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研究区内主要有三种油气运移通道:连通的砂体和不整合面通常是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断层是油气进行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综合地质、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现代油气成藏理论、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的油气运移通道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运移通道类型及其空间组合方式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以及成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该区油气运移输导层(不整合面、连通砂体、断层及三者的组合形式)对油气运移、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及其与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关系,为勘探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南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表明,油气藏与层序地层体系域关系密切。南部陡坡带容易形成的油藏类型主要有低位和高位砂体形成的砂体上倾尖灭油藏,水下扇砂体形成的砂岩透镜体油藏,湖侵域砂体超覆油藏;深凹区发育处于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和高位域的砂岩透镜体油藏;北部弯折带发育低位时期的砂岩透镜体油藏,断层–岩性油气藏及断背油气藏,高位体系域时期的断鼻、断层–岩性油气藏等,湖侵体系域中还可能存在地层超覆油气藏。结合南阳凹陷层序地层特点和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总结了南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 气藏成藏模式,将凹陷内的油气聚集带划分为3 类:北部弯折带内低位扇油气聚集带;南部砂砾岩体油气聚集带;轴向三角洲油气聚集带。北部弯折带内的低位扇砂岩体油藏的特点有中—短距离运移成藏、中—小断裂和微裂隙作为疏导体系、向心状和垂向油气运移;南部砂砾岩油气聚集带内砂砾岩体垂向连通横向连续,油藏封堵条件差;三角洲砂体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油藏或断裂–透镜状砂体油藏。  相似文献   

3.
潍北凹陷构造演化过程复杂造成对沉积成藏规律认识不清,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潍北凹陷边 界断裂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受控于郯庐断裂带的持续活动,潍北凹陷经历了左旋走滑、左右旋 转换、右旋走滑和区域拗陷4 个构造演化阶段。左旋走滑期(Ek3)拉张控制形成了火成岩基底,奠定了潍北凹陷北断 南超构造格局;左右旋转换期(Ek2)发育了盆地烃源岩和东西方向的扇三角洲;右旋期(Ek1 Ed)形成了盆地最主要的 储盖组合。走滑形成的古凸起地形控制凹陷边缘扇体发育,自下而上沉积中心较沉降中心明显向东迁移。灶户断鼻带 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指向区,沙四末期构造抬升运动形成了现今“东富西贫”的油气分布格局。东西部成藏模式存 在差异,东部地区为“单期成藏双向输导侧向运移”,西部地区为“两期成藏近源聚集”。  相似文献   

4.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上,构造演化特征复杂。从构造地质理论出发,应用成盆动力学和盆山耦合的理论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解析研究,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其进行了构造演化特征及演变史的恢复,同时,针对该区构造演化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和影响因素亦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以下重要结论与认识:(1)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4 个演化阶段:即碰撞挤压期(C—P)、弧后挤压期(P2—T)、伸展断陷期(J1—J12)和再生前陆期(J22—Q);(2)哈拉阿拉特山及周边地区的沥青及稠油显示,说明该地区发生过油气的运移聚集;(3)哈山地区油气源主要有本地近源与玛湖凹陷远源两种烃源供给系统,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时期为三叠纪和侏罗纪,油气成藏模式初步预测有3 种,远源侧向砂体—不整合运聚早期成藏模式、近源垂向断层—砂体运聚早期成藏模式和近源混向阶梯状运聚晚期成藏模式;(4)推覆体下盘的背斜等构造圈闭区带是该区寻找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5.
勘探成果表明,阿克库勒凸起受长期多次构造叠加影响,具有长期生烃、多期供烃的烃源特征,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复杂。在分析输导路径、输导能力及作用的基础上,将其分成断裂型、不整合型、岩溶网络型3类输导系统。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恢复古地貌,分析输导体系的演化及配置关系,认识油气运移的动态过程,指出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T47、T07、T06)的叠置是油气侧向运移的关键因素,并且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古构造脊线的展布特征决定了油气优先运移的方向和路径。由断层-不整合面-岩溶网络组成的“层-面-网”复式输导系统相互匹配,沿构造脊线呈立体网状阶梯式运移是研究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最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现已发现5个大的油气聚集带,勘探前景好。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源控、储控和断控成藏特征,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距有效烃源岩中心10 km范围内,NEE和NNE走向断层1 km范围内油气富集程度高,粉砂岩和砂砾岩为最有利的储集岩性,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最有利的沉积相。应用控藏要素多元叠合法对该凹陷南屯组二段进行了成藏有利区综合评价,优选出三级有利成藏区,通过分析有利区内断层型圈闭的断层封闭性能,对凹陷南屯组二段圈闭进行了成藏评价,优选出10个有利勘探目标,为凹陷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对含油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综合分析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天然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重点分析了地震泵对油气纵向运移的影响,建立了该区油气藏成藏模式,本区发育的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和由构造、岩性二者共同控制作用的构造—岩性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基岩风化壳油气藏。徐家围子断陷两期构造运动进而形成了正反转构造,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构造圈闭及纵向疏导通道。沙河子组共经历了3 次生排烃高峰,第一次由于强烈的构造活动,没有聚集成藏,后两次在其他成藏要素的配合下,最终得以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渤中凹陷油气分布规律不清,制约着勘探方向的选择,亟待开展与油气分布密切相关的优势通道的研究。根据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压优势和流向优势4种优势通道的基本模式,采用单因素叠加和多信息叠合两种方法,对渤中凹陷油气运移优势通道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出分别自凹陷中心向渤南低凸起、石臼坨凸起、沙垒田凸起和渤东低凸起北侧的4个优势通道方向。结合烃源岩展布及油气藏特征,总结出两种有利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分别为沙河街组自生自储和优势通道输导-盖层完整的圈闭聚集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渤南低凸起、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多种优势通道共存,且储集砂体发育,圈闭类型多样,将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区带内盖层完整的圈闭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赤水凹陷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以区域石油地质研究为基础,分析地层、沉积特征,并着重从气源岩、储层、生储盖组合及成藏因素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赤水凹陷及邻区中浅层碎屑岩天然气成藏条件,指出该区下侏罗统、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虽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但志留系龙马溪组及二叠系龙潭组二者才是构成该区的主要气源;须二、须四及下沙溪庙气藏具有“多期运移聚集,喜马拉雅期调整改造并最终成藏”的特点,为“古生新储”及“下生上储”型海相、陆相混源气藏;提出官渡—天堂坝及宝元—雪柏坪区带位于有利的天然气聚集带上,是赤水及邻区实施“上下一体、海陆兼顾、立体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调整方向,成藏期油气向 SE 方向运移,现今油藏向 NE 方向调整运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分布控制着油气成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1% 的地区,成藏条件优越。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距离生烃灶近,砂体物性好、厚度大,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场所。成藏期流体动力差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流体动力差越大的地方,油气越富集。断裂对油气富集起着运移通道的作用,断裂导致的增孔作用进一步影响着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1.
所谓多标被动句 ,即句中含有两个以上语标的被动句。按句中含语标多少 ,可将多标被动句分为三种类型 ,即双标被动句、三标被动句及四标被动句。多标被动句是由单标或双标被动句杂糅而成的。无论是双标被动句 ,还是三标、四标被动句 ,其中有一个语标为主标 ,其他一个或二个、三个语标则为次标。主标表明句子的被动性质 ,次标起凑足音节、使音律平稳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东濮凹陷,洼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烃源岩,中央隆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盖层之下。因为在洼陷处无断层、地层连续、油气横向运移,如遇有利圈闭即可聚集成藏;若有断层,则有可能向上运移至高部位,在圈、运、保三方面条件较好的地方聚集成藏。以主要接受前梨园洼陷(区内最大的生油洼陷) 供油的白庙构造油气藏为例说明,生油岩是前梨园沙三3~4地层,油气在邻近生油洼陷的前8 块中首先富集,然后顺断层向白庙构造高部造运移。正是这种运移成藏式作用,形成了白庙地区油气藏在构造高部位以中浅层富集为主,构造低部位以中深层油气藏分布为主的油气藏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毛乌素沙区的生态建设中,针对干旱缺水、风蚀沙埋、土壤贫瘠、动物危害等等影响因子,以当地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套篓栽植、混交造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样地对比试验等方法,对榆林沙区针叶树套篓造林的多重功效进行了多层次比较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套篓造林技术可使造林保存率提高,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树冠覆盖率、林地生产力大幅提高同时,林下的物种多样性、生物结皮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主要通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氩同位素、轻烃等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天然气来源、运聚相态,并结合烃源岩的埋藏演化史和断层活动期,综合判断了天然气充注成藏的时间,分析了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户部寨气田沙三下亚段—沙四段天然气主要为沙一期石炭—二叠系生成的煤成气,运移以游离相为主,混有很少量东营中期濮卫洼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生成的油型气。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和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理论,通过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研究,同时对两类旅游资源的对比分析,得出黄山风景区和徽州古村落的优劣层次。借助相关分析和竞争理论建立影响关系特征,根据影响阶段的理论依据,将黄山风景区旅游发展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利用相关数据对各阶段的影响进行实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徽州古村落与黄山风景区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冀中拗陷北部天然气成藏地质要素研究认为,该区发育下第三系湖相泥岩和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2套烃源岩,具备雾迷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二叠系砂岩、下第三系砾岩和下第三系砂岩等5套有利储层,上古生界—新生界发育4套区域性盖层,依据已发现天然气的成熟度、地球化学指标和构造特征划分出生物气、生物热催化气、热解气、生物改造气和煤成气等5种天然气成因类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天然气受控的成藏组合和构造背景分析,提出了冀中拗陷北部可划分为廊固凹陷深层、浅层和霸县凹陷深层等3个天然气成藏系统,总结了8种天然气成藏模式。综合评价认为,廊固凹陷和霸县凹陷2个深层天然气成藏系统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指出牛东深潜山带、大兴砾岩体和苏桥—文安潜山内幕等3个领域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梳理与田野考察初步探讨了徽州生态文明与人居环境建设长期和谐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运用史料学、生态学、人居环境科学等相关理论,结合实例分析,认为:生态文明是徽州文化的基本内核,徽州村镇人居环境建设自觉遵从生态规律,保护生态环境,适应生态变迁,成效卓著,传承至今,在时代发展机遇、生态经验积淀与生态观念更新诸方面堪称生态文明的界标,具有独特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明清以来徽州大米产量难以维持自食,当地的食物结构中,常以五谷杂粮佐食,灾荒期间,辅以各种救荒食物,故而外界的粮食输入对于维持徽州的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徽州地区主要经新安江、饶河从浙江、江西运进粮食,再通过境内短途粮食水运网或肩挑背扛的方式转销到山间乡闾,水陆交汇处往往形成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在崇祯九年大旱背景下,米市存在着冒领、强买、择人而卖等诸多混乱之处,而关于交易过程、脚夫、船户、牙行、米商的规定,和官府籴买缓解米荒、保护米船、平抑物价等措施又显示了明末政府在协调市场方面的调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