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构建有序运行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升高校自主管理能力;发挥多元主体智慧,提升多元共治的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最新要求。群众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当前正值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得到日益关注和重视。总结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和实践经验,全面分析新时代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特征表现,将新时代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划分为党建引领、群众自主参与、社区民主协商以及基层社会多元融合4种模式,并分述每种模式的内涵、意义和作用。针对当前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制度建设不完善、路径渠道不畅通、信息沟通不充分等问题,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视角,提出通过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协同机制,提升群众参与治理能力,增强社区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实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和“协同驱力—协同结构—协同过程”分析框架,发现欧盟在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实践中构建了“政府规制—行业协会主导”的多元共治机制。政府通过赋权增能,将公共服务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行业协会联结多元主体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协同治理体系;在契约机制约束下,参与主体职责边界清晰、紧密协作配合,促成社会及市场间的多方联动;依托资源的整合配置、行为的激励约束以及严格的全过程监管,重塑并优化协同系统。成员国因地制宜破解难题,形成了法国农业废弃物一体化管理、波兰“行业协会+规模农场”数智化运营、德国“农药分销商+规模农场”预收登记等典型模式。借鉴欧盟经验,从创新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小农户协同参与能力、健全协同治理制度、强化治理技术支撑、重塑主体文化认同等方面,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公共政策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日益成为体制改革、经济增长和国家转型的路径手段和依赖工具。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的基础和视角,对我国公共政策的风险评估作了相关概述,分析了当前公共政策风险评估实行的现实必要性,思考了公共政策风险评估的流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后期政策风险的关注点,进而探索我国公共政策风险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新的社会战略目标--环境友好型社会.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决策制度的创新,即建立公共政策EIA制度就成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公共政策EIA制度主要包括评估程序、评估等级、评估内容、评估主体、公众参与机制、法律责任等内容.由于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模糊性,以及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估内容的不确定性,成为建立公共政策EIA制度面临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不断提高公共政策的绩效水平,近年来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政策部门提高公共政策制定水平的规章制度。2003年9月,为配合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工作,美国政府颁布了《政策规定绩效分析》,系统介绍了制定公共政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这一方法对于世界各国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深入介绍,以期有助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行政改革和预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提升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正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然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多元化使我国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实践中,我国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本文拟从描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措施两个方面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加以论述,以启发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提供进一步分析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现状、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评估有助于完善政策体制,改进政策质量,进而提升政策绩效.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评估体系不够健全,评估制度也尚待建立和完善.在深入分析政策评估的困难与障碍的基础上,认为推进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工作,需要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理论研究以及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作出努力,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风险沟通作为一种随着风险社会发展出来的治理工具,是风险社会里人们应对风险的有益方式,也成为多元主体进行社会治理、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有效手段.重大民生政策风险评估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政策风险评估的过程亦离不开对风险问题的沟通.在分析程式化的风险评估机制给我国重大民生政策风险评估所带来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加强风险信息的交流与整合、社会参与渠道的建设与拓展、政策风险议题的管理、整体风险评估框架的构建等方面来促进重大民生政策风险评估中的公众参与,使整个重大民生政策风险评估能够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信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至关重要。首先,从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络信息对公共政策信息源、层级制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传递以及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影响进行分析;其次,以上述影响机理为据,在政府可通过缩减控制幅度成立专门信息管理机构强化信息的搜集、传递与政策执行的前提假设下,基于塔洛克的等级歪曲模式,构建涵盖互联网信息的公共政策执行效益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即政府可以通过把控信息源,或者通过网络信息及网民舆论监控政府委托代理层级中的信息传递“倒逼”各级政府部门尽可能地客观真实传递公共政策信息,从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益,可以通过协调委托代理层级与政府网络信息管理部门控制幅度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益;最后,基于主要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经历了效率至上的传统公共行政决策时期、公平为主的新公共行政决策时期和市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政策时期.上述各时期的公共政策价值目标囿于特定的时空条件,均未能科学地反映并解释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因此,对当代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考察任务,就是要透过复杂的政策现象,超越具体的决策过程,于其中提炼旨在主导一切政策与决策的基本理念.基于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基于社会发展的态势与规律,当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取向,只能是社会属性与利益属性交融统合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有赖于当代公共政策制定与运行机制的变革.公共利益的评价及其标准则无疑是当代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公众本身存在以下问题:参与公众的参与水平发育不均衡;参与公众本身整体上正处于发育阶段;参与公众的结构不合理;参与公众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且发展不平衡;参与公众的参与需求旺盛但理性、能力不足;参与公众参与过程中理性和情绪的失衡.至少在现阶段,作为参与主体的公众仍然处于发育阶段,其成熟程度还难以支撑充分有效有序大规模的政治参与.所以,不仅要促进公众参与,更要促进公众本身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参与公众本身发展的措施包括:推动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由金字塔形结构向菱形结构的转变;普及政策参与的公民教育;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公众新闻是建立在"公众"问题上的一个概念。公众新闻的任务是使新闻能不断滋养生机勃勃的民主,不只是作为一种新闻方式,而更是作为一种普通人自由而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从美国发源的公众新闻理论,很快在我国大众传媒土壤上生长起来,这种以公众与民主政治的密切关系为核心的新闻实践在国内许多媒体的尝试下,结合民生新闻的做法,很快成为我国公共领域中重要的部分,对当地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起到重要影响。本文对比分析了公众新闻在我国的外部特征,并为其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