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中日双方经过共同努力签订了具有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打破了两国外交的僵局,为两国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LT贸易的签订,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满和反对。为维护日台关系,日本政府对LT贸易的态度发生转变,同时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得LT贸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 中韩经贸前景回顾与展望 中韩经贸关系经过10多年不断深入的交往,已经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回顾与展望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可以看到: 1.经济贸易往来的条件日益改善 在互设贸易代表处的基础上,中韩两国又签订了民间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这些协定使贸易和投资活动获得法律保证,有助于消除双方可能产生的摩擦,必将把两国的贸易和技术合作事业推向新的阶段。1992年8月20日的正式建交使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相似文献   

3.
中韩FTA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签订的贸易额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贸易协定,其正式签署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中韩两国贸易近几年的发展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中韩FTA背景下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将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两国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战略与管理》杂志于2002年第6期刊登了某大报评论员撰写的《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以下称《新思维》)的署名文章,提出处理中日关系应有与时俱进的新思维,中国应抛弃非理性的仇日情结,理解日本要成为政治与军事大国的诉求,两国联手营造东亚繁荣。该文甫出,立即在中日两国引起极大反响。日本舆论对这篇文章高度关注,日本《中文导报》更以该文“对日关系新思维石破天惊”为由,将其评为“2002年日中关系10大新闻”之一。在中国,该文触发民间评论浪潮。虽然《新思维》中大部分观点已被国内不少学者的文章点评,但是,笔者还有一些话要说。  相似文献   

5.
赵荣耀 《南都学坛》2009,29(2):39-43
中意两国于1866年签订了第一个《通商条约》,为以后两国通商贸易奠定了基础,中意两国具有近代意义的外交往来亦由此开始了。《辛丑条约》签订后,针对关税自主、平等贸易等问题,晚清、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大利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谈判,最终于1928年同意大利签订了中意《友好通商条约》,有条件地解决了关税自主、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问题。1949年,南京政府在行将覆灭时同意大利签订了《友好条约》,肯定了中意两国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这些商约的签订及其间的系列修约谈判对于推动中意两国经济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东西方尖锐对立的50年代,周恩来着眼于中日友好的长远,从中国外交战略和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中日关系,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建立中日贸易关系,并设计了备忘录贸易形式,形成了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联系起来,以民促官,把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衔接起来,以经济影响政治的格局。此后又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以政治影响经济。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经济关系发展推动政治关系发展,政治关系发展又推动经济关系发展的良性结构。周恩来是中日贸易关系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1 7世纪 ,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两国的官方贸易完全停滞 ,但民间贸易却兴盛不衰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锁国政策与中国区域社会利益的矛盾 ,中国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的需求以及日本江户幕府对中国商船去日贸易的鼓励等。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而且在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利害攸关.两千多年来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往来,渊源流长.近代中日关系,是从一八七一年中日两国签订《修好条规》开始的.因此,本文拟对这个条规的性质及其特点略抒己见,请同志们指正.一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先后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敲开了封建的"闭关"、"锁国"的大门,带着殖民的枷锁跨入近代历史的门槛.共同的历史命运,本应使中日两国友好相助,共同抗敌,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但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日本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迫先后和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古代中日两国官方关系的低落时期。元朝统治者两次渡海进犯日本和日本海盗式冒险商人经常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使得两国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但是,中日两国间传统的贸易关系并不因此停止,两国经济交流仍在发展。元代中日贸易问题涉及面较广,笔者仅就以下几点略叙浅见。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内、对外政策,中日两国也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首脑互访,并就加强对话、扩大合作达成共识。中日两国经贸发展逐年升温,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关系在中日两国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两国仍在一些经济领域中存在摩擦和争端,日本有时也用经济手段来解决一些中日之间存在的政治问题。中日经贸关系现状如何?走向如何?这将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一、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自6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了“中日贸易三原财’后,中日经济交流逐渐恢复和发展。19对年,中国正式开始了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关帝信仰形成于唐,至宋广为流播,历经元明清各代,备受推崇,深受民众信奉.宋元之际,大量的中国僧人和商人往返于中日之间,关帝信仰遂东传日本.伴随着长崎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的东渡迁徙,关帝信仰迅速流入长崎并传播各地,不仅在当地华人中极为繁盛,而且还对日本的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关帝信仰的东传来探讨中日两国神灵信仰之神韵,实为研讨两国社会心理和信仰文化交流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2.
关帝信仰的形成、东传日本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帝信仰形成于唐,至宋广为流播,历经元明清各代,备受推崇,深受民众信奉.宋元之际,大量的中国僧人和商人往返于中日之间,关帝信仰遂东传日本.伴随着长崎中日贸易的发展和移民的东渡迁徙,关帝信仰迅速流入长崎并传播各地,不仅在当地华人中极为繁盛,而且还对日本的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关帝信仰的东传来探讨中日两国神灵信仰之神韵,实为研讨两国社会心理和信仰文化交流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日的友好往来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宋代是古代中日友好往来繁盛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唐代一样,宋代中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而两国的贸易则超过唐代。北宋时期,中日之间的民间贸易已经相当频繁。两宋之交,由于金兵侵扰和宋廷溃败,中日贸易一度中断。宋廷南迁后二、三十年,平清盛控制日本中央政权后,两国贸易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达到了宋代中日贸易的鼎盛时期。宋朝的明州、台州、泉州和秀州的华亭县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两国贸易额已从1980年的1.8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82.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成了中国继日本、香港、美国、台湾和德国之后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随着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韩国企业的对华投资正在迅速增加,并呈现出方兴未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日民间索赔的权利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订之后是否仍然保有,是目前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针对日本最高法院近来相关判决中引证的理由,根据国际习惯法原理,对《中日联合声明》的条款效力,及其与"旧金山和约框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日联合声明》并未放弃中国对日民间索赔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2015年6月中国与韩国正式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是两国贸易关系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将促进两国GDP及贸易额增长,有利于两国的对外投资及服务业发展,对中韩两国均利大于弊,但会增大两国的贸易及市场依存度,挤压本国产业。由此,应加速发展中韩整体货物贸易;加速中韩农产品的进出口互补;加快中韩服务业的合作。在通讯信息服务方面,中国应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中韩两国通讯企业的合作,促进本国通讯行业的发展。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中国应积极推动中韩文化产业合作交流,生产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在电子商务方面,中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全面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学术进步,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理事长森田嘉一先生以及宫田一郎教授和总务部长吉村善太郎先生于1986年7月14日来我校进行友好访同,并和谢希德校长签订了两校间的《<汉语方言大词典>协作编篡意向书》.  相似文献   

18.
《儗播布美术意见书》是鲁迅先生的早期文章.最初发表在一九一三年二月《教育部编篡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上,后收进《鲁迅全集》(七)《集外集拾遗》(一九五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一二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了教育部,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鲁迅经许寿裳介绍,于二月底或三月初到教育部任部员.四月临时政府迁北京,鲁迅也随部到京(实际上是五月初到北京).蔡元培在四月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主张“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来制定教育方针,提出了五育.五育中引人注目的是以世界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中日在对外关系方面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史学界对这项政策具有的封闭性研究较多,却往往忽视了它所蕴涵的另一项特性--开放性。中国"闭关"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中外贸易,尤其是中日民间贸易屡禁不止,两国贸易往来事实上成为"公开的秘密"。日本"锁国"政策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德川幕府主动开放长崎一港,与外界进行交流。中日两国闭关锁国政策所具有的开放性使中日文化交流的传统得以延续,并且使此期中日文化交流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的是希特勒上台后至中日战争爆发前夕德国对远东地区两个大国中国和日本的政策。这一时期德国在远东推行了平衡政策,即同时与中日两国发展合作关系。以德日反共协定的签订为标志,德国远东政策经历了一个重心转移的过程,即由倾向中国转变为偏向日本。这种平衡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