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回顾了在学术界较有影响的几种技术创新运行与动力机制模型,认为这些模型的倾向性和缺失在于把技术创新的客体和创新主体割裂开来,消弥或忽视创新主体的作用,基本上只是把技术创新看成是物质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在考察了技术创新主体在个人行为和研究小组层次上的运行模式后,提出了创新环境、创新研究小组和创新者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认为该结构有助于对技术创新作更加合理的审视、诊断和决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创新体系“四元主体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不仅是一体化职能交叉的过程而且是多机构系统集成网络联结的过程。文章依据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内涵,运用自组织理论把创新体系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解释城市创新体系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首先把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四元主体模型阶段)三个过程;其次建立了四元主体模型;最后根据主导驱动元素的不同把四元主体模型阶段分为政府导向型、高校推动企业拉动导向型和自觉发展导向型三个主要表现形态,从而构建了以四元创新主体为核心的集散知识、技术的网络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机制 ,包括 :从根本上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互联网产业创新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五要素结构模型.该模型由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5种要素构成.在此基础上,从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过程和创新扩散4个角度剖析了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的基本特征,并从创新资源配置、活动组织、成果扩散和行为主体组织协调等方面,揭示了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理.最后,通过分析百度公司的创新系统构成及其创新机制,对互联网产业创新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创新资源的配置机制是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的动力,创新活动组织机制是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行为主体协同机制和创新成果扩散机制是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农业绿色技术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使其具有比工业绿色技术更强的公共品属性。这种公共品属性使得构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面临着缺乏研发激励、运行管理失效和公共资源投入不足等困境与挑战。基于公共品属性视角构建有效的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应通过强化政府的财政激励、优化创新的市场激励、改进专利保护制度等构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引导机制、评审机制、奖励机制、推广机制和创新主体间协同合作机制完善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通过加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构建技术合作联盟、强化政府财政投入责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健全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科技起飞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成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把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放在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 ,有助于从战略高度考虑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问题。本文首先描述的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历史阶段 ,即中国正处于科技起飞时期 ,其次从企业的技术创新地位、创新激励和业绩等方面研究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认为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在缓慢提高 ,应努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和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增长极,迫切要求依托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探究绿色技术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识别绿色创新的节能减排渠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节能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有效路径,但“减排效应”存在明显的遮掩效应;因技术异质性和城市区位异质性,不同特征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虽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性。应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推动绿色创新协同发展,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完善产学研绿色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节能减排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体现为着力推进技术、组织和制度创新。把高新技术融入传统农业促进技术创新;发展公司农业与农业公司以促进组织创新;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可以形成稳定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价值链,促进公司农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则可以提升和延伸农业产业化价值链。组织创新是依托,技术创新是根本,制度创新是条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国外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简要回顾了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的转变,引出了集群创新的问题,概括了集群创新的概念、类型以及有关集群创新的"缄默知识论"和"创新环境论"。在归纳和总结前人分析模型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初步研究和思考,建构了分析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态主体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成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5年(1978—2003年),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很大,主要存在创新主体缺乏,应用需求不旺,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难破的三大难点和资源、资金、体制和观念四大制约因素。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概括提出了“以国家农业科技机构为先导、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化为骨干、农业科技创新专业队伍和农民科技示范户为主力,系统集成创新农业大循环经济技术为核心技术”的中国特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相应政策措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农业大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战略;培育农业技术创新新型主体、建立新型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投入体系,突破资金制约;完善强化农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优化农业技术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联盟共生理论及其特征为基础,通过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创新运行模式、运行条件和运行过程进行阐述及分析,力图寻求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规律,并分别从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协调保障机制以及技术扩散机制等方面剖析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创新合作系统运行利益最大化提供重要条件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色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绿色 R&D 到生产或应用再到扩散的过程,属于广义的绿色技术创新范畴。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过程剖析二者之间的宏观作用机制,认为正确分析绿色技术创新的信息传递机制、主体行为特征和技术特征,是把握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宏观作用机制的关键;从而提出在制定绿色科技政策时,应注重信息传递机制、绿色企业竞争、末端技术与生产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的组合协调。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协同创新已成为当今创新发展的主流模式.文章将产学研创新主体划分为核心主体和外围主体,构建了核心—外围超网络模型,选取知识转移数量和协作水平作为决策变量,利用多目标最优化与变分不等式相结合的方法寻求超网络均衡,并对均衡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协同创新是当前产学研创新主体深度合作与共生优化的最佳途径;超网络均衡表明创新主体间能够同时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目标最优化;在出现均衡偏差时,超网络优化机制将促使创新主体进行行为再优化,使各创新主体更加明确其角色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三螺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说中国高铁技术实现了从追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还为时尚早,但2万公里高铁网络的安全运行足以显示出其技术创新成果的显著.建立高铁三螺旋理论解释框架,可以阐释作为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主体的政府、企业、大学和各类科研机构是怎样发挥作用,并协同分工、紧密合作的,进而分析各创新主体在我国高铁技术创新复杂系统中的作用机理,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高铁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发现:我国高铁创新的双边混成组织类别齐全,且形成了既可部分替代又相互依存的组织市场,三边混成组织处于核心地位且具有唯一性;高铁创新的双边和三边混成组织时空重叠存在,与理论分析中三边混成组织通常出现于并替代双边混成组织的结论不同,各类混成组织并存所形成的组织市场,以相对较低的资源配置成本和体制交易成本实现了高铁市场良好的供求匹配;2008-2013年高铁技术创新能力量化评价结果,初步支持了高铁创新能力提升趋向与创新混成组织由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主导有关的理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Berger & Udell模型框架内,从信息环境角度,研究了互联网技术对金融机构信息环境的影响及对中小企业贷款技术创新的途径与机制。具体观点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金融机构的信息环境,信息环境的改善导致中小企业贷款技术创新。本文创新在于:(1)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信息环境及贷款技术影响的分析,发展了Berger & Udell 模型;(2)对我国阿里小贷模式从信息环境及贷款技术创新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机制是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与财务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创新过程适应能力和满足市场需求能力密切相关,而创新主体意识、激励机制、创新战略选择等方面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认为激励技术领先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技术相对落后企业的推广和应用,是目前科技创新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从企业资本结构角度入手,分析不同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并研究企业所处创新阶段对上述关系的调节.认为处于较高创新阶段的企业,其股权融资占比与创新投入呈正相关关系;处于较低创新阶段企业的债权融资占比与技术创新投入呈正比;除"创造技术阶段"企业外,营运资本对企业R&D投资均体现出显著的平滑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层次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多年以来技术创新联盟及其网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本文先对技术创新联盟网络进行了理论解释,然后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参与者、资源和活动.进一步研究了技术创新网络的三个层次:网络层、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的参与者,阐述了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创新资源的共享性;创新参与者互补替代关系的相对性;网络交流的多渠道和多层次性;网络交流方式的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网络形成的动态性.最后,研究了创新网络与国家创新体系、虚拟企业、价值网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国内学者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观点进行综述后,提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只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政府则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并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企业中由产品知识创造代理引起的创新决策权配置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深入分析产品知识体系和产品知识创造维度的基础上,研究了始于个人默会知识的组织知识创造机理; 在明确技术创新与产品知识创造的关系后,进一步探讨了组织知识创造的代理问题,并基于此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创新决策权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由于产品知识体系由核心知识、辅助知识和外围知识构成,产品知识创造既有改善产品核心知识或辅助知识的功能维度,又有将默会知识转换为形式知识的默会认知维度; 个人默会知识始于其为解决问题而检索相应知识所形成的知识集群,其基础是默会知识集群; 默会知识集群在个人优化产品功能的努力中不断默会地融合和重塑,最终形成作为SECI模型起点的默会知识; 产品知识创造是创新的离线决策阶段,由于默会知识难以转移、产品知识创造过程难以复制和转移,创新效率的高低与产品知识创造代理的组织层级位置密切相关; 有效率的技术创新应当考虑将创新决策权向知识主体或知识创造主体转移; 创新决策权转移的最佳位置取决于知识创造的代理成本及缺乏知识或知识创造下决策有效性所导致的成本之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