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客家聚居建筑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独具一格的建筑造型、礼乐相济的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等三个方面就客家聚居建筑的审美价值和美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古代福建汀州所在的汀江流域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是福建客家聚居的主要区域和文化中心区域,在客家民系发展中起着人口聚落、繁衍和族群认同作用,也成为当今世界客家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最重要的区域。客家只有在通过血缘与文化寻根达到客家族群认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全球化背景下的客家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3.
客家由一个聚居于内地的边缘闽粤赣边界区域的山地族群,发展为一个声望隆盛的国际性族群,与客家在近代以来建构客家观念,开展现代客家运动的文化实践是分不开的。现代客家运动,本质上是客家人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响应,是客家人融入现代民族国家的一种主动的政治姿态和自觉的文化实践。第一阶段客家运动,塑造了客家新形象;第二阶段客家运动,建构起了全球性的客家认同,建构起了具有符号意义的客家资源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童 《老友》2013,(2):48-49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的建造特色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  相似文献   

5.
浅议客家建筑的审美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建筑深刻反映了客家人浓郁的民系特征 ,其独特的造型特点、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体现出独特的美与独特的价值。这种独特而鲜明的审美属性可以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个方面生动展现 ,并协调地归结在客家建筑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培田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的考察,分析了它们在建筑布局上与北方庭院建筑的相似性,指出培田古民居在构架上吸收北方民居构架的长处,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融入客家匠师的智慧,创造出了适合客家人居住和生活的"九厅十八井"建筑。  相似文献   

7.
《老友》2013,(2):48
本期策划: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的建造特色及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  相似文献   

8.
闽粤赣客家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入蜀并把客家方言带到了四川,历经三百年后,在成都、隆昌、西昌、仪陇几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还保留着客家方言。四川各地的客家人不只使用客家方言,还使用当地的官话,使用双方言进行交际是四川客家人比较普遍的语言生活方式。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看出,四川客家人的聚居方式、语言态度与语言习惯、通婚方式等因素对四川客家的双言现象都带来了影响,但四川客家的双言现象有发生转用四川官话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多种多样,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对文化崇尚精神反映的载体,每一种屋式都通过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体现出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审美,从而使客家民居建筑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继《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于1997年出版后,孙晓芬副编审研究移民问题的又一专著《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于2000年5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0余万字。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的研究从本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性的学术课题,客家学研究的高潮正在形成。四川是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但四川的客家研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一书的出版,填补了客家学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实为“(四川)客家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必将推动四川客家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四川的…  相似文献   

11.
客家在台湾是人数仅少于闽南人的第二大族群,其政治热情及其表现一直令人瞩目。耐人寻味的是,历史上台湾地区不仅最高领导人无客家人担任,连最具权力或重要机关的最高长官也几乎一直由闽南人和外省人包揽,客家人只担任了其中一些副职。这种现象无论从客家在台湾的人口比例及其政治热情来衡量,还是与中外政坛相关事相相观照,似乎都不可思议,因而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江西赣方言语音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全面考察得知 :江西赣方言语音有“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合流”等 17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其对外的区别性的语音特征要联系周边方言来看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赣方言与徽方言既有较大的相似性 ,也有普遍的差异。赣方言与客家方言、徽方言分立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与汉族(含客家人)是两个民族,各有独特文化;元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郎名"是古代畲族和客家先民中常见的一种命名方式.长期以来,"郎名"被认为是源于畲族,或者是闽粤赣边畲族和客家先民所特有的一种命名习俗.本文从史料的考证出发,结合对谱牒资料的分析,提出"郎名"系由数字名转化而来.唐宋时期,"郎名"曾在汉族中盛行.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这一命名方式被传播到了闽粤赣边的畲族地区.畲民在接受郎名之后,又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了部分改造,使郎名的使用更加规范,从而形成了畲族的郎名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客家人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客家山歌音乐各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位于赣西北的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是由来自粤、闽、赣南等地不同的客家音乐元素与当地原人的音乐元素长期碰撞,经过二三百年时间的磨合,从而形成其特定的传统"唱与腔"的风格特征.音乐中的语言与发声方式、润腔组成了传统"唱与腔"的结构基础,而通过山歌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修养、自娱与表演等又共同印证了传统"唱与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方言及民系形成的时间、地点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本文从移民走向和人口变化、汉畲杂处等新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赣方言形成在先,客家方言是北宋中期在赣南形成,而客家民系则到南宋中期闽粤赣三角地区全部客家方言化后才告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仪陇客家是四川省第二大客家人聚居地,保留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丁氏庄园是仪陇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有"客家民俗博物馆"之称。它是一座具有客家与四川传统双重文化内涵的大型古建筑,对于研究客家文化和四川传统民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对仪陇客家民居——丁氏庄园的专题研究性论文、著作还没有,这与该庄园的重要价值十分不称。论述其传统的建房理念、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汀州客家人是一个易被忽略的族群,而漳州籍移民多被等同于福佬人,潮州籍移民则往往被等同于粤东客家人。通过史料钩沉与考辩,论证了汀州客家人对台湾开发的贡献,辩证了台湾漳州籍移民中有较高比率的客家人,认为不能将台湾潮州籍移民简单地等同于粤东客家人,从而澄清了台湾客家史研究中的若干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9.
畲族与客家文化交融过程中,客家对畲族汉化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畲族对客家文化特质的形成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畲、客之间文化交融是有各自必然的选择,这种选择基本符合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本文从物质文化、规制文化、精神文化三个视角探析畲、客之间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内在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因“迁海复界” ,引发了惠、潮、嘉客家人一批批陆续移入深圳。在客家人的第四次移迁大潮中 ,深圳客家人传统村落得以出现 ,这是客家民系在闽、粤、赣交界区形成后第一次向外播迁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