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经济学,在我国构建这种新兴的伦理思想既要从西方伦理学中获得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观念,也要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中挖掘相关的生态观念。本文对藏族传统生态伦理进行了再讨论,指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可以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相关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文化多样性不会消失,但却面临诸多威胁。就我国电影产业和传统文化而言,面临着来自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霸权的强烈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身独特性,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电影产业;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和而不同的原则,积极吸收和借鉴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普遍联系到完全孤立--兼谈生态美学如何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美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以自然生态的审美价值为研究对象的美学,一是指将自然当作生态系统看时引起的美学问题.迄今为止的生态美学都是建立在所谓的生态观念或生态智慧的基础上.这种生态观念或生态智慧的核心是普遍联系,所有事物都被视为与其他事物有关的,从而所有事物都具有决定其他事物之所是的意义.但这种普遍联系的观念与其说可以适当地发展出一种生态美学,不如说可以适当地发展出一种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知识论.相反,生态美学如果能够成立,只能建立在完全孤立的观念上.根据完全孤立的观念,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所有自然物在任何意义上是一样的,而是所有自然物都是同样的不一样.根据这种生态美学,我们可以适当提出"自然全美"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晚近以来,传统的认同形式在主体身份破碎、流离的境况下逐渐被消解,人们开始面临各种"认同的危机"。英国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开展对认同的研究,他指出,文化认同是动态的,永远处于过程当中,就像一件随时都在生产,但是永远都没有完成、也不会完成的产品。因此,对文化认同的思考应该由传统的"我是谁""我来自何方"转变为"我将会是什么样的""我将要到何方"。这一转变对研究现代性流散、混杂的社会主体的文化认同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也是我们探索现代性社会主体"文化认同"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品格是文化专制主义:追求一元独尊的文化霸权;借助外力而非自身文化魅力来获得霸权;不是因文化生命的内在需求而是出于维持其一元独尊霸权的外在目的吸纳其他文化因子.五四新文化颠覆了儒家文化的文化霸权,开始建构一种视野宏阔的包容性强的新文化主体,但由于其建构者是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完成其文化人格建构的,因而,传统文化中的专制主义因子仍不断进入新文化的构成中来.新文化主体建构的未完成性使得多元共生竞相发展的新文化生态难以形成.这对五四新文化发展和传统文化获得新生都是种抑制.  相似文献   

9.
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问题是当前我们研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避不了的学术难题。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进行民间文化的外部世界的简单描述或叙述,而较少关注到文化包括民间艺术的生态存在与发展等内容。由于民间艺术生态的地域性、时代性特征,它可以永恒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能保持永恒。在历史上,民间艺术作为文化品牌被社会接受时,它其实是社会的时尚,并不是遗产,即使在今天,它被社会更广大群体接受时,同样有时尚的成分。那么,保护、抢救民间艺术,仅仅在遗产的意义上去对待其生态,我们常常会感到尴尬,即它的消失比我们所感觉和理解的要迅速,因此,记录其内容,包括对其生态的多种内容记述与必要的技术处理,就成了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培养文化时尚,借以传承、传播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重构中,我们所做的工作尽管是很必要、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又是极其有限的。如何建构或促进民间艺术生态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没有比培养文化时尚,吸引更多的人对民间艺术的关注更为便利了。这里我们主要以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个案解读展开讨论,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在近十年,传统文化和观念往往被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各个领域普遍谈及,值得思考的是,这些理念究竟有何种魅力使得大家如此青睐?传统的东西如果值得我们去学习,如何学习和发展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基于对本专业的了解,试图从传统图形的审美取向来探讨传统文化对新世纪标志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民族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保护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该地区经济,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有丰富的“山水”自然旅游资源、独特的客家生态文化资源和具有优势的农业生态旅 游资源,开发梅州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构想,一是塑造“客情”“山水”之旅的形象拉动策略,二是打造精品的旅游品牌 策略,三是加强宣传的旅游促销策略,四是促进“三个效益”统一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态包括有形的文化资产和无形的文化资源,是文化遗产赖以生长和传承的丰厚土壤。文化生态的建设应坚持多元化原则、共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河套文化生态建设的核心是唤醒人们的文化生态意识,尊重文化生态,保护开发好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生态旨在探明民族文化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特别要揭示民族文化赖以生成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本文阐述了长江流域民族文化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揭示了长江民族文化生态的地域性、开放性、和谐性、节律性和变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出发点,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通过考察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文化生态学作为指导少数民族教师教育理论基础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教师教育实践在人与文化、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重关系上所呈现的文化功能偏失等问题,阐明了少数民族的教师教育应该朝着培育文化生态方向发展的观点。其具体路径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从"政策性补充"转向"文化性生成";教师教育机制的改进从顶层设计为主导转向顶层与基层相结合;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从专业资源的引进和接纳转向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教师教学研究从专业技能型转向文化反思型。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态学这门学科研究人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和自然两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生态学已成为当下的热点,外语界学者们众多的生态学术论文和专著不断诞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生态语言学、翻译生态学、生态翻译学等等。但到目前为止,还少有人涉及自然人文景观话语与语类翻译的问题。文章运用语类理论着重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类的同质性与自然人文景观话语翻译问题;二是语类的特点与自然人文景观话语文化翻译问题,以期说明复合型语篇中不同的子类篇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同时说明自然人文景观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农村自然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威胁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存。但现有的环境政策和环境制度建立在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的基础上的,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和其特点重视不够。因此,我们必须让农民参与到环境管理来,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一条我国农村环境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按石河子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将其与绿洲演变和生态平衡的关系分为四个阶段:原始阶段——生态自然平衡,初级阶段——生态平衡失调,低效阶段——生态环境恶化,合理阶段——生态环境恢复改善。今后,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垦区内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实现水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19.
民族院校图书馆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主渠道的民族院校图书馆要做到 :建立特色馆藏 ,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提供文献和知识储备 ;参与教育和科研过程 ,让广大师生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创新中吸取精神动力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情报资源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20.
贵州因其立体地形决定了贵州民族文化呈现出山地文化特点,本文以黔西南为个案,论证贵州旅游应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等诸方面全方位科学考量,将贵州山水与民族文化同质结合,严格遵循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与文化生态的运作规律,构建天然,为当方人民造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