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它的历史地位体现在:是马克思主义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代价值体现在:深化并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21,(1):85-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责任担当,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带有原创性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集中彰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辉煌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结构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胡锦涛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江泽民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下述"四论"":指导思想论"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论"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问题中心论"强调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确立并一贯遵循的思想原则。这一思想原则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和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贡献。这一思想原则是由毛泽东创立的,它的形成、确立,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同一个过程。"结合"原则融汇在毛泽东思想的整体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都贯穿着这一思想原则和方法论原则,都是"结合"的深刻体现。"结合"原则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应围绕这一核心深入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探讨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深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达早期马克思主义观内容丰富,其要有三: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性质的认识问题上,提出"马克思社会主义是科学的,其重要原则有五"的看法;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上,批判"第二国际",呼吁"马克思还原";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强调"采用何种范畴的社会主义,大概也是要按照国情和国民性决定的".这些基本看法都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理性地分析其具体推进的向度.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向度、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度、契合民族文化和心理认同的心理向度、体现立足当下的理想向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永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生态价值彰显以下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人本与物本的辩证统一的理性向度;二是本真与纯善的辩证统一的理性向度;三是发展与幸福的辩证统一的理性向度。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要求人本价值与生态价值和衷共济,要求本真价值与纯善价值相宜相生,要求发展价值与幸福价值互促互进,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认识、评价以及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历史过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应该是指从俄国“十月革命”到1927年“八七”会议这一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形成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即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前的初步接受期、从“五四运动”到党的“二大”的形成确立期、从党的“二大”到“八七会议”的转变发展期.  相似文献   

10.
学发展观的三重理性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显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逻辑和哲学特质,运用文献疏解与比较诠释的方法,对之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科学发展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创造性阐扬,也是哲学理性精神在社会发展领域内的全方位彰显.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扬弃"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人本生态"为判据的价值理性向度.三是以"发展创新"为要务的实践理性向度.交往理性向度表征了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价值理性向度揭明了其视人为目的的价值归依,而实践理性向度则体现了其以自主创新为宏旨的行动诉求.  相似文献   

1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庄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 80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 ,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坚持 ,马克思主义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就坚持不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本本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按照实践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 ,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实事求是精髓论 ,从对马克思主义迷信和崇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从错误和对立面中学习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它具有本体论的本质属性。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考察共产主义的本体论维度,同时辅之以意识形态的考量,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共产主义所具有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以便使马克思主义对来自各个方面的诘难做出有力的回应与辩护。这对于当代中国,在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继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核心,在其近9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到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从中也得出了一些重要启示,如与时俱进,不断提出并解答新的实践课题;推本溯源,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求真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鉴往知来,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等。这些启示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党员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其中许多党员在建党100年时将走上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然而,一些大学生党员却不能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是缺乏认识。面对现实又立足长远,当前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实践,并勇于求索创新,使之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国普通高校集中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学生党员中还存在着与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党员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就深化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提出了以学生党员为本、以“八荣八耻”为纲、以学生党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依据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批判借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起点,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兴衰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坚持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为民”宗旨的新要求。当前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还存在着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因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要着力克服妨害以人为本思想的观念和制度,不断拓宽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形式,将以人为本思想具体化为执政为民的实践,并贯穿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树立科学的执政观,努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与时俱进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概括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旗帜。强调与时俱进 ,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右反“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强调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是党在新世纪继往开来的宣言.高等学校必须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成为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坚强阵地.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9.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借鉴国外发展理论的新成果,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实现了执政理念的升华,为世界贡献了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